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单元测试)【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单元测试)【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分层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3 10:47: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说明: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炫耀(xuàn) 寂莫(mò) 蓬勃(péng) 畏罪潜逃(qiǎn)
B.和蔼(ǎi) 愚蠢(yú) 掺和(chān) 神采奕奕(cǎi)
C.怂恿(yǒng) 抽噎(yē) 呼哮(xiào) 怪诞不惊(jīng)
D.羞怯(què) 坍塌(tān) 云霄(xiāo) 赅人听闻(hài)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真正幸福的人不喜____________,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与坦然。这样的人不在意那些____________的浮华,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2)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____________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炫耀 飘忽不定 奇妙 不可救药 B.炫耀 虚无缥缈 奇怪 不可救药
C.卖弄 虚无缥缈 奇妙 不可思议 D.卖弄 飘忽不定 奇怪 不可思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千年的时光流转,潮阳这座古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B.汕头市潮阳区博物馆陈列室主要陈列县内出土文物、征集文物和革命文物。
C.陈伯伯最近买了一瓶生姜王洗发水,效果不错,以前头顶的不毛之地,现在已是头发密布。
D.每年临近春节,汕头大型迎春花市人声鼎沸,一张张喜洋洋的笑脸掩映于花瓣间,热闹极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快速阅读时,把书捧得离你的习惯距离远些,可以增强30%的阅读速度。(“增强”改为“提高”)
B.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去掉“被”字)
C.为献礼建党100周年,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青春心向党·筑梦梦飞扬”。(在结尾加上“等活动”)
D.中小学生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他们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在“提高”前加“能否”)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文章围绕“新装”展开,让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诗人运用奇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C.《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极富想象力。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固执已见、主观臆断的人。
二、句子默写(8分)
6.古诗文名句整理。
(1)请根据诗句指向的主题词,将空白处补写完整。
水光山色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豪情壮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④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乡思愁绪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有同学认为面对他人的误解,我们可以从容平和地应对,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回答)。
三、综合性学习(4分)
7.班级准备开展“文学部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准备办一份文学墙报,在设计墙报内容时,文文构想了四个板块的内容,请你帮她再补充两个板块标题。(2分)
①新作分享 ②名篇精段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2)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好书共读”活动,你们组共读的是《西游记》。一位同学根据平时学的对联知识拟了个上联,请你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对出下联。(2分)
上联:罗刹女芭蕉扇,能大能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8分)
四、对比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8.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若无闻也∥若屈伸呼吸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及其家穿井
③亡处亡气
④奈何忧其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其人舍然大喜。
11.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3分)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11分)
2021年_____________
【材料一】
B站up主大谷利用AI技术,让革命前辈在当下,对屏幕前的我们露出笑容。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问:为什么要做“让他们露出微笑”这样一个项目,初衷是什么?
大谷:这个项目其实就类似于一种(隔时空)对话和对视,可以让老一辈们看看,现在的中国是否如他们所愿发展起来了。中国从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走向富强。到现在这个阶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选了这个主题。
问:AI修复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大谷:我会把它定义成五分钟彼岸的一个概念。就是说,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可能抽个五分钟去看一段古代的影像,看看当时的古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所思所想是怎样的。透过镜头互相对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许能引发一些不同的思考。我修复的内容,更多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也许就是100个观众里有那么一两个通过这段影像对历史、文化内容产生兴趣,然后进入到历史行业,让更多人去了解到中国文化。
问:此次修复李大钊等伟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大概花费了多长时间?
大谷:这一期的修复工作是与人民日报进行的合作。我主要负责项目中AI修复的这一部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差不多用了20—30小时来完成。
问: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有什么想对读者说的话吗?
大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既遥望着星空的彼岸,也踏踏实实地往前迈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走进千家万户当中,我们也会继承前辈们的精神,不断上下求索,尽自己的能力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选自“网易科技”公众号)
【材料二】
天宫课堂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活动。“精彩”的背后,是天地间的大力协作,甚至被众多网友称之为“网课界的天花板”。
在直播范围上来说,这次是全球直播,将获得更多的世界关注。社会效益也会更加明显。其次,在教学空间上也有变化,相比之前的15平方米的空间,这次有50平方米左右。在授课时长上,这次更是长达60分钟,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在授课内容上也有所差别,这次主要通过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等多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而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有些现象是只有在天上才能看到的实验现象。
这次课堂还专门设置了“天地同步做实验”的环节,这么做能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去体验和发现,从而对科学原理掌握更透,理解更深。通过在线提问解答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选自“腾讯网”)
【材料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虞”越!
