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3 08: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问题。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秀,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名、兵、农、阴阳、纵横诸家,以卓越的智慧,奠定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基。汉武帝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其余各家或隐于山林,或潜入民间,或消于无形,以至逮于今日,传统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传统儒家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全面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就是要把诸子百家中优秀的、可以为今日所用的内容重新发掘出来,成为先进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凝聚、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比如,墨子注重科学技术,墨子及其弟子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小孔成像、滑轮受力、光线直射、杠杆原理、天平原理、点线面体圆的概念等。连发出“李约瑟之问”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也感叹“墨家的科学水平,超过了整个古希腊”。法家首重法律制度,蕴含“依法治国”的思想精髓。名家具有严谨的逻辑学思维。道家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和自然哲学成就,炼丹术之于化学,风水之于环境科学,堪舆术之于地理学,兵家之于军事科学,纵横家之于外交和政治学,等等;以及王朝治理的科学性和对现代治理的启示,如科举之于现代公务员选拔,丝绸之路之于现代国际贸易,晋商之于股份制和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等,让今天的人,看到中国古人天才的超前创新,在古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变“我注六经”为“六经注我”,既符合现代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特点,情感上也更加亲切,容易获得认同。
还有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发掘复兴,那就是实学传统。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被标签化为“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有道德,重气节,但无能力,轻事功。这一形象的固化,如果不是有意为之,也是极大的误解。很难想象,没有扎实的现实功用,中华文明如何可能经历几千年风雨而长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真正支撑和推动民族历史前进的,在“地底下”,这也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实学自古即存,至清初颜习斋而成体系,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反对宋明理学、阳明心学重性理、良知而轻事功的倾向。可惜无论学院派的新儒家,还是通过电视、网络传播传统文化者,都在接着或照着宋明理学或阳明心学讲。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今天,实学传统无疑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用适合现代人的方法阐释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内容,不仅是方法手段的问题,更深层次在内容的选取和传播的视角。要从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益于促进现实功用、有益于全面复兴优秀文化传统的立场,契合现代人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提升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阐释和传播水平,取得全方位效能,让传统优秀文化焕发当代光彩。
(节选自李晓东、贺福中《让传统优秀文化焕发当代光彩》,有改动)
材料三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而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贤们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与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问题的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B. 发掘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目的是使之成为建设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资源。
C.新时代要让传统优秀文化焕发当代光彩,为时代所用,因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其实就是传统儒家文化。
D.阐释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内容要方法得当,要契合现代人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2.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把诸子百家的内容重新发掘出来加以分析利用。
B.物质财富对先秦诸子来说,都是要刻意摒弃的,他们注重的是精神的富足、快乐。
C.诸子认为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D.孟子“三乐”幸福观涵盖了家庭、品质、事业三个方面,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3.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子对幸福真谛的具体理解稍有不同,但是对财富、生命、权力等均持否定态度。
B.文章认为贪图享乐、自私自利、易受诱惑、没有操守气节的人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C. 在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内涵、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乐。
D.从某个方面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是对诸子幸福观的继承。
