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奶奶家》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会画线段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化繁为简,会利用线段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图,彩笔,白纸。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红帽去奶奶家》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去奶奶家需要走多远?你多久去奶奶家一次?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奶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再利用课件展示火车图片,问学生认不认识火车,坐过火车吗?给同学介绍动车和高铁的速度,让同学们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2、说一说
课件展示课本58页内容,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乘2时的汽车。
(1)、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图和题目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淘气去奶奶家坐了两种车,有火车还有汽车。
生2:淘气坐了4个小时的火车,坐了2个小时的汽车。
生3:火车速度快一些,火车每小时走了115千米,汽车每小时45千米。
(2)、出示课本58页内容,3位同学通过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你能看懂吗?
让同学之间交流,你能不能看懂,这些图是怎么画的,有什么依据?
3、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一想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生:火车走了4小时,那么2个小时应该在火车的那一段。
师:图上火车的轨迹不是直线的怎么办?怎么找出2小时后火车行驶到什么位置呢?
生1:用尺子量一量,不是直线的地方,用估计值。
生2:因为火车轨迹不是直线的,可以用绳子测量出火车轨迹的长度,火车一共走了4个小时,那么2个小时,应该在绳子的中间处,再用绳子测量找出火车轨迹中间处。
生3:因为图上火车轨道是均匀的黑白相间的线段,我们可以数一数图上火车轨道的节数,然后取中间节数,就是2小时后火车行驶的位置。
师总结:学生们想的非常的对,也很全面。
4、算一算
出示课件,请大家帮忙算一算,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乘2时的汽车。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新学习一下线段图的绘制过程,可以通过画图重新理顺数量关系。
我们如何计算出淘气到奶奶家的距离呢?
生1:淘气家到奶奶家距离可以分成两段路程,火车一段路程,汽车走了一段路程,我们可以分段计算,两段路程加到一起就是淘气到奶奶家的距离。
生2:淘气到奶奶家坐了两种车,把两种车行驶的路程加到一起,就是到奶奶家的距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出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火车行驶路程 + 汽车行驶路程 = 淘气家到奶奶家路程
火车行驶的路程 汽车行驶的路程
115×4=460(千米) 45×2=90 (千米)
115 45
× 4 ×2
460 90
460+90=550(千米)
答: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550千米。
三、练一练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先让同学认真读题,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集体说一说。
学生集体汇报交流。你能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吗?试着画一画。
请一名同学板演,最后集体订正评讲。
2、课件展示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不对的要让同学帮助找出错误原因,再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中练一练第3、4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同学板演,集体纠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课堂作业是教材第59页第2题,第3题。
2、基础训练跟上进度。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1、从题目中找出数量关系。
2、学会画图,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3、利用线段理解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