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若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摘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样”。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绮纷跪求购买链接”的标题夸大其词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纯属于虚乌有。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栽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管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活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荐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产品“固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于故弄玄虚有人沉迷卖萌八封,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摘编自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认识外物,总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强烈干扰,力求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才有可能认识到外物的本来面貌,才有可能追求到真理。
B.改造世界须以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为依据,正确认识的产生,又有赖于人们在观察世界的时候采用客观态度,以认识其本来面目。
C.“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后,相关新闻信息产品就可能成为“跪求体”“哭晕体”,难以负起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的责任。
D.不用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也未必不能抓人眼球、增加流量,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优秀产品的巨大成功,就是明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述《汉书·儒林传》的内容,论证了在学习上照样应“立其诚”,端正学风。
B.社会关系的不正常造成人们心灵的扭曲,进而导致其真实思想感情常常隐藏不现。
C.于媒体人而言,作风应实事求是,舆论担当应守正求真,一旦卖萌,就将失去竞争力。
D.材料二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充分有力,使论点鲜明生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过于强调“诚”,会使修辞陷人寸步难行的僵局,无疑是作茧自缚。
B.欲使人信服,则先必使言语可信,措辞得当,以谦恭诚恳态度出之。
C.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文辞,必先修饰润色之以期动乎人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某青年打算在“头条”上专发国际关系的新闻,从而成为网络达人。请你从怎样做的角度向他提几条合理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三个被告是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一进来,法庭里的男人便都把目光转到她身上,久久地盯住她那张白嫩的脸、那双水汪汪的黑眼睛和高高的胸部。当她在人们面前走过时,就连那个宪兵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直到她坐下。等她坐下了,宪兵这才仿佛觉得有失体统,慌忙转过脸去,振作精神,木然望着窗外。
庭长等着被告坐好。玛丝洛娃坐了下来,庭长就转过脸去对书记官说话。
例行的审讯程序开始了,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毫不耽搁,气氛十分庄严。这种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仪式使参加者都很满意,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是在参加一项严肃而重大的社会工作。
庭长说,陪审员的权利是可以通过庭长审问被告,可以使用铅笔和纸,可以察看物证。庭长讲话完毕,就向几个被告转过身去。
………
“你叫什么名字啊!”好色的庭长特别亲切地问第三个被告。“你得站起来。”他发现玛丝洛娃坐着不动,和颜悦色地说。
玛丝洛娃身姿矫捷地站起来,现出唯命是从的神气,挺起高耸的胸部,用她那双笑盈盈而略微斜睨的黑眼睛直盯住庭长的脸,什么也没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柳波芙。”她迅速地说。
聂赫留朵夫这时已戴上央鼻眼镜,随着庭长审问,挨个儿瞧着被告。他眼睛没有离开第三个被告的脸,想∶“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 ”他听见她的回答,心里琢磨着。
庭长还想问下去,但那个戴眼镜的法官怒气冲冲地嘀咕了一句,把他拦住了。庭长点点头,又对被告说“怎么叫柳波芙呢”他说,“你登记的不是这个名字。”
被告不作声。
“我问你,你的真名字叫什么”
