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目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人物图片版权原因暂无法上传相关素材,请各位老师自行搜索“马致远”相关图片插入此处。
方法:
在浏览器复制图片,选中本图,右键→更改图片→来自剪贴板。
注释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壮观的大海。
译
交代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解析
注释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译
关于大海的全景描写,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
解析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注释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
关于海岛的静景描写
解析
注释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
关于海岛草木的动景描写,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
解析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注释译文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注释译文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
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
解析
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注释译文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
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注释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主题
写作特色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理结合。
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暮春时节,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译文
诗文赏析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诗文赏析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诗文赏析
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 “遥”可证。
诗文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译文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律诗的格律常识
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
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对偶联
对偶联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赏析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赏析
这两句中“生”和“入” 有何妙处?
“生”和“入”的第一妙处: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生”和“入”的第二妙处: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赏析
这两句中“生”和“入” 有何妙处?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
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词语准确传神。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人物图片版权原因暂无法上传相关素材,请各位老师自行搜索“马致远”相关图片插入此处。
方法:
在浏览器复制图片,选中本图,右键→更改图片→来自剪贴板。
天净沙:散曲曲牌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
枯藤老树昏鸦
“枯、老、昏”渲染出肃杀悲凉的气氛。
缠满枯藤的老树上栖着黄昏时的乌鸦。
译文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河边住着一些人家。
译文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译文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从西边落下,孤寂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天涯。
译文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前三行全是写景,用名词构成一幅凄切恸(tòng)人的图画。“枯” “老” “昏” “古” “西” “瘦”等词语的色彩情调都贴切的衬托出天涯游子的思绪。
后两行才点明在夕阳下环境中的游子,显得何等孤凄悲凉。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文赏析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
通过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深刻地表现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写作特色
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
简约中见深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