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1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2 17:0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24课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一、暴风骤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
农村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分配和占有极不合理,农民生活极端困苦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
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
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
只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5年4月)
阅读材料,思考: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一、暴风骤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土地政策
实行耕者有其田
3.改革措施
(1)时间
1947年
(2)会议
全国土地会议
(3)核心内容
①没收地主土地;②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③实行耕者有其田;④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土改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一、暴风骤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历史影响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高了重要基础;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
二、战略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时间
1947年夏
(2)领导人
刘伯承、邓小平
(3)部队
晋冀鲁豫野战军
(4)路线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5)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经过连续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逐渐上升,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林彪、罗荣桓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聂荣臻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1.时间
1949年4月
2.战役
渡江战役
3.影响
(1)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1912~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49)
1912.1.1
1912.3
1928
1949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6.6
“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
四、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战略战术制定恰当;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不久加入中
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他参加隆化战斗,被选为爆破组
长。他在战斗中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发现无处安置炸药,
而总攻时间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
壮烈牺牲,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董存瑞
(1929—1948年)
伟大的解放战争大事记(1946.6~1949.10)
课堂演练
1.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举( )
A.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B.表明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C.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D.使我国农村阶级关系得到改善
2.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流传着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表明( )
A.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入农村 B.解放区已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C.国民党军队士气和战斗力低下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课堂演练
3.刘伯承在讲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 我们要砍断这个‘把’,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这行动是( )
A.平津战役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重庆谈判
4.1949年4月,陈毅诗日:“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和平解放北平 D.民众支援淮海战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