“你的教名叫什么”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问。“以前叫卡吉琳娜。”
“这不可能。”聂赫留朵夫嘴里仍这样自言自语,但心里已毫不怀疑,断定她就是那个他一度热恋过,确确实实是热恋过的姑娘,姑妈家的养女兼侍女。当年他糟蹋了她又抛弃了她,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去想她,因为想到这事实在太痛苦了,这事使他原形萃露,表明他这个以正源人自居的人不仅一点也不正派,对那个女人的行为简直是十分下流时,这就是她。这会儿他看出了她脸上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这种特点便整张脸都别具一格,与其他人不同。尽管她的脸苍白和丰满得有点异样,她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可爱特点,还是表现在脸上,嘴唇上、表现在略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她那天真烂漫、笑盈盈的目光中,表现在脸上和全身流露出来的唯命是从的神态上。
"你早就该这么说了。"庭长又特别和颜悦色地说。"你的父名叫什么"“我是个私生子。"玛丝洛娃说。“那么按照你教父的名字该怎么称呼你呢”“米哈依洛娃。”
“她会做什么坏事呢”聂赫留朵夫心里仍在琢磨,他的呼吸有点急促了。
“你姓什么,通常人家叫你什么”庭长继续问。“通常用母亲的姓玛丝洛娃。”“身份呢”“小市民。”“职业呢你做什么工作”玛丝洛娃不作声。“你做什么工作”庭长又问。“在院里。”她说。“什么院”戴眼镜的法官严厉地问。“什么院您自己知道。”玛丝洛娃说。她扑哧一笑,接着迅速地向周围扫了一眼,又叮住庭长。
她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神情,她的话、地的微笑和她迅速扫视法庭的目光是那么可怕和可怜,让庭长不禁垂下了头。庭上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接着,这种寂静被一个旁听者的笑声打破了。庭长抬起头,继续问她“你以前没有受过审判和侦审吗”“没有。”玛丝洛娃叹了一口气,低声说。“起诉书副本收到了吗”“收到了。”“你坐下。”庭长说。
被告就像盛装的贵妇人提起拖地长裙那样提了提裙子,然后坐下来,一双白净的不大的手拢在囚袍袖子里,眼睛一直盯住庭长。
接着传证人,再把那些用不着的证人带下去,又推定法医,请他出庭。然后书记官起立,宣读起诉书。他念得很响很清楚,但因为念得太快,以致发出来的声音成了一片连续不断的嗡芦,令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会儿把身子靠在椅子的这边扶手上,一会儿靠在那边扶手上,一会儿搁在桌上,一会儿靠在椅背上,一会儿闭上眼睛,一会儿睁开眼睛,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要打哈欠,都勉强忍住几个被告中,卡尔津金颊上的肌肉不断抖动。包奇科娃挺直腰板坐在那里,镇定自若,偶尔用一只手指伸到头巾里搔搔头皮。
玛丝洛娃时而一动不动地望着书记官,听他宣读,时而全身抖动,脸涨得通红,似乎想进行反驳,然后又沉重地叹着气,双手换一种姿势,往四下里看了看,又盯住书记官。
聂赫留朵夫坐在第一排靠边第二座的高背椅上,摘下央鼻眼镜,望着玛丝洛娃,他的内心展开了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活动。
(节选自长篇小说《复活》,有改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宪兵“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直到玛丝洛娃坐下,这才回过神来,“慌忙转过脸去”,这样的细节描写,侧面表现了玛丝洛娃迷人的魅力。
B.小说刻画玛丝洛娃,着重突出了她的眼睛之美,修饰语“水汪汪”“天真烂漫”各用了一次,“黑”“笑盈盈”“略微斜睨”都是用了两次。
C.作者很注意局部细节的前后照应,如前面写聂赫留朵夫“戴上夹鼻眼镜”,最后又写他“摘下夹鼻眼镜”,内容前后勾连,结构也显得严谨。
D.小说写庭长“特别亲切”“和颜悦色”,又写戴眼镜的法官“怒气冲冲”“严厉地问”,旨在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人们个性的不同。
7.关于以“她脸上现出一种……”领起的两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庭长不禁垂下了头”的动作,是说玛丝洛娃表现出的可怜样子引起了庭长的深切同情。
B.小说写旁听者发出笑声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前文“鸦雀无声”,引出庭长的问话。
C.玛丝洛娃“一直盯住庭长”的细节照应前文两处“盯住庭长”,使情节结构显得紧密。
D.像贵妇人一样提提裙子然后再坐的细节,形象地写出了玛丝洛娃在法庭上的从容淡定。
8.小说名为《复活》,指的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本节选部分什么内容可以暗示他们将能复活请简要分析。(6分)
9.庭长.法官等组成了极其丑恶的官僚集团群像,小说是怎样表现他们的丑恶的请举例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狐,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明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捂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浒滞绕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浒游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浒绕,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文本二: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
