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线上测试(期中) 地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
2022 年 6 月中旬到月底的每个黎明前,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五大行星在天空
近似排成一行(见下图),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五星连珠”的特殊视觉享受。
1.五大行星中
A.金星的体积最大 B.木星邻近小行星带
C.火星表面温度最高 D.水星的卫星数最多
2.五大行星能够在天空中近似排列成一条线,说明上述行星
A.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 B.公转周期长短差异不大
C.只能在太阳的同侧共线 D.公转轨道的倾角极为接近
2022 年 8 月 23 日,某运动品牌和瑞典科技公司合作,发行了一款耳挂式耳机,该耳机
内置一块太阳能电池,可以利用自然光或人工光充电,续航能力在 80 小时左右。这种太阳
能电池材料可以通过丝网印刷在塑料上,从而实现广泛应用。
3.在利用该耳机接听电话时受到明显干扰,从太阳活动角度看,最可能是因为太阳黑子
A.颜色变浅 B.周期加快 C.面积增大 D.数目减少
4.随着该太阳能电池材料广泛应用,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用电价格升高 B.环境质量改善 C.二氧化碳增加 D.通信质量改善
海蜘蛛,也叫皆足虫,形似蜘蛛,故名海蜘蛛。海蜘蛛形似蜘蛛,但不属于昆虫,属于
无脊椎动物一种,常匍匐于海中的海藻上或岩石下,几乎各大洋中都有它们的存在,是地球
上最古老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右图为海蜘蛛照片。
5.海蜘蛛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距今约为
A.1.3 亿年 B.4.3 亿年 C.2.3 亿年 D.13 亿年
6.海蜘蛛在地球上出现时期
A.海洋中鲸鱼出现 B.陆地上植物繁茂
C.海洋中笔石繁盛 D.陆地上巨兽横行
7.自地球上海蜘蛛出现至今,地球上生物经历的演化历程是
A.原始细菌一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
B.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一人类
C.无脊椎动物一鱼类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
D.海生藻类一陆生藻类一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
1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华在枝叶上的冰晶。瀚海常被用来指代无垠的
沙漠戈壁,瀚海雾凇则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下图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瀚海雾凇
景观图,连绵的沙丘上草木被装扮成“玉树”,甚为壮美。
8.图中所涉及的地球圈层中,属于外部圈层的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9.下列圈层中,对雾凇景观的形成贡献最小的是
A.水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
10.瀚海雾凇景观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①天气寒冷 ②昼夜长短差值大
③低空大气静稳 ④空气中水汽含量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2 年 1 月 15 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超大海底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窜上了 2
万米以上的高空。2022 年 10 月 24 日 15 时 51 分,汤加附近海域再一次发生 5.7 级地震,震
源深度 40 千米。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图。
11. 1 月 15 日,汤加火山爆发对当地大气的影响是
A.改变大气层的高度 B.降低大气密度
C.影响大气垂直分层 D.改变大气成分
12.火山爆发后有可能造成当地近地面气温下降,主要原因
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B.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增强
C.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 D.大量高温物质来到地表
13. 10 月 24 日,汤加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是
A.甲圈层 B.丙圈层 C.丁圈层 D.乙圈层
下图为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14.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形态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海陆分布不均 B.地面受热不均 C.海拔高度差异 D.物理性质差异
15.可以表示白天山坡的是
A.甲图中 B地 B.甲图中 A地 C.乙图中 E地 D.乙图中 F地
16.下列与热力环流有关的诗句是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
海水淡化近年来一直是沿海淡水资源匮乏地区获取淡水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太阳
能蒸馏器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具有成本低、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下图为太阳能蒸馏器的工作原
理示意图。
17.太阳能蒸馏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能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腾、降水、下渗 B.蒸发、降水、径流
C.蒸发、降水、补给 D.蒸发、下渗、径流
18.与太阳能蒸馏器顶部工作原理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
A.冬季农田熏烟 B.光伏电板 C.温室大棚 D.瓜田铺撒沙砾
纳米布沙漠为一带状沿海平原沙漠,受沿岸洋流等影响,纳米布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
的沙漠之一,但沿海地区浓雾频发,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下图为纳米布沙漠区域及附
近洋流分布示意图。
19.该洋流
A.由低纬流向高纬 B.自北向南流
C.性质为寒流 D.使沿岸气温升高
20.影响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根本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沿岸洋流
C.大气降水 D.沿岸浓雾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
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
