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廷帝国,又译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PPT教学课件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位于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
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公元537年完工。
1453年以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
1935年改为博物馆,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7月2日,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表示,正考虑把历史悠久的圣索菲亚博物馆再次改建成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往,沧海桑田时间已过将近1500年,它依然矗立在那里,注视着这个时代,今天让我们就从这里出发,一起回到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的时代。
千年帝国拜占庭的兴衰
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拜占庭选为皇帝驻地,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分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灭,拜占廷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
527年4月1日,查士丁尼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叔父共同执政。同年8月1日,查士丁去世,他成为独任的君主。
七世纪阿拉伯入侵,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但被拜占廷海军击败。
九世纪领土不断被蚕食
十一世纪十字军东征
十四世纪奥斯曼土耳其进攻
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廷最后一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壮烈殉国。
辉煌一时的千年帝国
放弃永恒之城的大帝——君士坦丁一世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抛弃了罗马帝国的千年首都的罗马,转而在拜占庭设立新都“新罗马”,后来该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人们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拜占廷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罗马帝国疆土了。
辉煌一时的千年帝国
文治武功彪炳史册:查士丁尼一世
早年辅佐叔父查士丁一世登基、治国,后作为其养子继位。
在内政方面,他通过任命特里波尼安等人编纂法典(528—534)和发布新敕令(534—565),形成了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国法大全》;
镇压尼卡起义(532),改革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对外商贸,引进丝织业;
干预宗教事务,迫害阿里乌斯派等异端;兴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外,以名将贝利撒留等在东部与萨珊波斯作战,在西部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533—534)、意大利东哥特王国(535—554)并占领西哥特王国南部(552前后)。
晚年潜心神学,死后不久帝国在西方的领土便相继丧失。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现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结合材料思考,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并经过亚历山大里亚集散运输。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帝国范围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
因此,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昙花一现的帝国荣光
希拉克略
希拉克略皇帝实行军区制,并彻底击败波斯帝国,他本可以凭借这一伟大功绩与尤里乌斯·凯撒、大西庇阿等伟大将领比肩……
但另一个新兴帝国的突然崛起,让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这就是阿拉伯帝国。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北方:佩切涅格人和库曼人
西方:诺曼人
东方:突厥人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求助于同西欧封建主进行军事援助,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一度占领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大部分领土,掠夺财富,使拜占庭帝国日渐衰落。
第三次东征,神圣罗马帝国企图征服拜占廷帝国
第十四次东征,十字军攻克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结合材料思考,千年帝国为何走向衰落?
材料一:奥斯曼军队拥有强大的炮兵,他们能制造大型火炮,而拜占庭军队没有火炮。尽管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炮的制作技术,但没有财力来制造。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外频频用兵,民穷财尽,内部矛盾激化
骄傲自大,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启示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查士丁尼一世
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执政帝国38年
用22年征战四方,
用5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用36年在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什么是《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为何如此重视法律的编撰?
我过去是恺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什么是《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为何如此重视法律的编撰?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阅读下面材料,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局限性
仍然承认奴隶制
积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积极影响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积极影响
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亘古流传的文明遗产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它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并于公元537年12月27日投入使用。这座动用上万人,倾帝国财富而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时人无不惊叹它的宏大与精美,这座教堂自建成这一天起,将“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这一称号保留了近千年。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流传至今的最佳范例,其镶嵌画、大理石柱子及装饰等内景布置极具艺术价值,其中又以镶嵌画为最佳代表。
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这些基督像有一部分被刮落,用伊斯兰教的画像进行覆盖(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有一部分逃过一劫,留存至今。
但自1934年以来,根据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命令,该教堂被改建为博物馆并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结合之前所学和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
材料一: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史学,……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在吸收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还兼收并蓄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评价:
(1)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3)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特点:兼容并蓄,承前启后
尽管埃尔多安宣称改造的清真寺将对所有人开放,但大众们最关心的是壁画和镶嵌画能否保留,穆罕默德二世震撼于它的壮美,只用石膏遮挡,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历代苏丹也没有更改建筑的主体结构,几百年里只增加了一些清真寺的细节元素,使得伊斯兰世界的艺术和基督教世界的艺术在此大放光彩,象征着不同文明和谐共存,这一次的地位变动,不知能否再让这座饱经沧桑的博物馆前飞翔着和平鸽。
——潘雨晨《国家人文历史:奥斯曼帝国攻下君士坦丁堡后,为什么没有推倒圣索菲亚大教堂?》
本课结语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辉煌一时的千年帝国
二、亘古流传的文明遗产
放弃永恒之城的大帝——君士坦丁一世
文治武功彪炳史册——查士丁尼一世
昙花一现的帝国荣光——希拉克略
拜占庭成为了“败仗庭”
《罗马民法大全》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