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3 10:40: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强调继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积极引导老工业基地转型,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下图是辽宁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辽宁省有我国重要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过去辽宁省立足资源条件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①食品工业②石油工业③煤炭工业④钢铁工业⑤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在东北振兴战略中,辽宁省应该( )
①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②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③大量输入能源发展原有产业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C 3.B
【分析】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分布在辽宁省的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故选A。
2.读图可知,辽宁省有丰富的煤、铁和石油等矿产资源,在此基础上辽宁省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如石油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故选C。
3.根据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的问题,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适合大量输入能源发展原有产业,故选B。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年之计在于春,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提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5.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日照充足 C.昼夜温差小 D.雨热同期
6.甲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早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因为( )
A.海拔高 B.位于盆地内 C.河水灌溉 D.劳动力丰富
【答案】4.B 5.D 6.B
【分析】4.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自然因素,气候是区域差异的基础,从图中可以看出越向北春耕时间越推迟,所以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选B。
5.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我国东北典型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是夏季高温、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故选D。
6.甲四川盆地春耕时间早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位于盆地内,周围是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南下,气温相对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更高,与海拔、河流灌溉和劳动力丰富无关,故选B。
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冬寒漫长 ②水源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东北三省有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拥有我国最广阔的黑土,水源又充足,使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冬季寒冷而漫长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故选B。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8.A 9.D
【分析】8.由题可知,水的滞留形成湿地,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入渗、蒸发和径流,气温低使蒸发量少,地势低平影响水的径流,冻土使水不易下渗,故①②③对,地下水位低不利于湿地的形成,故④错。故选A。
9.由题干材料扎龙是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可知,设立扎龙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好鸟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即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和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故选D。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势崎岖不平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沼泽湿地较多 D.黑土面积广大
11.①、②、③三地的农业生产布局分别是( )
A.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B.畜牧业、林业、种植业
C.畜牧业、种植业、林业
D.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12.图中对④地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是北方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答案】10.A 11.B 12.C
【分析】10.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故A错误。具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点,故B正确。地势平坦、冬季气温低、春夏季冰雪融水多,多沼泽湿地,故C正确。土壤中的有机质多,黑土面积广大,故D正确。故选A。
11.由图可知,①是位于大兴安岭西部的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②是大兴安岭,地形崎岖,适合发展林业生产;③是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故选B。
12.④地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这里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指珠江三角洲,故选C。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东北地区某地的统计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① 19 50 420 38 1.025
② 10 65 350 42 0.975
③ 34 40 500 30 1.525
13.① →②阶段,该地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是( )A.森林面积广大 B.年降水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生态环境恶化
14.① →②阶段,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牧 B.毁林开荒 C.人口增长 D.生产落后
15.② →③ 阶段,该地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A.退耕还林 B.疏通河道 C.开垦沼泽 D.开采山林
【答案】13.D 14.B 15.A
【分析】13.观察表中数据可知,① →②阶段,该地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是森林减少、耕地扩大、河流含沙量增大,粮食总产量减少。由此可知,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故选D。
14.观察表中数据可知,①→②阶段,耕地面积增加,但是粮食产量减少,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故选B。
15.观察表中数据可知,② →③ 阶段,该地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耕地面积减少了,森林面积增加了,所以采取的退耕还林。故选A。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了环境对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1)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2)山脉③两侧地区相比,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东侧”或“西侧”),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列举1点即可)。
(3)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_______ (长/短)。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①②③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
(5)图乙中A是_______(地形区),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___(至少2点)。
探究结论
(6)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该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纬度相同的地点气候的气温降水条件一定相同
B.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降水量不一定相同
C.科技是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最重要因素
D.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答案】(1) 由南向北雪期越来越长 纬度
(2) 东侧 山脉东侧距离海洋近水汽来源丰富;山脉东侧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答出一点即可)
(3)长
(4)林业
(5) 东北平原 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有利于粮食的商品化等(答出2条即可)
(6)BD
【分析】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读图可得,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增,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2)据图可知,③山脉为长白山脉,其东侧为迎风坡,且距离海洋较近,降水多;其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3)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0.6°C,造成甲、乙两图中,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长,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4)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和③长白山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
(5)图乙中A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平原,该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形成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稀少,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
(6)纬度相同的地点气候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一定相同,还会受到海陆、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相同的地点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不同;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故选BD。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东北给人们的印象是长冬严寒、冰雪世界。我们常用“山环水绕”“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如上图1,该区域有一条山脉,它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这条山脉是_______。
(2)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3)辽中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它位于如上图2中的_______省(填字母)。根据图2信息,分析东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