某河漫滩剖面。
21.河漫滩多分布在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图中河漫滩面积向西扩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A.搬运作用增强 B.水流流量增大
C.上游植被破坏 D.下游水位下降
3
五堡魔鬼城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以南,里面有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等形
态各异的景观,还有海生鱼类化石、鸟类化石等。下图示意五堡魔鬼城局部地貌景观。
23.图示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堆积→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地壳下沉→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一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一地壳下沉一风力侵蚀
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逐渐
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成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中呈背鳍形状
的垄脊被称为鲸背状雅丹,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景观。
24.鲸背状雅丹分布地区
A.多流水 B.昼夜温差小 C.风速大 D.地势落差大
25.图中盛行风向大致应为
A.西风 B.北风 C.南风 D.东风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位于非洲西部边缘的几内亚湾。始新世—全新世以来,尼日尔河和贝
努埃河沿着比达盆地和贝努埃槽向南汇合注入大西洋,所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和有机质形成
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下西扇整体呈发散的“树枝状”分布,东扇呈“扇
面状”分布。下图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西扇沉积模式对比图
26.相比西扇,东扇的主要特征是
A.形成时间短 B.单个扇面大
C.沉积层厚度薄 D.水道数量多
27.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下西扇和东扇发育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A.西扇上游大陆坡较缓,河水流速较慢
B.东扇与陆地距离更近,径流量变化大
C.西扇上游分布有峡谷,物源输送较远
D.东扇沉积物颗粒更大,搬运距离较短
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下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
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下右图为 1976~2014 年
研究区域内﹣5 m 和﹣10 m 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
4
28.该海岸一 5 m 等深线与一 10 m 等深线之间坡度最缓的年份是
A.1976 年 B.1986 年 C.1996 年 D.2014 年
29.2002~2014 年研究区域内海岸线最可能
A.向海洋变化 B.向内陆变化 C.不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
30.造成 2002~2014 年研究区域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B.黄河沿岸流域大气降水增多
C.黄河沿岸煤矿开采面积增大 D.黄河中上游调水调沙频繁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徒步旅行逐渐成为一种时尚:2021 年暑假期间,某学生清晨迎
着朝阳沿公路进入下图所示区域(我国东部某地)进行徒步旅游,整个行程约 4个小时。
31.该学生徒步旅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A.总体方向向西 B.前阶段最省力 C.途中起伏不到 40 米 D.以下坡路段为主
32.在某些路边设有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
凸面镜最适宜设置在图中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3.若某同学测得行进路线的图上距离为 20cm,该同学走完全程应保持的平均速度是
A.50 ㎞/小时 B.5000m/小时 C.500 ㎞/小时 D.500m/小时
34.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B.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C.观察者在 B处可直接观察到 C处
D.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
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3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
3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
5
37.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
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A.9 月中旬 B.10 月下旬
C.11 月中旬 D.10 月上旬
在非洲纳米比亚(下左图)临近海洋的沙漠中,有一种寿命最长达千年的特有植物——千
岁兰。千岁兰只有两片很长的叶子,用来捕捉空气中的水汽,但看起来有很多片细长的叶子,
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巨大的章鱼(下右图)。
38.千岁兰由两片叶子“变成”多片的原因是
A.人为修剪叶片 B.工业污染严重
C.风沙撕裂叶片 D.野生动物啃咬
39.千岁兰在我国新疆沙漠中很难生长,
主要限制因素是
A.地形、土壤 B.热量、水汽
C.土壤、光照 D.水源、地形
绿色植物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给地表,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
分归还方式。下图为我国某国家森林公园多年平均落叶动态。
40.该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41.该森林公园土壤( )
A.矿物养分源自植被 B.落叶量大,有机质积累多
C.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D.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
地的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耕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
水外,还在每年 10~11 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 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
