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能力提升题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今年春季,四川凉山发生惨烈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把光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均能看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4、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5、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 D.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6、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7、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的光的亮度相当于200 km远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9、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0、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实质上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透镜焦点以内
C. 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D. 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要想看到更大的像,放大镜须向靠近物体的方向移动
11、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12、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3、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和所观察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 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 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14、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15、“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色彩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 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16、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二、填空题。
17、在森林中旅游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________透镜,烈日出来后,它会使阳光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可能引起森林大火。
1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正确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镜,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的 立的 像。
19、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____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太阳出来,露珠会慢慢消失,这是汽化的结果。
20、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下图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相当于图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 相当于凸透镜,_____相当于光屏
21、如图所示,小明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美景,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此时这种透镜组合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者“显微镜”)相同 .
2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
(2)其中,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2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4、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5、“自拍神器”给旅行拍照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___物距,___________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 或“减小”)
三、作图题。
26、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题。
27、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 大致在同一高度。
(3)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根据表中数据和记录可得结论:
①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则像会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②如图乙所示,当蜡烛在刻度尺上 刻度之间时成放大的实像;
(4)某同学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成的虚像时,他始终透过凸透镜向右侧观察寻找成像的位置。他的做法是 的,原因是 。
(5)在图乙中不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移到“0”刻度线处,则光屏应移至
区域,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8、、小光在学校学习了透镜的知识,在家玩耍时,他对奶奶的老花镜产生了兴趣。
(1)通过观察,小光发现老花镜镜片是 透镜(填“凸”或“凹”)。
(2)小光发现奶奶带上老花镜看报纸时,奶奶的眼睛看起来比实际要大,这是因为当奶奶的眼睛离镜片的距离满足
条件时(选填“u>2f”“f (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的作用。
(3)奶奶的眼镜度数多大呢 小光查阅了一下资料,找到了计算眼镜度数的公式:眼镜的度数=,在横线上写出一种能粗略测量老花镜度数的方法: 。
五、计算类综合题。
29、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能力提升题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今年春季,四川凉山发生惨烈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把光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均能看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答案】C
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
4、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B
5、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 D.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答案】C
6、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答案】B
7、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的光的亮度相当于200 km远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答案】D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9、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0、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实质上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透镜焦点以内
C. 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D. 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要想看到更大的像,放大镜须向靠近物体的方向移动
【答案】D
11、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答案】C
12、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答案】B
13、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和所观察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 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 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答案】D
14、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15、“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色彩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 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答案】A
16、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在森林中旅游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________透镜,烈日出来后,它会使阳光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可能引起森林大火。
【答案】凸;会聚
1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正确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镜,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的 立的 像。
【答案】放大 正 虚
19、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____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太阳出来,露珠会慢慢消失,这是汽化的结果。
【答案】放大镜
20、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下图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相当于图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 相当于凸透镜,_____相当于光屏
【答案】树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 视网膜
21、如图所示,小明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美景,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此时这种透镜组合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者“显微镜”)相同 .
【答案】望远镜
2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眼日”。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图。
(1)对两个图,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表示近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远视眼的成像
B.甲表示远视眼的成像,乙表示近视眼的成像
(2)其中,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成虚像的透镜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凸透镜 B.只有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
【答案】(1)A (2)远视眼 (3)C
2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会聚
24、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答案】凸 照相机 远离
25、“自拍神器”给旅行拍照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___物距,___________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 或“减小”)
【答案】增大 减小
三、作图题。
26、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7、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 大致在同一高度。
(3)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根据表中数据和记录可得结论:
①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则像会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②如图乙所示,当蜡烛在刻度尺上 刻度之间时成放大的实像;
(4)某同学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成的虚像时,他始终透过凸透镜向右侧观察寻找成像的位置。他的做法是 的,原因是 。
(5)在图乙中不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移到“0”刻度线处,则光屏应移至
区域,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1)10.0; (2)中心; (3)远离;10~20;
(4)错误;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5)A;缩小。
28、、小光在学校学习了透镜的知识,在家玩耍时,他对奶奶的老花镜产生了兴趣。
(1)通过观察,小光发现老花镜镜片是 透镜(填“凸”或“凹”)。
(2)小光发现奶奶带上老花镜看报纸时,奶奶的眼睛看起来比实际要大,这是因为当奶奶的眼睛离镜片的距离满足
条件时(选填“u>2f”“f (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的作用。
(3)奶奶的眼镜度数多大呢 小光查阅了一下资料,找到了计算眼镜度数的公式:眼镜的度数=,在横线上写出一种能粗略测量老花镜度数的方法: 。
【答案】(1)凸 (2)u(3)将镜片正对阳光,用一张纸在镜片下方移动,直至在纸上找到最亮的一个光点(该点就是此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量出焦点到镜片的距离就是焦距f,根据所给公式可计算出眼镜的度数。
五、计算类综合题。
29、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答案】(1)A; (2)C;
(3)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646m;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1h。
【解析】(1)由于放映机成像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要让像(即胶片)更亮一些,需要用到凹面镜聚光,故C、D是不对的;灯泡放在胶片的左侧,以使得胶片更亮,故A正确;
(2)由于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说明胶片放置时放反了,则随之而来的声音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了,C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选C。
(3)①欲求胶片的总长度,则根据体积相等的原理可知胶片密绕时的总体积等于展开时的总体积,
即:HL×16mm=[π( )2﹣π( )2]×16mm,
将H=0.14mm代入解之得:L=646m。
②由于每幅画面是7.5mm,故正常放映的速度为:
v==180mm/s=0.18m/s,故这盘胶片正常连续放映的时间为:
t==3589s=59.8min≈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