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3 10: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孟子和商鞅境遇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章句下》
材料二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 商君列传》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李昉《太平御览》
根据材料中董仲舒的判案,表明当时法律制度有何特点?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汉至唐法律制度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
材料一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笃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无有敢犯者。养民之道,斯矣。
——朱元璋《大诰 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统治思想?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简述魏晋时期律令变化的表现?
三国魏明帝减省律令,司马昭主政时对《魏律》又进一步减省。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之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简述《唐律疏议》的地位、特点及影响?
地位:继承了汉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例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
影响: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建自己的法律。唐律对邻近的日本也有重大影响;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律》
《九章律》
《魏律》
《唐律疏议》
《宋刑统》
《大明律》
《大清律例》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简述明朝时期用乡约教化乡里的表现
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