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1: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学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旁陪伴长辈,叫做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的学生。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辑的,所以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的字,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孔子招呼他们时,就直呼其名,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极有层次的特点。
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 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
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孔子学院标志
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其弟子所著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的一生
读 书
教 书
从 政
编 书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背景资料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语录体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 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20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
课堂练习
《诗》《书》《礼》《易》《春秋》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比及 毋 冉
lún
j n

sh n

kēng
xiàng

guàn
kuì

zhuàn
shè


r 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 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曰:“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 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曰:“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说说你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曾皙回答说:“晚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整体感知
  本文以“志”为焦点,分为问志、述志、评志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问志。首先由孔子引出话题,启发弟子来说明各自的志向和人生理想。
第二部分(3—13):述志。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根据孔子提出的话题,四位学生各自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理想。
第三部分(14—21):评志。针对四个弟子所说的话,孔子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问志
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 ,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样的态度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循循善诱
述志
第二部分写孔子四位弟子言志,他们各谈了自己的什么志向 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能看出他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子路:
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侧重强国
信心十足,有远大抱负,刚强果决,知难而进,具有政治军事的才能。也有鲁莽、轻率、不谦虚的一面。
冉有: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说话有分寸。
公西华:
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侧重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
“莫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
描绘一幅春游图
志向高洁, 洒脱高雅,淡泊于功名。
评志
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对子路: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态度不够谦虚,属于“其言不让”。孔子“哂之”。
对冉有: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
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孔子惜之。
孔子要大家说说自己的志向,曾皙并没有说出什么志向,只是描绘了一幅春游图,孔子还赞成他。为什么?。
  古人曰: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
  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
  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晚年政治上不得志便专心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言志的前提是“如或知尔”,也就是“用之”,他们三个可以各“行”其志,这体现儒家的复杂性和包容性。
孔夫子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以为诸侯已经“舍之”,面对这样的现实,就应该“藏”了。孔子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认为从政治国的路没有机会走,那就和人办教育吧。
(1)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他会“与点”
(2)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曾皙的这段话,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总结孔子的不同评价和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 路:率直自信——哂之
冉 有:谦虚有礼——叹之
公西华:善于辞令——惜之
曾 皙:从容洒脱——与之

问志
--师长风范
言志
评志
--借评传志
--各展抱负
孔子的教学思想:
1.循循善诱。
2.教学民主。
3.因材施教。
  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孔子对四子志向的评论透露出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为国以礼”。通过礼乐教化来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使“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大家都过上太平安宁的生活。
课程小结
人物 述 志 孔子评志 性格特征
子 路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鲁莽直率
好胜自诩
冉 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谦虚谨慎
不卑不亢
公西华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谦恭礼让
善于辞令
曾 晳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机敏恬淡
含蓄雅趣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不卑不亢。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洒脱,机敏好学。
释“哂”由“与”点之因。
创意讲谈
孔子最后批评了子路。请你用当代观点,站在当代的立场为子路做一个辩护。当然,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辩论,但前提都是阐述子路的志向,为子路说话。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知识归纳
(1)如
一词多义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2)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圆,纵横
正道,是非标准(礼仪)。
一词多义
(3)与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赞成
语气词。“欤”,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4)乎
(比)
(在)
(和、跟)
(到、在)
一词多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5)尔
你(们)
…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的一声,象声词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因为)
2.毋吾以也
(认为)
3.则何以哉
(做)
(6)以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A.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最后出)
(吹风,乘凉)
词类活用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小的国家)
B.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词类活用
(大的国家)
1.不吾知也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之一)——倒装句
A.宾语前置
5.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B.介宾状语后置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译文: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特殊句式(之一)——倒装句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其)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特殊句式(之二)——省略句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