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百年孤独》(节选)
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马尔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读完《变形记》:“老天,我从来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如果可以这样写,我也能写。”他说:“我猛然明白了,在文学作品中,除了直到那时我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正常和学究式的描述以外,还另有天地。”
在中国的作家里,莫言是被公认学马尔克斯学得最像的,就连莫言自己也说,写《红高粱》时,开篇第一句话写来写去都像是《百年孤独》那个著名的开头。在《百年孤独》中文版首发式上,莫言说当他第一次读到这本书,他被震撼了:“我为什么早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如果早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没准《百年孤独》我可以写了。因为戏法一旦捅破以后就很简单。”
在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原则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本质
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融会贯通本民族
特点
长篇小说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
百年孤独
“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一种揣度。”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文本密码
何谓百年?为何孤独?
“百年”之谜
梳理情节
根据课文内容,概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1.马孔多变了样,奥雷里亚诺预言“有人要来了”;
2.布恩迪亚夫妇收留了丽贝卡,并治好了她的食土症;
3.丽贝卡患上了失眠症,并传染到整个马孔多;
4.奥雷里亚诺用“贴标签”的办法对付失忆症。
《百年孤独》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老人
布恩迪亚朋友
阿玛兰妲
丽贝卡
布恩迪亚长子
布恩迪亚次子
小女儿
养女
阿尔卡蒂奥
阿尔卡蒂奥之子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
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
印加王后裔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小说内容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任务1:阅读课文,找出节选部分写了哪些人物 用简要的话语概括他们的故事,尝试概括个性特点。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丽贝卡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奥雷里亚诺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梅尔基亚德斯
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个性特点 分析
他是村子里富于进取心、具有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
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了,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
“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总之,他是一个智慧过人、想象力丰富、极具号召力和实干精神的人。
做事情执着而有魄力
极有责任心
易于接受新事物
个性特点 分析
乌尔苏拉
善良、有爱心
收养了孤儿丽贝卡,并想办法治好丽贝卡的食土怪癖。
睿智、清醒
发现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将她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熬制乌头汤来治疗失眠症。
严慈并济的母亲
丽贝卡有食土怪癖,而且还拒绝吃药,这让乌尔苏拉在对她进行治疗的同时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使她逐渐显出康复的迹象。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2、3、4、14段:
热心于金银器工艺,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执着于自己的喜好、孤僻
能预见丽贝卡将要到来;有预见能力
想出了抵御失忆的“标签”方法。
奥雷里亚诺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丽贝卡
6、7、8、12段:
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
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
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情况好转后融入了新家庭;之后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孤僻)
但又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
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丽贝卡
“土”就是丽贝卡孤独的代表,对吃土有所执念的丽贝卡,并不喜欢混着蚯蚓的湿土味道,但却戒不掉这种味道。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丽贝卡在什么情况下会吃土?
——我有一个爱吃泥巴的妹妹
“孤独”之谜
品味“孤独”
小说名为《百年孤独》,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为小说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1.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为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几十年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次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一直到死;
女儿阿玛兰坦终身未嫁,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寿衣。
“百年”之谜:人物密码
第三代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
第四代,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邀的空间;阿尔卡蒂奥第二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年11个月2天,回来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专心钻研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一直到死。
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产为生,后来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上放荡的生活,不久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奥雷亚诺·布恩迪亚,与姨妈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
这位第七代继承人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了。
最后,马孔多被飓风刮走。从世人记忆中消失。
体会“魔幻现实主义”
活动五
失眠症与遗忘症
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
遗忘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他又到畜栏为动物和植物标上名称:奶牛,山羊,猪,母鸡,木薯,海芋,香蕉。
基础性、本土性、非外来(语)
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失忆现象”的现实原型之一就是哥伦比亚香蕉园工人罢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事件,政府有意掩盖具体死亡人数,回避历史,使群众“遗忘”“失忆”。
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比如,众人失眠后消磨精力、为每样东西贴标签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失眠症”所带来的失忆现象,象征拉丁美洲人民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逐渐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魔幻”和“现实”
理解象征
小说描写 象征意义
1.“失眠症”:最可怕之处是带来遗忘。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
拉丁美洲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改变命运控制的初衷。
2.“贴标签”:奥雷里亚诺所设计的方法是用文字详细记载事物的名称和功用,但并不能避免对过去的遗忘。
它象征着人们遗忘、抛弃传统,与传统逐渐失去联系后,即使对传统作如何详细的记载,都再也不能真正地保留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