4.材料一中,作者举西方文化的例子对论述儒学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5.发掘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为什么要写复兴实学传统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半截
刘一杰原名刘杰。这名字,太容易撞车。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年级就有俩刘杰,外加一个刘婕。三个刘jié,经常把老师都弄蒙了。他爸爸心生一计,给他名字中间加了个“一”,笔画少,区别大,挺实惠。
刘一杰当年插队回城,不知通过什么关系到了报社。我到报社的时候,他已经是发行部的老职工了。行业报,发行部就是个摆设,实际上除了文字工作什么都管。以致好长时间,我都以为刘一杰是烧茶炉兼管收发的杂役。
茶炉不大,刘一杰每天早起捅开火,添几铲煤,水烧开了,关上炉门就干别的去了。别的是什么呢?前院有个小花圃,他侍弄花草;后院有几棵柿子树和枣树,他扫树叶。扫地属于搞卫生,这个业务一延展,他就把各办公室和编辑部的卫生工作也包揽了。这也不错,那些废报纸废信封和不用的来稿,几天就能搜罗一麻袋。街上有收废品的,每个周日来一次。
他家就在报社收发室后面的套间里,老婆孩子,三口人,两间房,挺滋润。
名字实惠,日子滋润,工作轻松,我们都很羡慕他。他自己也挺满足,快四十了,又没文凭,在报社干不了什么,这个位置挺适合他。
刘一杰抽烟,在家抽烟总是抽一半就掐灭;再想抽的时候拿新的。等到上班,他烟盒里装的都是抽了半截的烟。报社烟民不少,惯例是彼此散烟给大伙抽。刘一杰就免了这个程序,不用散给别人了。因为他烟盒里都是半截烟,那是不能给别人抽的。时候一长,我们都看懂了他的小心思。“刘”和“留”同音,于是我们开玩笑,说你这家伙连一杰(截)都不够,你就是个刘半截。
私下里,刘一杰跟我抱怨:老婆限制我抽烟,两天一盒。我要给你们散烟,一天两盒也不够!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过于节俭。比如,每逢周末,他就回父母家,把攒下的脏衣服、床单被罩之类的拿回报社,大洗特洗。偶尔有人看见,他就解释:家里没地方晾晒。
报社老职工说,老刘是太节俭了。当年搞对象,天儿热,女友要吃冰棍,他也只买一根。自己不吃,还编个理由说牙疼。趁女友不注意,找个水管子喝凉水。
节俭成习,导致公私不分了。那年我们到郑州开发行会,编辑部和发行部去了十来个人。领导认为刘半截会管钱,就让他管着差旅费。领导说出门在外怕上火,让他买点水果给大家吃。结果他转悠半天买回来一堆烂梨,说是用刀子削一下更好吃。气得我们集体罢吃。他惹不起我们,又怕糟蹋东西,把这些烂梨洗净削好,煮了两大锅梨水,号称这个更败火。念在他诚心诚意兢兢业业的份儿上,我们也只好喝了。
最气人的是我们该回北京了,让他去买火车票。他买回来的票,时间不好就不说了,还是站站停的普客,还无座。领导拍案质问:刘一杰,我可是能坐软卧的!咱就算不讲究那个,你好歹也给大家买个有座位的票吧!你怎么想的?
刘半截也是被领导训斥惯了,坦然道:我也没注意有没有座,我就从上往下捋,哪个便宜买哪个。反正都是到北京,干嘛多花那个冤枉钱呢!
结果,我们基本上都是站了八个小时到北京。
领导给他下评语:这人把省钱当作唯一目的,从不考虑性价比。所以,他办不了大事;但是小事交给他,尽管放心。领导果然交给他一件小事,让他做了发行部主任。只一年时间,发行业绩平平,但是发行费差旅费省了一万多。他还自鸣得意:节流相当于开源。
刘半截比我早退休几年。春节,我俩喝酒。酒至微醺,他也不忘炫耀,说他请了个半价保姆照顾老妈。细问,就是小时工,每天给老太太洗洗换换。别的事,都是他做。他说,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我说你节俭一辈子了,还这么想不开啊!再说,那是你妈,你也这么省着?
他猛喝一口酒:兄弟,我父母早殁了。现在这个是我当年女朋友的妈。我们都要领证了,女友得了白血病,走了。留下一个寡母,你说,我不管谁管?
我愣住,无言以对。他笑笑说:老太太九十多了,糊涂了,也不认得我了。我就好人做到底,给她送终吧。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通过“插队回城,不知通过什么关系到了报社”一句,交代了刘一杰来报社的缘由。
B. “我”曾以为刘一杰是烧茶炉兼管收发的杂役,是因为他没有文凭,在单位备受排挤。
C. 文中的领导颇谙用人之道,能够量才器使,他认为刘一杰办不成大事,但能把小事做好。
D. 刘一杰说他请了“半价保姆”,选择“半价”的原因一是为了省钱,二是有些活自己能干。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从主人公的姓名入手,由“刘杰”到“刘一杰”再到“刘半截”,既使其和人物性格巧妙联系起来,又具有讽刺意味,颇具匠心。
B. “名字实惠,日子滋润,工作轻松,我们都很羡慕他”,在结构上是对上文的总结,也为下文进一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做铺垫。
C. 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这个视角,写“我”对“刘半截”的所见所闻所感,既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又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
D. 小说设置了悬念式结构,在超过五分之四的篇幅里,作者用略带夸张的手法反复铺垫了、渲染了“刘半截”的吝啬乃至“抠门”。
8. 小说在塑造刘半截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的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请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戍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固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B. 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C. 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D. 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主称疾固辞”与“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中的“固”意义相同。
B. “讽”有“用婉言指责或规劝”以及“造谣、中伤”之意,文中指前者,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意义相同。
C. 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
D. 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
B. 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的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
C. 曹彬讨伐江南之前,宋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
D. 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
