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导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九年级 备课人:赵玉琳 审查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通过背诵积累精粹语段。
2、品味语言、感悟愚公形象及其意义。
3、理解结尾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导入:歌曲欣赏
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
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预习案:
1.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万仞( )汝( )魁( )父 荷( )担 箕( )畚( )
孀( )妻 始龀( )智叟( )曾( )不若 亡( )以应 一厝( ) 陇( )断 穷匮( )
2. 读懂课文,整体感知, 解释重点字词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且焉置土石 无垄断焉 惧有伏焉
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辍耕之垄上
1、河阳之北 2、达于汉阴
3、如太行、王屋何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投诸渤海之尾 6、曾不若孀妻弱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预习:(翻译句子)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探究案: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衬托愚公的毅力和气魄
2. 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 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5.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 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
山之高:“高万仞”;
山之大:“方七百里”;
人之老:“年且九十”;
人之少:“荷担者三夫”;
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检测案:
1.找出错误的注音并改正:
1、高万仞(rèn) 2、吾与汝(rǔ)毕力平险 3、惩山北之塞(sài)
4、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5、河曲智叟(sǒu) 6、河曲智叟亡(wáng)以应
7、箕畚(q í běn)运于渤海之尾 8、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
9、子子孙孙无穷匮(guì)也 10、一厝(cù)朔东,一厝(cù)雍南
2.知识点归纳与复习(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 无陇断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预习:(翻译句子)
1. 甚矣,汝之不惠!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5. 帝感其诚。
探究案: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应是哪一种笑?——嘲笑(讥笑)。
2.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4.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6. 下列加红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么?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这件事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这件事;惧其不已——愚公及其子孙
7.愚公究竟“愚不愚”?智叟是不是“智”?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大的抱负,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大智若愚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鼠目寸光
小结:
本文主题: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作业:反复朗读,背诵第三段,进一步体会愚公精神。
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课堂检测:
1.知识点归纳与复习(解释词语)
方七百里 高万仞 年且九十
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杂然相许 曾不能损 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 孀妻 遗男
始龀 汝之不惠 其如土石何
长息曰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