(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B.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C.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D.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又是容量单位,一石是十斗。
B.樽,盛酒器,类似的专门盛酒器还有爵、角、釜、甑、觚、觥、解等。
C.“未适人”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中的“适”字意思不同。
D.“溺流而死”与“吾尝终日而思”(《劝学》)中的“而”字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惠子种出了巨大的葫芦,却认为没有用处,就击破了它庄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举了宋人有防手冻裂的药方的事,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
B.买药方的客人担任吴国将领,在冬天带兵与越国作战获胜后,得到裂地封赏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离不开他凭借药方得到吴王的重用。
C.鲁国漆室女有一天倚柱长啸,啸声凄凉,邻妇听到后以为她想要嫁人,就打算为她保媒,但经过交谈,发现她悲伤的竟然是鲁国的国事。
D.漆室女向邻妇讲晋国客人的马践踏葵菜和自己的兄长因为给邻人帮忙而淹死的事,是在向她解释偶然的事件常常会带来很坏的结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世世为胼噼绕,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
14.鲁国漆室女与买药方的客人有怎样的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所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的“记梦”虽是本词的中心内容,但真正记梦的只有下阕五句。
B.开头的“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不矛盾,反而因为真实显得更动人心弦。
C.“纵使”句写亡妻可能认不出自己,突出了词人因容颜衰老而产生的悲情。
D.记述梦境的几句对亡妻的描写十分形象,“相顾无言”有无声胜有声之妙。
16.词末“明月夜,短松冈”两句历来受到高度评价,请对其做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雍也》中,关于做人孔子认为“ , ”,鄙俗了或浮夸了都不好人要成为真正的君子,必须让文与质两者配合适当。
(2)《礼记大学》有言“ , ”它告诉我们,不管你什么身份、地位高低,都应把修养自身的品格作为根本。
(3)《老子》在以车子、陶器、房间三者为例讲解了“无”产生“有”的作用后,用“ , ”概括了两者的关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4月14日起,绵延25公里的武汉“长江巨屏”,连续推出主题灯光秀。变幻多彩的光影画卷,表达着6000万荆楚儿女共同的心声谢谢这份谢意,澎湃而又悠长。
疫情暴发之初,武汉告急!一时间,市民和医院遇到的难题分别是在全国医用防护服储备尚不能满足武汉一天的需求的情况下一“罩”难求和一床难求。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响应党中央号令, ① 的战“疫”力量火速向武汉、向湖北集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建设者们昼夜施工.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 ② 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快速提升当地抗疫能力……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 ③__。病毒蔓延很快,但更快的,是数以万计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是紧急驰援的物资运输车队,是源源不断的爱和支持。“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感言,道出支撑中国抗疫的制度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不少人在运动出汗后或者在潮湿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后足趾间起小水疤,并伴有剧烈瘙痒。这时就该引起注意,你有可能得了足癣。什么是足癣 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具休来说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其中水疱型和糜烂型尤在夏秋潮湿季节多发, ①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逐渐感染到另一只脚。
那只要我们发现足部起小水疱并伴有瘙痒等症状就一定是足癣吗 ② ,其他的皮肤病也有可能出现相似的皮损表现及症状。我们可以去医院做真菌镜检或培养,如果结果显示为阳性。才可以确定是足癣。
应对措施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袜子清洁足部后尽量保持足部皮肤干燥,不要处于潮湿的环境如果出现瘙痒的症状一定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尽量不要与他人共用洗脚盆及洗脚巾, ③ ,交叉感染的后果也很严重。