记者从绍兴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助力上虞开展全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在前期组织增派400余名医务人员的基础上,10日又紧急抽调1400余名医务人员增援上虞。同时还派出14辆负压救护车增援,进一步织密疫情防控网。
一声令下,迅速集结,绍兴的白衣天使们火速奔赴“疫”线。越城区、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接到上级调派命令,立即发动本地医务工作者,组成一支支抗疫医疗队,支援上虞。和驰援的医生护士一样,上虞当地白衣天使也用责任诠释“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房颤中心主任赵秀娣和同事们建起了一个心内科微信群,在疫情防控下,依旧为患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
(选自《浙江新闻》2021—12—12)
12.请把三则材料的总标题补充完整:2021年_______________(2分)
13.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上述材料原意的一项( )(3分)
A.绍兴人民团结一心抗疫,所以我们相信这个疫情的冬天终将逾越。
B.让大众回到历史现场,去看看古人,这是AI修复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C.“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AI新技术展示出来的最大魅力。
D.“天宫课堂”第一课之所以被称为“网课界的天花板”,是因为这样的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科学梦。
14.1921年,鲁迅在小说《故乡》里写道,“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00年过去了,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告诉先生百年后的新面貌。(不少于80字)(6分)
先生,今天已如你所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分)
①学校后门的不远处,有个菜场,绿油油的,不着边际。学校饭堂的青菜,多数的时候就是那里供应的。
②我经常看见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着嫩绿青菜,“突突突”,从后门进来,直达饭堂。
③饭堂就在美术室窗外。我教的这些小学生,窗外稍有响动,目光就弹出去了,画画心不在焉的。我也只好跟着弹出去,再暴跳如雷地把他们一一网回。
④有一天,我正让三年级学生自由画“理想家园”,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来了,除了“突突”声,还有童稚歌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乍听,以为车上音响唱的。再听,却听出歌词不清晰,歌调也不准确。
⑤同学们笑成了一锅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三轮车另一侧窜出来,扭秧歌似的扭动着腰身,像极了风中小树。他听到这边吵闹,便扭到窗下。两条蚯蚓样的鼻涕正好从鼻孔爬出来,他吸溜一下,蚯蚓钻进了,不一会儿,蚯蚓又爬出来,他又吸溜一下,如此三番,待蚯蚓快爬到嘴巴时,他吸溜不住了,干脆用衣袖切断,擦,擦,左右开弓,黏糊糊的蚯蚓肉浆,粘在脸蛋上,很快形成鱼鳞片。
⑥哇呀!学生尖叫,有的吐着舌头扮鬼脸,有的低头弯腰作呕吐状。城里学校的这些孩子,衣着光鲜,脸蛋白净。反差太大了。
⑦看到这个小男孩,我似乎看到了儿时的小伙伴。那时的农村,兄弟姐妹多,感冒了就任鼻涕流,让时间去治愈,大人没钱也没时间管。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样吗?怎么不上学?他父亲为什么带着他送菜?不知道会影响学生上课?他母亲呢?若是要下地,就带着他种菜不行吗?
⑧我越想越来气,好一阵暴风骤雨,才把神兽们的心思赶回笼。
⑨小男孩似乎觉察到了室内的不友好,便躲在窗户一侧,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瞄向学生的画板。我的心被那目光戳了一下。那天,我没上饭堂。
⑩第二天,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突突突”地来了,但没见小男孩,只见到他的父亲。他来美术室找我,毕恭毕敬地递给我一张画,说,我儿昨晚画的,让我交给画画老师。他接着又说,我儿读二年级了,昨天感冒,上学要去江对岸,太远了,我担心这娃感冒加重,就没让他上学,带着来送菜。他说昨天看到你们画“理想家园”,他也画了。听其口音,知是外地人。我问,来广东多久了?他咧嘴一笑,挠挠头,说,近十年啦,一直在这里种菜,小孩都在菜地出生的,他很小就爱在地上乱涂乱画。
我认真看了看画。画里是一片绿色的青菜,青菜中间有一个灰色工棚,工棚旁边还有一幢高楼,楼前有个池塘,岸边有个人在钓鱼,有个女人站在一旁,像是看鸭子嬉戏。最醒目的,是歪歪扭扭写在高楼上的字:理想家园。
不知怎的,我的心又被戳了一下。不是惊喜。说实在话,这画并不咋样,说是理想家园,应该是现实家园吧。我决定去那个菜场看看。
说来惭愧,来这里教书十多年了,我从未走近那个菜场。我倾心的,是学校前门的繁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曾有同事揶揄:前门外是城市,后门外是农村。新开发的城区,不都这样吗?一半是农村,一半是城市。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
那是周末,我约同事户外运动。骑车是真,看菜场是顺带。从学校去往菜场,是水泥路,骑车如风,满眼皆绿,神清气爽。但进入菜场后,变成土路,就不大爽了。近一个工棚处,我们被一只狂吠的狗吓住了,正要调头逃离,一个小男孩跑出来,喝住狗,并向我们招手,怯怯地叫,老师。原来就是那幅童画的作者呀,他没流鼻涕了。这里哪有高楼和池塘?就一个简易工棚而已,周遭都是青青菜蔬。
小男孩进棚去了,一会儿提着个水壶出来,要倒茶给我们喝,同事急忙上前阻止,说我们随身带茶水了。这时,听见棚内有人问:“才才,谁来了?”“妈,是老师。”小男孩放下水壶,应着转身就要进去,一个女人坐着轮椅已出现在门口了。
我们惊呆了。我的心再次被戳了一下,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
(选自《羊城晚报》,2021年11月3日,有删改)
15.结合全文,概括三次“我”的心被“戳了一下”的不同原因。(3分)
16.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并作简要的分析。(3分)
1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A)窗外稍有响动,目光就弹出去了,画画心不在焉的。(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B)从学校去往菜场,是水泥路,骑车如风,满眼皆绿,神清气爽。(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8.李明想向学校校报投稿这篇文章,但他无法确定选择下面哪个标题。请联系全文,帮他从下面两个标题中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标题一:童画   标题二:理想家园
六、名著阅读(10分)
19.周末小刚在家刷朋友圈时突发奇想,为《西游记》也配上了朋友圈。(2分)
(1)孙悟空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哎,我借把扇子借了三次,真是难啊!第一次借扇,我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影无踪;第二次借扇,我__________________,却借得一把假扇;紧接着,我使诈,____________,骗得真扇。