(4)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 ②纬度高,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③平原面积广阔,本地粮食消费较少 ④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⑤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1)大兴安岭
(2)小麦
(3) B 煤、铁资源丰富
(4)C
【分析】 (1)读图可知,在该区域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的山脉是大兴安岭。
(2)东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小麦,而该区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所以种植的是春小麦。
(3)辽中南地区位于辽宁省,也就是图中的B省,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成为东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4)①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形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故①项正确;②东北地区纬度高,且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春季节常受寒潮影响,并且这也不是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故②项错误;③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但人口稀少,属于人少地多,所以本地粮食消费较少,粮食商品率高,故③项正确;④东北平原是黑色土壤,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故④项正确;⑤该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有利于发展农业,故⑤项正确。故选C。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巍巍长白山,松花江的水,千百年的黑土地,迎着那北风吹……”这是歌曲中描述的东北地区的情景,从地理的角度认识东北,不仅要知道风光景色,还要探究内部的联系,下面是某同学从不同的视角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他设计的问题。
(1)东北地区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__________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图中B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请描述一点: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请分析该地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______________。
(4)A地为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平原,经过多年耕种,虽然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近年来生态恶化严重。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
(5)对照大庆工业结构图和东北地区图,分析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寒潮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任一点);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任1点) 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人口少,粮食商品化高(答出2点) 停止耕种(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意思对即可) 大庆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这种工业特点形成的原因是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意思对即可) 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与降水、降雪较多有关,屋顶坡度大可以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积存;墙体厚,窗小与气温较低有关,墙厚、窗小有利于保温。(意思对即可)
【详解】(1)东北地区纬度高,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寒潮频繁。依据资料千百年的黑土地,迎着那北风吹反映出东北地区经常遭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读图可知,图中B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一致;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等。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农业发达,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少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粮食商品化高、气候雨热同期等。
(4)三江平原,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但是近年来生态恶化严重,于三江源湿地要采取停止耕种,退耕还湿、还林、还荒、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措施。
(5)由图可以看出,大庆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化工为主,主要是由于大庆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时间长且量大,屋顶坡度大可以避免雨雪在屋顶堆积;墙体厚和窗户小是为了保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强调继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积极引导老工业基地转型,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下图是辽宁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辽宁省有我国重要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过去辽宁省立足资源条件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①食品工业②石油工业③煤炭工业④钢铁工业⑤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在东北振兴战略中,辽宁省应该( )
①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②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③大量输入能源发展原有产业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年之计在于春,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提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5.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日照充足 C.昼夜温差小 D.雨热同期
6.甲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早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因为( )
A.海拔高 B.位于盆地内 C.河水灌溉 D.劳动力丰富
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冬寒漫长 ②水源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势崎岖不平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沼泽湿地较多 D.黑土面积广大
11.①、②、③三地的农业生产布局分别是( )
A.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B.畜牧业、林业、种植业
C.畜牧业、种植业、林业
D.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12.图中对④地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是北方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东北地区某地的统计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① 19 50 420 38 1.025
② 10 65 350 42 0.975
③ 34 40 500 30 1.525
13.① →②阶段,该地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是( )A.森林面积广大 B.年降水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生态环境恶化
14.① →②阶段,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牧 B.毁林开荒 C.人口增长 D.生产落后
15.② →③ 阶段,该地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A.退耕还林 B.疏通河道 C.开垦沼泽 D.开采山林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了环境对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1)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2)山脉③两侧地区相比,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东侧”或“西侧”),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列举1点即可)。
(3)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_______ (长/短)。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①②③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
(5)图乙中A是_______(地形区),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___(至少2点)。
探究结论
(6)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该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纬度相同的地点气候的气温降水条件一定相同
B.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降水量不一定相同
C.科技是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最重要因素
D.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东北给人们的印象是长冬严寒、冰雪世界。我们常用“山环水绕”“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如上图1,该区域有一条山脉,它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这条山脉是_______。
(2)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3)辽中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它位于如上图2中的_______省(填字母)。根据图2信息,分析东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
(4)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 ②纬度高,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③平原面积广阔,本地粮食消费较少 ④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⑤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巍巍长白山,松花江的水,千百年的黑土地,迎着那北风吹……”这是歌曲中描述的东北地区的情景,从地理的角度认识东北,不仅要知道风光景色,还要探究内部的联系,下面是某同学从不同的视角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他设计的问题。
(1)东北地区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__________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图中B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请描述一点: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请分析该地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______________。
(4)A地为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平原,经过多年耕种,虽然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近年来生态恶化严重。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
(5)对照大庆工业结构图和东北地区图,分析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