如需治疗,我们要正确用药,可选用抗真菌的外用药膏涂抹。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而命名的小镇。
B.三个青年对焦裕禄说“你回去休息吧,我们保证按要求完成任务。”
C.米考伯先生正在牢房门里面等着我,我走了进去,我们大哭了一场。
D.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守护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历史上多有隐逸之士,不愿为官而洁身自好。楚王派了专使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则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翻跟早的小乌龟,予以拒绝。陶渊明做了几年县令,便“守拙归园田”去了,他想让自己“愿无违”。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孔子不肯归隐,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陆游则直言“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僵卧孤村,也“尚思为国戍轮台”。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人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
语文
1.A 【解析】错在“总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强烈干扰”。从原文“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看,未必总是受到强烈干扰。
2.C 【解析】错在“一旦卖萌.就将失去竞争力”.绝对化。偶尔卖一次萌未必失去竞争力。
3.B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修辞立其诚”。A项认为不能过于强调“诚”C项论的不是修辞,而是真诚.D项说的是修辞,但没有提到“诚”。只有B项既提到了修辞,又强调耍"该",故选B项。
4.【答案】①前两段指出“脆求体”“哭晕体”流行,并对其提出批评。②紧接着闸明部分媒体行文浮夸的原因是“眼球倩结”在作祟。③四到六段通过引用、举(例等方法,从改文字,改思路、改文风三个方面指出应该怎样做。④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偶导修辞立其诚。(每点1分)
【解析】分析材料二各段的大意,就会发现前两段讲的是现象.第三段讲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而四到六段则是从不同意度指出办法,最后一段总结上文。结合具体内容把上述分析按顺序简要写出来就是本题的答案,
5.【答案】①认真观察国际形势,多方求证、核查事实.从而获得正确认识。②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新闻写作,修辞立其诚。③行文不得夸,内容要充实,追求新鲜活泼的好文风。①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创新表达语态。(每点1分)
【解析】材料一的前两段强调的是要客观地观察世界,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由此进行总结,得出第一条答案。材料一的后两段与材料二的部分内容,讲的都是修辞立其诚,这是第二条答案。分析材料二的第三、第四、第五这三个段落,可以得出第三条答案,从材料二“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 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等内容,可以总结出第四条答案。
6.D 【解析】错在“旨在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人们个性的不同”。作者写这两个人.目的在于从不同角度表现官僚们的特点,对其丑恶进行讽刺,写他们不是在进行对比。
7.A 【解析】错在“玛丝洛娃表现出的可怜样子引起了庭长的深切同情”。使庭长低下头的,除了玛丝洛娃的可怜,还有“可怕”庭长低下头,不能表明他深切同情玛丝洛娃。
8.【答案】①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以后,自感下流,十分羞愧小说最后他在内心展开了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活动。这些内容都表明他可能会痛改前非,为己赎罪,走向精神的复活。②“天真烂漫、笑盈盈的目光”“唯命是从“表明玛丝洛娃骨子里依然朴实、顺从、良善,这是她完成复活的性情依据玛丝洛娃听到书记官宣读起诉书后十分激动.有想反驳的意思,表明她并非破罐破摔,甘于认寒,而是有着获得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这些内容暗示她可以受到启发,走向复活,(每点3分。若答其他内容,合理亦可给分)
【解析】试题涉及的是“精神的复活”,则解答时必须从全文中寻找那些能够表明人物思想感情会发生变化的情节。就是赫留朵夫而言∶有两个地方能够表明这一点∶一是他认出玛丝洛娃后.感到了自己的卑鄙无耻∶二是小说最后写他陪人痛苦的心理活动中. 痛苦说明他是在自责.既有自责之心.则应有改正之意。这两处能表明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就玛丝洛娃而言,她与众不同的可爱特点,表现在她的目光中和神态上·这些特点表明她内心依然是朴实、顺从,善良的∶她听到宣读时“时而全身抖动,脸涨得通红,似乎想进行反驳,然后又沉重地叹着气”,这表明她不是破罐破摔,而是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这就能表明她可以在精神上复活。