(2)猪八戒也发了朋友圈写道:“师父又被妖精抓走了,还是散伙分行李吧,我回我的高老庄去……”猪八戒取经路上多次说要回高老庄,他在高老庄时主要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事件)。(4分)
(3)如果沙僧和白骨精都看到了猪八戒的朋友圈,你认为,这两人当中谁不会给猪八戒点赞呢?请结合人物经历及性格特点,说明理由。(4分)
第三部分 书面表达(共50分)
七、作文(50分)
20.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温暖是信任,温暖是分享,温暖是奉献……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温暖,也在努力传递着温暖,请你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得抄写本试卷中的内容。(5)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说明: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炫耀(xuàn) 寂莫(mò) 蓬勃(péng) 畏罪潜逃(qiǎn)
B.和蔼(ǎi) 愚蠢(yú) 掺和(chān) 神采奕奕(cǎi)
C.怂恿(yǒng) 抽噎(yē) 呼哮(xiào) 怪诞不惊(jīng)
D.羞怯(què) 坍塌(tān) 云霄(xiāo) 赅人听闻(hài)
【答案】B
【详解】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A. 寂莫——寂寞,畏罪潜逃(qiǎn)——qián;
C. 呼哮——呼啸,怪诞不惊——怪诞不经;
D.羞怯(què)——qiè,赅人听闻——骇人听闻;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真正幸福的人不喜____________,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与坦然。这样的人不在意那些____________的浮华,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2)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____________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炫耀 飘忽不定 奇妙 不可救药 B.炫耀 虚无缥缈 奇怪 不可救药
C.卖弄 虚无缥缈 奇妙 不可思议 D.卖弄 飘忽不定 奇怪 不可思议
【答案】B
【详解】(1)炫耀:夸耀。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第一空应用“炫耀”;飘忽不定:(风、云等)轻快地移动。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第二空是“虚无缥缈的浮华”。
(2)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奇怪:跟平常的不一样。这里是“奇怪的特性”;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结合语境,应是“不可救药”。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千年的时光流转,潮阳这座古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B.汕头市潮阳区博物馆陈列室主要陈列县内出土文物、征集文物和革命文物。
C.陈伯伯最近买了一瓶生姜王洗发水,效果不错,以前头顶的不毛之地,现在已是头发密布。
D.每年临近春节,汕头大型迎春花市人声鼎沸,一张张喜洋洋的笑脸掩映于花瓣间,热闹极了。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流转:转动消逝。使用恰当;
B.陈列:把物品摆列出来让人看。使用恰当;
C.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不能用来写“头顶”,望文生义。
D.人声鼎沸: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使用恰当;
故选C。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快速阅读时,把书捧得离你的习惯距离远些,可以增强30%的阅读速度。(“增强”改为“提高”)
B.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去掉“被”字)
C.为献礼建党100周年,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青春心向党·筑梦梦飞扬”。(在结尾加上“等活动”)
D.中小学生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他们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在“提高”前加“能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B.语序混乱,“使用和接受”改为“接受和使用”。
故选B。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文章围绕“新装”展开,让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诗人运用奇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C.《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极富想象力。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固执已见、主观臆断的人。
【答案】D
【详解】ABC说法正确。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故答案为:D
二、句子默写(8分)
6.古诗文名句整理。
(1)请根据诗句指向的主题词,将空白处补写完整。
水光山色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豪情壮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④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乡思愁绪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有同学认为面对他人的误解,我们可以从容平和地应对,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 山岛竦峙 影入平羌江水流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夜阑卧听风吹雨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竦峙”“羌”“犹”“嫌”“潼”“阑”“雁”“芦”“征”“愠”。
三、综合性学习(4分)
7.班级准备开展“文学部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准备办一份文学墙报,在设计墙报内容时,文文构想了四个板块的内容,请你帮她再补充两个板块标题。(2分)
①新作分享 ②名篇精段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2)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好书共读”活动,你们组共读的是《西游记》。一位同学根据平时学的对联知识拟了个上联,请你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对出下联。(2分)
上联:罗刹女芭蕉扇,能大能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读书交流 名家妙语
