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ACD 6-10 CADBC 11-15 BBACC
16-20 DDCDD 21-25AADCD 26-30 BCDCB
二、非选择题
31、①斐林试剂 ②橘黄色 ③双缩脲试剂 ④蓝色
32、(1)磷脂双分子层;不对称性
(2)协助扩散;a、e
(3)(一定的)流动性;
(4)运输Ca2+的载体
33、 (1)高等植物 1 细胞壁 9 大液泡 3 叶绿体
(2)线粒体 有氧呼吸
(3)中心体 与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4)3 叶绿体 9 液泡
(5)没有以核膜为界限/包被的细胞核
34、(1) 斐林试剂 (50-65℃)水浴加热
(2)A的蓝色明显比B深
A与B的蓝色深度相差不大
向斐林试剂乙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稀释,将斐林试剂改造成双缩脲试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长: 75分钟 满分: 100分 )
姓名: 班级: 学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细胞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 转换高倍物镜观察细胞时应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D. 观察深色材料时,视野应适当调暗,反之则应适当调亮
下列具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 )
A. 细胞膜、内质网 B.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C. 高尔基体、溶酶体 D. 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下列细胞结构中具有单层膜的是( )
①高尔基体 ②叶绿体 ③中心体 ④液泡 ⑤细胞核 ⑥线粒体 ⑦核糖体 ⑧内质网 ⑨细胞膜
A. ①④⑧⑨ B. ②⑤⑥ C. ③⑦ D. ①③⑤⑦
下列各组细胞器均无膜的是(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和叶绿体
C. 核糖体和中心体 D. 溶酶体和液泡
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核膜的是( )
B.
C. D.
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⑤
B. 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④作为标志
D. ①与③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下列下列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是( )
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协助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ATP供能
B.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
C. O2、CO2是以简单扩散的形式进行运输
D. 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植物细胞都可以发生渗透失水或渗透吸水
B. 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 植物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现象出现
下列选项属于叶绿体的别称的是( )
消化车间 B. 养料制造车间
C. 生产蛋白质机器 D. 动力车间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 Na+ B. 二氧化碳 C. RNA D. 胰岛素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胃蛋白酶原)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 胞吐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被动运输
与麦芽糖、乳糖相比,蔗糖特有的水解产物是( )
A. 葡萄糖 B. 半乳糖 C. 果糖 D. 核糖
S元素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中,S元素存在于( )
A. 氨基中 B. 羧基中 C. R基中 D. 碱基中
图一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图二表示某种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图一所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一定比图二所示物质的多
B.若图一中的③是U,则图一所示物质是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C.若用15N标记上图所示两种物质,则标记位置分别是图一中的①和图二中的②
D.若图一中的②是核糖,则图一可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下列物质中,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是( )
①胰岛素 ②性激素 ③唾液淀粉酶 ④DNA ⑤抗体
A.①② B.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图中的①~④表示细胞核的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双层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B.大肠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结构②密切相关
C.物质③在细胞不同时期存在状态可以不同
D.结构④保证了遗传物质可自由进出细胞核
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③是单层膜,①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 ④是核孔,能让各种分子进出细胞核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细胞核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是( )
A. 核膜 B. 核孔 C. 核仁 D. 染色质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①⑦ B. ①②⑤⑥ C. ①③④⑦ D. ①②⑥⑦
SARS病毒、蓝藻、酵母菌的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A. 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B. 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 都有细胞壁,只是细胞壁的成分各不相同
D. 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
下列实验或者现象没有涉及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B. 质壁分离实验
C. 胞吞与胞吐 D.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
A. 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 B. 细胞质和液泡膜的分离
C.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 D. 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如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O2和甘油通过图①方式运输
B. 温度对图③方式不会造成影响
C. 图②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
D. 图④被细胞摄入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图中“●”表示出入细胞的物质,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A.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B. 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还原糖的鉴定通常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B. 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 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呈无色
D. 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下列选项中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葡糖糖、果糖、纤维素 B. 糖原、蔗糖、葡萄糖
C.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D.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糖、脂肪、核酸均含有 C,H,O,N 元素
B.核酸包括 DNA 和 RNA 两大类,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多种多样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如图为某核苷酸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有C、H、O、N
B. 图示化合物为DNA的一条链
C. 图中的T、C、G可参与合成6种核苷酸
D. 图示化合物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每空2分)
待测物质 使用的试剂 颜色反应
还原糖 ① 砖红色
脂肪 苏丹Ⅲ染液 ②
蛋白质 ③ 紫色
淀粉 碘液 ④
32.下图为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其中a~e表示跨膜运输的物质,A、B、D表示细胞膜上的不同成分。(每空1分)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的基本支架是 ,蛋白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填“对称性”或“不对称性”)。
(2)c物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呼吸抑制剂作用于此细胞,则物质___________的运输一定会受到影响。
(3)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时,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上述变化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
(4)已知细胞膜上运输各种物质的载体具有特异性。对某细胞施加某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葡萄糖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细胞膜上___________的活性。
33.识图作答([ ]填写图内指示结构的数字,横线填写名称。(每空1分)
图甲 图乙
(1)图乙是________(选填“动物”或“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或“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理由:有[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
(2)图甲、乙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
(3)图甲中4的名称是 ,其功能是 。
(4)图乙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 和[ ] 。
(5)蓝藻细胞与图甲、乙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34.“糖心”苹果成熟期甜度逐渐提高,为研究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某小组准备了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碘液、蒸馏水等试剂开展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1)若需确定“糖心”苹果成熟期甜度提高与还原糖含量增加有关,应选用 试剂进行检测。与淀粉、蛋白质的检测不同,检测还原糖需要进行 。
(2)若已确定果实甜度提高是由还原糖含量增加引起的,但对还原糖的来源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设。假设1:淀粉转化成了还原糖;假设2:非糖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
为检验这两种假设,将成熟期第1天和第30天的苹果制成匀浆,取等量分别加入试管A、B,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碘液,观察并记录A、B试管的颜色。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 ,则说明假设1成立;
②若 ,则说明假设2成立。
(3)实验小组欲继续通过实验检测苹果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在现有实验试剂的基础上,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后再用于蛋白质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