9.【答案】①借助于叙述语言,例如提到庭长时直接使用了“好色”一词进行揭露。②借助于动作描写。例如写法官们“一会儿闭上眼睛,一会儿睁开眼睛,交头接耳”.表现了他们工作时的心不在焉。③借助于心理描写。如“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是在参加一项严肃而重大的社会工作”.这种心理描写充满了讽刺的意味,揭示了这些人的无聊。④借助于对比。小说开头写法庭上的男人们都久久地盯着玛丝洛娃看,但其中戴眼镜的法官后来却对她声色俱厉,面对玛丝洛娃的前后不同的反应,揭露了他的表里不一、卑鄙无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若答“侧面描写”,分析合理亦可给分)
【解析】试题问的是“怎样表现”,则作答时应该答塑造他们形象的方法。小说的叙述语言可以揭露他们的无耻.如“好色的庭长”.作者所用的这种定语充满挖苦意味。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可以表现其丑恶,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戴眼镜的法官对玛丝洛娃前后不同的神情态度.是对比的手法.这一点也应该答出来。
10.C 【解析】第一处,“老悖”是年老糊涂之意,它与“少愚”是对应关系,中间不宜断开,由此排除B、D 两项。第六处,“众庶”即大众,包括妇人,所以“众庶”与“妇人”不宜相连,而且,如果在“妇人”后断开,“独安所避乎”就没有主语,由此排除A、B两项,故选C项。
11.B 【解析】釜、甑不是专门的盛酒器,而是炊具。
12.D 【解析】错在“是在向她解释得然的事件常会带来很坏的结果”,漆室女的意思是事物之间彼此影响.进而说明国家大事与每个平民都有密切的关系。
13.【答案】(1)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去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重要词语"一朝"(一旦)、"儒"(卖)各1分,问意2分
(2)邻妇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们优虑的事,如人参与什么呢 ”【重要词语“乃”(是)、“与”(少与)1分,句意2分
14.【答案】①两人都有通达的见识.有长远的眼光.
②漆室女优心国事,由“鲁君老,太子幼”预见到将有祸乱客人知道药方后,就能想到将它用在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从而助已完成功业.(概括2分. 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考生只答“爱国”之类内容不给分)
【解析】材料一是要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而那买药方的客人显然是庄子赞许的对象,则其见识是通达的。材料二中的漆室女见识长远,与买药方的客人是相似的。把相同点解说出来就是答案。
【参考译文】文本一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萌芦的种子,我种植它结出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壁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盗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到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盗受的东西。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去破了,"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梨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买下他的药方,于是聚合金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址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去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使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犹派他领兵打仗。冬天和魅人水战. 大致越人,于是割地封赏他,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票洗丝家,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力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樨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的见识不通达啊!”
文本二
漆室女是鲁国漆室色的女子,地过了婚嫁年纪却还没有出嫁。当时正是鲁穆公执政的时期,国君年老,大于年幼。漆室女靠着柱子拖嘴,旁人听到这啸声,没有不因此而感到凄惨的。她的邻家之妇与她交往,问她说“你为什么发出这样悲伤的长嘴呢你想嫁人吗我为你寻求配偶。"凑室女说“唉最初我认为你有见识,现在看来是没有啊。我哪里是为没有嫁出去而感到不快和难过呢!我担忧的是鲁国国君年老,大于年幼。”邻妇笑着说“这是鲁国大夫们忧虑的事,妇人参与什么呢”*室女说“不对,不是你所了解的那样。从前晋国客人住在我家,把马系在园子里,马跑了,跳踏了我家的萎菜,让我们一年都吃不上奏菜。邻居家的女儿与他人私奔,她家请我兄长前去追赶,正在上连绵大雨,我兄长游水而死,这让我这辈子再也没有兄长了。如今鲁君年老稍涂,大于年幼无知,欺诈之事不断出现。鲁国一旦有乱,君臣父子都要受折辱,安难会落到老百姓头上,妇人又哪里能躲道呢我非常担心这一点。你却说“妇人参与什么”.为什么呢”邻姆道歉说“你所考虑的,不是我能比得上的。”过了三年,将国果然大乱,齐国、楚国进犯,鲁国接连有战争,男子战斗,妇人远输,不能休息。君子说“漆宝女的思虑真是长远啊!”