(2) 【示例一】孙悟空金箍棒 可短可长;【示例二】猪八戒九齿耙 可砍可耕;【示例三】唐长老紧箍咒 时紧时松
【解析】(1)本题考查墙报板块的设计与名称的拟写。根据前两个板块“新作分享”“名篇精段”的提示,我们可想到与文学相关的还有名家轶事、名家妙语、读书感悟的交流等等,定下了板块,再用四字词语拟写出相应的标题即可。
示例:名家轶事;佳作欣赏;交流感悟;等等。
(2)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填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上联“罗刹女”和“芭蕉扇”都为名词,且“芭蕉扇”是“罗刹女”的法宝;“能大能小”则是法宝“芭蕉扇”的特点。要根据《西游记》的内容拟写下联。
示例:孙大圣金箍棒,可重可轻。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8分)
四、对比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8.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若无闻也∥若屈伸呼吸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及其家穿井
③亡处亡气
④奈何忧其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其人舍然大喜。
11.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3分)
【答案】8.D 9.井里取水 挖掘、开凿 亡,通“无” 为什么 10.①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②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11.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分析】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若:如/你;B.因:因此/趁、乘;C.及:等到……的时候/来得及;D.晓:开导/开导;故选D。
9.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汲:从井里取水。②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穿:挖掘、开凿。③句意为: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亡,通“无”。④句意为: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奈何:为什么。
10.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难点词语有:令,派;于,向。②重难点词语有: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扩展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不同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启示,如: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点睛】甲文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来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乙文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非常高兴。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11分)
2021年_____________
【材料一】
B站up主大谷利用AI技术,让革命前辈在当下,对屏幕前的我们露出笑容。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问:为什么要做“让他们露出微笑”这样一个项目,初衷是什么?
大谷:这个项目其实就类似于一种(隔时空)对话和对视,可以让老一辈们看看,现在的中国是否如他们所愿发展起来了。中国从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走向富强。到现在这个阶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选了这个主题。
问:AI修复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大谷:我会把它定义成五分钟彼岸的一个概念。就是说,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可能抽个五分钟去看一段古代的影像,看看当时的古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所思所想是怎样的。透过镜头互相对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许能引发一些不同的思考。我修复的内容,更多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也许就是100个观众里有那么一两个通过这段影像对历史、文化内容产生兴趣,然后进入到历史行业,让更多人去了解到中国文化。
问:此次修复李大钊等伟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大概花费了多长时间?
大谷:这一期的修复工作是与人民日报进行的合作。我主要负责项目中AI修复的这一部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差不多用了20—30小时来完成。
问: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有什么想对读者说的话吗?
大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既遥望着星空的彼岸,也踏踏实实地往前迈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走进千家万户当中,我们也会继承前辈们的精神,不断上下求索,尽自己的能力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选自“网易科技”公众号)
【材料二】
天宫课堂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活动。“精彩”的背后,是天地间的大力协作,甚至被众多网友称之为“网课界的天花板”。
在直播范围上来说,这次是全球直播,将获得更多的世界关注。社会效益也会更加明显。其次,在教学空间上也有变化,相比之前的15平方米的空间,这次有50平方米左右。在授课时长上,这次更是长达60分钟,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在授课内容上也有所差别,这次主要通过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等多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而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有些现象是只有在天上才能看到的实验现象。
这次课堂还专门设置了“天地同步做实验”的环节,这么做能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去体验和发现,从而对科学原理掌握更透,理解更深。通过在线提问解答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选自“腾讯网”)
【材料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虞”越!
