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动量定理》说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一、教材选用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二节动量定理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知识方面:
已有的物理知识、数学知识
能力方面:
能够观察实验现象,但不能找出本质规律
兴趣方面:
学生较难集中注意力,巧用实验直观呈现
四、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学生能够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深化力的本质认识。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方法。
1.学生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提升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得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本质表述,深化对“力”的认识
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不全面的认知,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能够进行理论上的推导。
难点
六、教学过程
1.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教学活动:
播放交通事故和气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安全气囊为什么能起保护作用?
设计意图:
一则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
二则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2.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教学活动:
通过展示“子弹发射和头顶足球”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猜想。
设计意图:
让学生得出不完整的猜想 ,为后面形成认知冲突埋下伏笔。
3.知识回顾,引发冲突
六、教学过程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作用力就越大
力只与加速度有关,而与速度无关
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整合刚才的猜想,回顾已有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矛盾?
设计意图:
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突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4.实验探究突破认知
教学活动:
展示自制实验教具,演示落地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作用时间“这一因素,紧接着回忆”动量、冲量“,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自制教具,外表美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产生矛盾的本质原因,为后面的理论推证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5.理论探究追寻本质
教学活动:
设置问题情景,回归力的本质,介绍物理学史。得到动量定理,深入理解,用哲学名言总结,用警句激励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
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建立物理模型思想方法,哲学道理,衬托物理的普遍性。
6.巩固知识,关注生活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布置课外作业:查阅吴菊萍的救人事迹,用动量定理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
一则巩固所学动量定理知识,
二则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创新之处
教法创新:构建认知冲突,穿插物理学史
思想创新:回归力的本质,完善力学体系
实验创新:器材取自生活,体现课程理念
八、板书设计
§16.2动量定理
一、力的本质:
二、表达式:
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