15.C 【解析】错在“因容颜衰老而产生的悲情”.词人之悲缘于与妻子的生离死别.并非因为相貌衰老。
16.【答案】①“明月夜,知松冈”是写景,是词人想象出来的亡妻坟茔所处之地的凄冷环境。②词人以育下坟墓的凄凉冷清.抒写了自己对亡妻的深切嶂念之情,③这两句以景结情,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谓余味无穷。(述景2分,显清2分,评表达效果2分)
【解析】试题要求鉴赏“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词末二句,属于写景,则它属于以景结情。作答时应先解释这是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感情,再谈以景结情这一手法及其作用。
17.【答案】(I)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查是皆以修身为本
(3)(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每空1分,有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1)注意“鄙俗”和“浮夸”.这说的就是“野”和“史”,再加上后面的“文与质”.就知道答案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剿史”.(2)由“都应把修养自身的品格作为根本",可确定答案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查是皆以修身为本”。(3)注意“以车子、陶器、房间三者为例讲解了*无'产生'有'的作用后",这个内容限制所填两句的位置与意思。
18.【答案】①四面八方②拔地而起③孤军作战形立无援(每空1分,有错字则该空不得分。若答其他成语.且与语境相合.亦可得分)
【解析】第一处,前面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后面有“向武汉、向湖北集结”之意,则横线上填“四面八方”合适。第二处,前面有“施工”,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很短时间”.是说建筑迅速出现.则用“拔地面起”合适。第三处,前面和后面都有潮北得到了各地的支持的内容,所以“从来不是”后而填--孤军作战““孤立无援”较合适.
19.【答案】(示例)市民一“罩”难求,医院一床难求,当时全国医用防护服储备,尚不能满足武汉一天的需求。(三个主语与三个谓语正好对应,各1分句子连贯1分)
【解析】分析这个长句,我们可以发现它有三个主语.分析是“市民”“医院”“医用防护服储备”,把它们的谓语部分找出来.分别组成句子.就是答案。
20.【答案】①句子把病毒蔓延之快与各地毙援之快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中方行动速度之快”。②由“是”字领起的三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读来气势酣畅.节奏铿锵.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民之间的爱与支持的赞许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但更快的“可知.句子是将病毒蔓延快与医务人员出征快、救援物资运送快等进行对比一这种对比自然是为了突出后者之快。而由"是"领起的三句.构成排比.解答其表达效果时.结合排比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21.D 【解析】A、B、C三项中的“我们”都有异体指代内容∶D项的“我们”与“我们要正确用药”中的“我们“一样,是泛指,借代包括读者在内的所有人。故选D项。
22.【答案】①常常是单脚先发生 ②答案是不一定③以免交叉感染(每空2分,意思对那可,超过字数扣1分)
【解析】第一处,后而有“感染到多一只购”之意,则横线上自然是说一只脚先感染/第二处,横线上的句子是对前面问句的解答.从前句的语气和横线后的内容看,横线上应填“答案是不一定”这样的句子。第三处后面是“交叉感染的后果也很严重”。前面是不当的做法.则不当的做法.导致的必是交叉感染。
23.【写作指导】材料提供的是两种人生的多个例子,庄子、陶渊明是隐逸人生的代表,他们出世,讲求洁身自好.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确实值得学习;孔子、陆游则是进取人生的代表,他们人世,讲求建功立业.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确乎令人景仰。写作主题是“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一个问题,写作时需要对此问题进行回答,答案是十分明确的。客案应分三类.第一类是认同出世,第二类是认同人世,第三类是把出世与人世融合在一起,论述观点时不应贬一个,褒一个,而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参考立意∶①洁身自好,安静下来.成就诗意的人生。②积极进取.助推社会向前进步,③达济天下,不妨善自身。
附:
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16~20分) 二等(11~15分) 三等(6~10分) 四等(0~5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较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一)基础等级(40分)
1.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2.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3.对丁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4.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5.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成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精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8.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