记者从绍兴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助力上虞开展全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在前期组织增派400余名医务人员的基础上,10日又紧急抽调1400余名医务人员增援上虞。同时还派出14辆负压救护车增援,进一步织密疫情防控网。
一声令下,迅速集结,绍兴的白衣天使们火速奔赴“疫”线。越城区、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接到上级调派命令,立即发动本地医务工作者,组成一支支抗疫医疗队,支援上虞。和驰援的医生护士一样,上虞当地白衣天使也用责任诠释“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房颤中心主任赵秀娣和同事们建起了一个心内科微信群,在疫情防控下,依旧为患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
(选自《浙江新闻》2021—12—12)
12.请把三则材料的总标题补充完整:2021年_______________(2分)
13.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上述材料原意的一项( )(3分)
A.绍兴人民团结一心抗疫,所以我们相信这个疫情的冬天终将逾越。
B.让大众回到历史现场,去看看古人,这是AI修复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C.“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AI新技术展示出来的最大魅力。
D.“天宫课堂”第一课之所以被称为“网课界的天花板”,是因为这样的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科学梦。
14.1921年,鲁迅在小说《故乡》里写道,“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00年过去了,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告诉先生百年后的新面貌。(不少于80字)(6分)
先生,今天已如你所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示例:的年度事件/,难忘的一年/走过的路 13.A 14.示例:先生,今天已如你所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安心上学,2021年,我们还实现了太空授课,我们将不断探索无限的未知。虽然新冠病毒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先生,希望不只是因为AI修复技术让你展露笑容,更是因为这美好的新生活。
【解析】12.本题考查标题补充。根据【材料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走进千家万户当中,我们也会继承前辈们的精神,不断上下求索,尽自己的能力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材料二】“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和【材料三】“为助力上虞开展全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在前期组织增派400余名医务人员的基础上,10日又紧急抽调1400余名医务人员增援上虞。同时还派出14辆负压救护车增援,进一步织密疫情防控网”,可提炼出几个共同点:都是2021年度发生的事,都是令人难忘的事,都是经过了奋斗的历程。据此,可补写为“的年度事件(难忘的一年、走过的路)”等。
13.本题考查休息筛选与辨识。B.不符合原意。根据【材料一】“这个项目其实就类似于一种(隔时空)对话和对视,可以让老一辈们看看,现在的中国是否如他们所愿发展起来了。中国从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走向富强。到现在这个阶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选了这个主题”和“透过镜头互相对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许能引发一些不同的思考”可知,AI修复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是让老一辈们看看是否如他们所愿发展起来了,并引发人们不同的思考,而非“让大众回到历史现场,去看看古人”;C.不符合原意。根据【材料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既遥望着星空的彼岸,也踏踏实实地往前迈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走进千家万户当中,我们也会继承前辈们的精神,不断上下求索,尽自己的能力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可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指既遥望着星空的彼岸,也踏踏实实地往前迈进,并没有“是AI新技术展示出来的最大魅力”之意;D.不符合原意。根据【材料二】“‘精彩’的背后,是天地间的大力协作,甚至被众多网友称之为‘网课界的天花板’”可知,“天宫课堂”第一课之所以被称为“网课界的天花板”,是因为这是天地间的大力协作的结果,而非“这样的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科学梦”;故选A。
14.本题考查拓展迁移。【材料一】“这个项目其实就类似于一种(隔时空)对话和对视,可以让老一辈们看看,现在的中国是否如他们所愿发展起来了”可谈,我们能利用AI技术修复看看当时的古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根据【材料二】“‘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直播范围上来说,这次是全球直播,将获得更多的世界关注”和“这次课堂还专门设置了‘天地同步做实验’的环节”可谈,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不仅能在学校里安心上学,我们还实现了太空授课,我们将不断探索无限的未知;根据【材料三】“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虞’越”“在疫情防控下,依旧为患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可谈,虽然新冠病毒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分)
①学校后门的不远处,有个菜场,绿油油的,不着边际。学校饭堂的青菜,多数的时候就是那里供应的。
②我经常看见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着嫩绿青菜,“突突突”,从后门进来,直达饭堂。
③饭堂就在美术室窗外。我教的这些小学生,窗外稍有响动,目光就弹出去了,画画心不在焉的。我也只好跟着弹出去,再暴跳如雷地把他们一一网回。
④有一天,我正让三年级学生自由画“理想家园”,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来了,除了“突突”声,还有童稚歌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乍听,以为车上音响唱的。再听,却听出歌词不清晰,歌调也不准确。
⑤同学们笑成了一锅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三轮车另一侧窜出来,扭秧歌似的扭动着腰身,像极了风中小树。他听到这边吵闹,便扭到窗下。两条蚯蚓样的鼻涕正好从鼻孔爬出来,他吸溜一下,蚯蚓钻进了,不一会儿,蚯蚓又爬出来,他又吸溜一下,如此三番,待蚯蚓快爬到嘴巴时,他吸溜不住了,干脆用衣袖切断,擦,擦,左右开弓,黏糊糊的蚯蚓肉浆,粘在脸蛋上,很快形成鱼鳞片。
⑥哇呀!学生尖叫,有的吐着舌头扮鬼脸,有的低头弯腰作呕吐状。城里学校的这些孩子,衣着光鲜,脸蛋白净。反差太大了。
⑦看到这个小男孩,我似乎看到了儿时的小伙伴。那时的农村,兄弟姐妹多,感冒了就任鼻涕流,让时间去治愈,大人没钱也没时间管。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样吗?怎么不上学?他父亲为什么带着他送菜?不知道会影响学生上课?他母亲呢?若是要下地,就带着他种菜不行吗?