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6
42.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的曲线是
A.③ B.② C.① D.④
43.该地 6月灌水后,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耕地上升,盐荒地的地下水流入耕地
B.盐荒地下降,浇灌水的淋溶作用
C.耕地下降,淡水的稀释作用
D.盐荒地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把较深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带到表层
44.以下做法目的与秋后灌关系最小的是
A.种植越冬作物 B.补充土壤水分,利于春播
C.对耕地表层土壤进行淋盐 D.增加土壤的紧实度,防止风力侵蚀
下左图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类型分布图,下右图为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比垂
直分布。
45.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比曲线 I、II、III 对应的图示分布地区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甲、乙
46.II 曲线在深度达到 20cm 左右时,有机质含量比重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根系茂密且集中于表层土壤 ②枯枝落叶集中于土壤表层
③距离成土母质近 ④雨水淋溶作用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当地地形崎岖、土壤贫瘠、石漠化(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
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左图所示)严重。近年来,
当地农民通过使用一种独特的银黑双色膜(正面银色,贴地面黑色,右图所示),使得花椒种植
存活率超过 95%。
7
47.相对于黄土高原而言,云贵地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A.降水变率大 B.土层浅薄
C.植被覆盖率低 D.纬度低,气温高
48.银黑双色膜的作用有
①增加土壤昼夜温差 ②保持土壤墒情 ③抑制杂草生长 ④提高植物光合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是某学校学生在山区挖掘的土壤剖面。
49.同学们选择了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
①土壤肥沃 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 ③人为干扰较小 ④植被类型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0. 完成土壤剖面观察后,同学们将土壤分层回填,目的是
A.增加原土壤的肥力 B.增加劳动实践的强度
C.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D.丰富研究学习的内容
8
二 、综合题。(两道大题,合计 7个小题,共 40 分)
51.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重庆某中学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了河流地貌之后,到实地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发现
书本上的理论与直接看到的现象,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们用亲身经历去验证所学知识,解释
现象,同时也在实践中丰富、完善了所学知识。图 1为学校周边河流示意图。图 2为花溪河
水系图。
(1)推测该学校选择“花溪河”作为研学考察地的原因?(4分)
(2)推测学生们在花溪河沿线①②③④地可参观的地貌景观?(4分)
(3)②地弯曲河道的形成原因?并且解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8分)
9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
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
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
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
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看到该树形态:树干高不过 20 米
左右,而胸径却可达 15 米以上,叶子少且小。
丙 猴面包树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 ,这种森林主要特征有哪些?(8分)
(2)乙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阐释材料中描述的猴面包树的形态特征与乙地地
理环境的关系。(6分)
(3)简述丙地区硬叶林下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周边植被稀疏地区的原因?(4分)
(4)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
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 (6分)
102022—2023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线上测试 地理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
1—10 BDCBB CCCBC 11—20 DCBBA BBCCB 21—30 BCACB BCDBA
31—40 CABBB CDCBD 41—50 CDDAC BBDBC
二 、综合题。(两道大题,合计 7个小题,共 40 分)
51. (1)距离学校较近,交通便利(交通费用少),旅行时间短,安全系数较高;
河谷地貌类型较完整。(4分)
(2) ①V 形谷(峡谷);②凹凸岸(河曲/曲流);③江心洲(沙洲);④牛轭湖(河曲/曲流)(4分)
(3)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变得越来越弯,形成曲流;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的河道与原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8分)
52.(1)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和附生植物,
常见茎花、板根、滴水叶尖现象。(8分)
(2)热带草原;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湿季时便于储水耐旱;
干季时蒸发旺盛,树叶少且小,以减少水分蒸腾。(6分)
(3)雨季时森林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遮蔽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
发。(4分)
(4)气温、降水;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