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7 17: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中。(2分)
一泄千里的汉江,荡气回长的篇章。
2、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方格内。(2分)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 )留着愚 dùn( )和压抑。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 )思想的囚笼;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guǎ( )欢,丑陋可憎。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好一个安塞腰鼓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 使人叹为观止。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 , 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好的书需要多读 ,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 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5、仿照例句续写一个句子。(2分)
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6、为下面这则报导,拟写一个标题。(标题要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8字)(2分)
法国《费加罗报》:10年前,中国宣布在2000年将进行首次太载人飞行,当时世界上无人对此予以重视。比计划推迟了仅3年,2003年中国的神舟5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在太空中生活了21小时;两年后,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宇航员乘坐神舟6号在太空遨游了5天后安全返回地球。今天,人们真的发现,中国有能力兑现她的诺言,中国令全世界震惊。中国2003年成为世界第三太空大国;2005年真正确定了航天大国地位。中国还将在2010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表明她的的载人航天技术可与美俄媲美。中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与其它航天大国平起平坐。
7、名著导读。(2分 )
《名人传》是 (国籍)作家 (人名)写的一部小说,它主要叙述

8、默写。(6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 。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松柏有本性。(刘桢 《赠从弟》)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9、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60字)
(2分)
10、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疲惫时,母亲是一杯龙井,让软弱无力的我们神清气爽;烦恼时,母亲是一曲古筝,让意懒消沉的我们激情奋进;寒夜里,母亲是一床丝棉被,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安然入梦……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为了子女的明天,她青丝变成了白发……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去感悟体会母爱的温情和厚重。(8分)
(1)请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
(2)请你写两条赞美母爱的名人名言。
(3)运用修辞写一段赞美母爱的话或者仿写。
母爱如阳光,温暖我冰凉的世界;母爱如春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 。
(4)活动小组经过搜集资料,筛选整理,将在全班开展交流,请将步骤补充完整。
A、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B、
C、
D、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赤壁》,完成11—12题(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这首诗借 的故事,表现了

1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 。
(二)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13—17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 ②援疑质理 ( )
③不敢稍逾约 ( ) ④色愈恭,礼愈至 ( )
1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以中有足乐者 B、 益慕圣贤之道 香远益清
 C、计日以还 主人日再食 D、走送之 腰白玉之环
15、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2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6、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7、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2分)
(三)阅读《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完成18—21题。(12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8、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19、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结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的表达效果。)
(2)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为什么李想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20、仔细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3分)
21、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4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 每次幅度有多大 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 每回幅度又是多少 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 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O.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1期)
22、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 这一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4分)
23、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几乎:
很可能:
24、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3分)
25、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有哪些启示 (3分)
四、写作(50分)
26、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是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是不会磨灭的。即使桥已塌了,路已改了,巷已变了……但是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