⑧我越想越来气,好一阵暴风骤雨,才把神兽们的心思赶回笼。
⑨小男孩似乎觉察到了室内的不友好,便躲在窗户一侧,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瞄向学生的画板。我的心被那目光戳了一下。那天,我没上饭堂。
⑩第二天,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突突突”地来了,但没见小男孩,只见到他的父亲。他来美术室找我,毕恭毕敬地递给我一张画,说,我儿昨晚画的,让我交给画画老师。他接着又说,我儿读二年级了,昨天感冒,上学要去江对岸,太远了,我担心这娃感冒加重,就没让他上学,带着来送菜。他说昨天看到你们画“理想家园”,他也画了。听其口音,知是外地人。我问,来广东多久了?他咧嘴一笑,挠挠头,说,近十年啦,一直在这里种菜,小孩都在菜地出生的,他很小就爱在地上乱涂乱画。
我认真看了看画。画里是一片绿色的青菜,青菜中间有一个灰色工棚,工棚旁边还有一幢高楼,楼前有个池塘,岸边有个人在钓鱼,有个女人站在一旁,像是看鸭子嬉戏。最醒目的,是歪歪扭扭写在高楼上的字:理想家园。
不知怎的,我的心又被戳了一下。不是惊喜。说实在话,这画并不咋样,说是理想家园,应该是现实家园吧。我决定去那个菜场看看。
说来惭愧,来这里教书十多年了,我从未走近那个菜场。我倾心的,是学校前门的繁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曾有同事揶揄:前门外是城市,后门外是农村。新开发的城区,不都这样吗?一半是农村,一半是城市。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
那是周末,我约同事户外运动。骑车是真,看菜场是顺带。从学校去往菜场,是水泥路,骑车如风,满眼皆绿,神清气爽。但进入菜场后,变成土路,就不大爽了。近一个工棚处,我们被一只狂吠的狗吓住了,正要调头逃离,一个小男孩跑出来,喝住狗,并向我们招手,怯怯地叫,老师。原来就是那幅童画的作者呀,他没流鼻涕了。这里哪有高楼和池塘?就一个简易工棚而已,周遭都是青青菜蔬。
小男孩进棚去了,一会儿提着个水壶出来,要倒茶给我们喝,同事急忙上前阻止,说我们随身带茶水了。这时,听见棚内有人问:“才才,谁来了?”“妈,是老师。”小男孩放下水壶,应着转身就要进去,一个女人坐着轮椅已出现在门口了。
我们惊呆了。我的心再次被戳了一下,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
(选自《羊城晚报》,2021年11月3日,有删改)
15.结合全文,概括三次“我”的心被“戳了一下”的不同原因。(3分)
16.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并作简要的分析。(3分)
1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A)窗外稍有响动,目光就弹出去了,画画心不在焉的。(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B)从学校去往菜场,是水泥路,骑车如风,满眼皆绿,神清气爽。(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8.李明想向学校校报投稿这篇文章,但他无法确定选择下面哪个标题。请联系全文,帮他从下面两个标题中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标题一:童画   标题二:理想家园
【答案】15.第一次被“目光戳了一下”,是因为发现小男孩虽然遭受学生的取笑,依然偷看学生画板上的画画。
第二次被“目光戳了一下”,是因为惊奇男孩把理想家园画成现实家园。
第三次被“目光戳了一下”,是因为被小男孩画中的理想所震撼。 16.示例一:城里孩子的衣着光鲜,脸蛋白净和小男孩的鱼鳞片脸蛋,形成对比,暗示了小男孩家里贫穷,得不到照顾,表达了“我”对小男孩的同情。
示例二: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和小男孩家的简易工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小男孩的家与城市的巨大差别,表现了对小男孩的怜爱。
(城中村的泥路和城市的水泥路对比;理想家园和现实家园的对比……) 17.(A)“弹”字细致传神地刻画出城里的小学生画画时听到窗外声响的神态,表现学习的不用心,容易受到外边的影响。
(B)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在水泥路骑车速度的快,表现了周末户外运动的愉悦心情。 18.示例一:我选标题一。①“童画”点明了叙事的线索,正是小男孩的画作改变了“我”对小男孩的看法,从开始的讨厌到最终的理解、怜爱。②小男孩以画作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表现出小男孩的爱好学习、不怕取笑、坚强的品质。③含义深刻,表达作者呼吁人们对小男孩、小男孩一家甚至是城中村生活的人的关爱。
示例二:我选标题二。①“理想家园”既是“我”让学生自由画作的主题,也是小男孩提交给“我”的画作题目,是小男孩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美好憧憬。②“理想家园”是促使“我”要去查看菜场的原因。③点明文章的主旨,照应结尾,凸显文章的主题。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次被“目光戳了一下”在第⑨段,结合“小男孩似乎觉察到了室内的不友好,便躲在窗户一侧,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瞄向学生的画板”可得:是因为发现小男孩虽然遭受学生的取笑,依然偷看学生画板上的画画。第二次被“目光戳了一下”在第 段,结合“说实在话,这画并不咋样,说是理想家园,应该是现实家园吧”可得:是因为惊奇男孩把理想家园画成现实家园。第三次被“目光戳了一下”在第 段,结合“我们惊呆了”“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可得:是因为被小男孩画中的理想所震撼。