(2)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14. 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阅读古代诗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3)《春江花月夜》中描绘春潮上涨明月初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整整一个冬天,长白山主峰都被低温 ① 笼罩着,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刺目的光芒。大风从西北而起,一路 ② ,沿陡峭的山体一直攀越天池北侧的天豁、铁壁等诸峰,裹挟着银白色的雪粉直至高空,瞬间将冰封的天池掩埋在一片如烟如雾的粉尘之中。
就在这一片寒冷之中,另一些与冰和冷相反的事物在悄悄酝酿。有温泉水从岩石的缝隙悄然溢出,以拒绝凝固的流淌,以袅袅升腾的雾气,宣告山体内蕴涵着的巨大能量;有“蹲仓”的黑熊蛰伏于某棵倒木之下,以绵长而微弱的体温一次次成功化解严寒的袭击。从初冬开始,无孔不入的寒冷就开始追捕那些山中草木,一点一滴、一分一毫、一尺一寸,将它们冻结。也是从初冬开始,草木们便借助冬天之手将一个柔软的复活梦想珍藏于坚固的冰壳之内。最了解长白山的情绪和脾气的,是那些常年守在主峰下边的气象工作人员。他们一次次走出大雪封门的小屋,在暴风雪中艰难记下大山的秘密。
那些仍然在林间奔跑的狍子、野鹿,香獐、紫貂等雪野中不屈的生灵在雪地上印下一串串富有生机的足迹。还有岳桦,以铁一样刚硬的枝条, ③ 地挑战着生命极限。它们所处之地几乎已是生命的绝境,再往前,没有树木可以存活。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来说,地下水(包括绝大多数真正的矿泉水)都是比较硬的。有人认为由地下提取的自来水太硬,烧开后有水垢,不如 ① ,这是很可笑的。因为把矿泉水烧开,也一定有水垢,只是人们喝矿泉水不会浇开而已。另外,水垢中实际上并不只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即使是合格的水源,也会有极少量的其他重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离子日久天长沉积在水垢中,含量就有可能会增加,再加上水垢还会影响烧水的热效率,所以 ② 。对于工业锅炉,过多的水垢可是个大问题,会堵塞管道其至会引起爆炸,工业锅炉用水需要专门加以软化。在植物中,镁离子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动物包括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是因为有植物作为直接或间接的食物。而植物的生长。则是因为 ③ ,光合作用把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成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这是一个需要能量输入的反应,这个天然能量就是阳光。在这个反应中吸收阳光的关键分子就是叶绿素。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包括四个吡咯构成的卟啉环,四个吡咯与中间的镁离子结合。
21. 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括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B. 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一句口头禅),给房子装上凸肚窗得花多少钱。
C. 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人送到县衙去,县官就放到自己家里。
D. 艺术是对自然(不仅指大自然,也指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模仿。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
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参考答案:①指出西方文化有严密的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等问题;②与儒学探寻社会人生形成对比,突出儒学注重日常应用的特点;③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5.参考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被标签化为有道德,轻事功。②现实功用使中华文明经历风雨而长存。③实学自古即存,但当今一些传播传统文化者仍重理学、心学,轻事功。④当今社会提倡实干,实学传统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6. B(“在单位备受排挤 ”文中没表现)
7. D (“设置了悬念式结构”错误,文本没有设置这一结构。前文并没有引起读者追寻某种答案的感觉)
8. ①正面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突出其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都很“抠”的性格特点。②侧面表现。主要通过对同事们的言行侧面表现其性格特点。③欲扬先抑。小说开头对主人公的言行或正面或侧面加以贬抑;中间领导对他的评价开始转折,有贬有褒;直到结尾,故事戛然而止,但褒扬之意已经充分显露。 (每点2分,共6分)
9. ①情节上,化平淡为神奇,使前面看似平常的情节顿时出彩,使情节步入了高潮。②形象上,让原本以节俭甚至吝啬为主要特征的“刘半截”上升为一个令人敬佩的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③主旨上,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即小人物身上也能看到人性的光芒,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每点2分,共6分)
10. B 11. A 12. B
13. ①但宋朝兵器精锐,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不要留下遗憾。
②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失,为什么要被讨伐呢?
14. ①扣留李从善为人质;
②命赵普收受贿金,迷惑南唐,使之放松警惕;
③施离间计,除掉大将林仁肇;
④强令李煜入朝,制造出兵理由。
15. B 16.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 严严实实(结结实实等) 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势不可当等) 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等)
19. 示例:那些狍子、野鹿、香獐、紫貂等是雪野中不屈的生灵,它们仍然在林间奔跑,在雪地上印下一串串足迹,这些足迹富有生机。
20. ①拟人,将“寒冷”人格化,“追捕”生动体现了寒冷肆虐,对山中草木的摧残力度。②排比,“一点一滴、一分一毫、一尺一寸”句式一致,形成排比,突显了寒冷无孔不入,冻结一切草木的过程。
21 A 22. ①用矿泉水代替 ②要及时清除水垢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