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训练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极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 ②酒精 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3、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下列标识中的 ( )
4、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5、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石油
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94%,O3 既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
B.可利用的陆地淡水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 1%,农业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水 70%以上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可以炼制成汽油、煤油、塑料等产品
D.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8、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9、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B.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B );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 )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可燃物量大,燃烧放热多,空气流动不会使炉火降温很多,却使新鲜空气量增多,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大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13、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和空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混有面粉的空气 D.二氧化碳和空气
14、“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15、孔明灯(如图)的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灯芯燃烧时纸质灯罩不接触空气
C.风吹灯罩使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热量散失较快使灯罩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17、某校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18、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1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1)图1装置能看到的现象是 ;
(2)图1装置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3)图2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 ; 。
20、如图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
(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
21、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H2和CO混合气 C.CO2 D.
22、“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3、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____。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问题。这种既采煤又发电的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B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
(3)图C是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甲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4)图B实验中,热水作用是隔绝空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E实验,A中液体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图F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2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训练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极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 ②酒精 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2、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答案】B
3、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下列标识中的 ( )
【答案】B
4、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答案】D
5、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石油
【答案】D
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94%,O3 既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
B.可利用的陆地淡水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 1%,农业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水 70%以上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可以炼制成汽油、煤油、塑料等产品
D.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答案】C
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答案】B
8、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答案】A。
9、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答案】C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B.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12、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B );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 )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可燃物量大,燃烧放热多,空气流动不会使炉火降温很多,却使新鲜空气量增多,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大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答案】C
*13、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和空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混有面粉的空气 D.二氧化碳和空气
【答案】D
14、“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答案】D
15、孔明灯(如图)的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灯芯燃烧时纸质灯罩不接触空气
C.风吹灯罩使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热量散失较快使灯罩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D
二、填空题。
16、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答案】(1)2H2+O22H2O (2)油类着火(合理即可)
17、某校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答案】(1)石油、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答案合理即给分);
(2)混合物;
(3)MgH2+2H2O=Mg(OH)2+2H2↑;
(4)开发使用新能源(合理即可)。
18、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答案】(1)可燃物,氧气;(2)BD。
1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1)图1装置能看到的现象是 ;
(2)图1装置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3)图2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 ; 。
【答案】(1)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2)隔绝氧气、提高温度;
(3)2H2O2===2H2O+O2↑;4P+5O22P2O5。
20、如图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
(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
【答案】(1)增加空气的量并使面粉充满金属罐从而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便点燃面粉,进行爆炸实验
(2)保持通风能降低空气中面粉粉尘的浓度,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
21、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H2和CO混合气 C.CO2 D.
【答案】B CH4
22、“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1)天然气 CO2 (2)氢气 产物无污染
(3)汽油 对汽油进行脱硫处理,采取措施把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物质
23、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____。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问题。这种既采煤又发电的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遇明火(或有火星产生或温度达到甲烷气体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2)H2
(3)资源综合利用(或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从节能、环保、安全等角度回答均正确)
三、实验题。
24、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B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
(3)图C是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甲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4)图B实验中,热水作用是隔绝空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E实验,A中液体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图F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引流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浓硫酸 (4)提供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5)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能溶于水
2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答案】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用集气瓶罩住其中一支,发现被集气瓶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了,没有被罩住的蜡烛仍在燃烧,所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合理即可)
(3)用坩埚钳分别夹住两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里面放有一杯水,将两个纸杯同时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没有放水的纸杯很快燃烧,放有水的纸杯没有燃烧,所以得出结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1)石油 不可
(2)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0.16 t x
x=0.32 t
答: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0.32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