16.本题考查对比的手法。示例:第⑤段“两条蚯蚓样的鼻涕正好从鼻孔爬出来,他吸溜一下,蚯蚓钻进了,不一会儿,蚯蚓又爬出来,他又吸溜一下,如此三番,待蚯蚓快爬到嘴巴时,他吸溜不住了,干脆用衣袖切断,擦,擦,左右开弓,黏糊糊的蚯蚓肉浆,粘在脸蛋上,很快形成鱼鳞片”写小男孩的鱼鳞片脸蛋,第⑥段,“城里学校的这些孩子,衣着光鲜,脸蛋白净”写城里孩子的衣着光鲜,脸蛋白净,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第 段“但进入菜场后,变成土路,就不大爽了。……这里哪有高楼和池塘?就一个简易工棚而已,周遭都是青青菜蔬”,第 段“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可知,暗示了小男孩家里贫穷,得不到照顾,表达了“我”对小男孩的同情。
17.(A)本题考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结合“窗外稍有响动”“画画心不在焉的”可知,“弹”字细致传神地刻画出城里的小学生画画时听到窗外声响的神态,表现学习的不用心,容易受到外边的影响。
(B)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骑车如风”是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风”描绘出在水泥路骑车速度的快,“满眼皆绿,神清气爽”表现了周末户外运动的愉悦心情。
18.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
“童画”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第①-⑨段写“我”对小男孩的讨厌,第⑩- 段写小男孩的画作改变了“我”对小男孩的看法,变得对他理解、怜爱。“童画”点明了叙事的线索。结合第⑨段“小男孩似乎觉察到了室内的不友好,便躲在窗户一侧,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瞄向学生的画板”,第⑩段“他说昨天看到你们画‘理想家园’,他也画了”,第 段“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可知,“童画”表达小男孩心中的美好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表现出小男孩的爱好学习、不怕取笑、坚强的品质。结合第 段“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可知,“童画”含义深刻,表达作者呼吁人们对小男孩、小男孩一家甚至是城中村生活的人的关爱。
也可以选择“理想家园”做标题,从第⑩段“他说昨天看到你们画‘理想家园’,他也画了”,第 段“最醒目的,是歪歪扭扭写在高楼上的字:理想家园”可知,“理想家园”既是“我”让学生自由画作的主题,也是小男孩提交给“我”的画作题目,是小男孩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美好憧憬。结合第 段“原来爸爸有机会钓鱼、妈妈能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可知,“理想家园”点明文章的主旨,照应结尾,凸显文章的主题。
六、名著阅读(10分)
19.周末小刚在家刷朋友圈时突发奇想,为《西游记》也配上了朋友圈。(2分)
(1)孙悟空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哎,我借把扇子借了三次,真是难啊!第一次借扇,我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影无踪;第二次借扇,我__________________,却借得一把假扇;紧接着,我使诈,____________,骗得真扇。
(2)猪八戒也发了朋友圈写道:“师父又被妖精抓走了,还是散伙分行李吧,我回我的高老庄去……”猪八戒取经路上多次说要回高老庄,他在高老庄时主要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事件)。(4分)
(3)如果沙僧和白骨精都看到了猪八戒的朋友圈,你认为,这两人当中谁不会给猪八戒点赞呢?请结合人物经历及性格特点,说明理由。(4分)
【答案】(1) 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钻入公主腹中,令公主腹痛难忍,逼着公主借扇; 变成牛魔王的模样
(2)猪八戒变身壮汉,被高家招作女婿,虽食量惊人却勤快能干。可后来常现原形,来去飞沙走石,又将高小姐锁于后宅。高家惊恐,请人降妖。悟空得知详情,变作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八戒,将其降伏。(说清人物和主要情节即可)
(3)选择沙僧,再结合沙僧的经历和性格特点分析他对待唐僧的态度。(白骨精害怕报复,害怕猪八戒以此来迷惑她,从而去请孙悟空帮忙)
示例:沙僧不会点赞。因为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因此,如果他看到猪八戒的这条朋友圈是不会去点赞的。
【解析】(1)考查名著情节。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乘她喝茶的时候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第三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在天兵天将的帮助下,取得胜利,拿到扇子,熄灭火焰,继续西行。
(2)考查名著情节。
猪八戒本身掌管天兵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帝贬下凡间投了猪胎。看见高老庄的小姐遇到山贼,又因小姐美貌所以搭救。他食量惊人却勤快能干。所以高太公将他收留在庄上。后来和小姐成婚,因在席间喝醉现了原形,小姐一家见了以为妖怪,要悔婚。唐僧与悟空来到高老庄,得知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服,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
(3)考查名著人物。
白骨精不会给八戒点赞。因为白骨精是西行路上的妖怪,三次变化,想要捉住唐僧吃掉以求长生不老。他害怕给八戒点赞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更怕这是八戒的计谋,明面上是回高老庄,实际上是请悟空来降服自己。
沙僧也不会点赞。沙悟净不像孙悟空那般傲气张扬,不爱听领导的话;也不像猪八戒,毛病太多,贪吃贪睡,还总给领导瞎马骑,干一些脏活累活儿就要抱怨。沙僧沉静而不求回报,淡泊却坚韧不拔,以将自己看得轻的智慧和对取经事业的忠诚,维系着取经队伍的和睦,服务着取经团队。所以他不给八戒点赞。
第三部分 书面表达(共50分)
七、作文(50分)
20.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温暖是信任,温暖是分享,温暖是奉献……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温暖,也在努力传递着温暖,请你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得抄写本试卷中的内容。(5)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温暖
“精忠报国”那是你一生的准则,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把这四个字铭记于心,也许是在你母亲将着四个大字刺在你身上的时候。那时你为这四个字而生,为这四个字而战,又因这四个字而死。
我不明白,你为何偏要忠于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宋国。翻开那本厚厚的《宋史》,看你的铁骨铮铮,我的心震撼了,正在慢慢地走近你。
那年,岳云,你的儿子,跟随着你行军打仗,因不小心落下马差点被你军法处置,被手下将士苦苦相劝才回心转意,打了他一百军棍。从那时起,岳家几万将士都对你心服口服。
我仿佛明白了什么,你不是不爱岳云,但触犯了军纪你便不能姑息他,否则难以服众,我敬佩你的大公无私,心慢慢向你走近。
牛头山之役,岳家军几万军士在牛头山被几十万金军层层包围,你不顾危险在前线作战,与将士同进退,用计谋声东击西搞得完颜兀术疲于奔命,最终大挫金军几十万大军,逼得完颜兀术只留下了一句“憾江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千古长叹。
我若有所思,你与战士们同进退,我敬佩你的身先士卒,慢慢地走近你。
朱仙镇,你即将大破金军,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京,只差一步,便可将金军击退。你看着这十二道金牌,长叹一声翻身上马,无限留恋地看了一眼边关,决绝地向京城奔去,只留下了一个萧瑟的背影。终于,一世风华却被奸臣所害陨落在风波亭,你离开了这夙愿未成的世界,只留给后世无尽的思索。
我恍然大悟,你选择了忠诚,即便下场是死亡也毫不犹豫,我敬佩你的精忠报国,心靠近了你的心。
你不是愚忠,而是因为精忠报国是你的守则,岳飞元帅,请让我走近你。
走近了你,温暖了我干涸的心灵。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是“温暖”。“温暖”的本意是指阳光的照射给人带来的感受。从所给材料内容和题目分析,这里应该理解为外界的事物、他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温暖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温暖是沙漠里一片葱茏的绿洲,让我们重燃生命的希望;温暖是我们摔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为我们送来强大的助力。文章要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令你感受到“温暖”的事件,如: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误时的劝导……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从立意的深刻性上来看,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往往最难写出深度,而有些学生描述陌生人对自己送出关爱,反而容易令人感动。因为父爱母爱是人之常情,写出新意有一定难度,但陌生人的关爱,更多表现出的是人性之美。写作时,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或抒情抒发感悟,点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