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扬州慢
姜夔
语文部编版
必修下册
新知导入
800多年前,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自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聊以为叹。他就是南宋的姜夔。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姜夔及其作品。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本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体会本词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词作中扬州城的变化,培养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
核心素养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最 爱 是 扬 州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
知人
1、作者
返回
论世
2、创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返回
新知讲解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慢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新知讲解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
解
题
诵读吟咏
一读读准字音:
夜雪初霁 (jì) 黍(shǔ)离之悲
荠(jì)麦青青 豆蔻(kòu)词工
诵读节奏
1.诵读课文,用“/”划分朗读节奏,并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诵读吟咏
二读读出意思:
根据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小序主要交待了哪些信息?
小序交代的信息:
予过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 也。
时间
地点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淳熙丙申至日,
维扬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有黍离之悲
补充“黍离之悲”出处:
《诗经 王风》节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这首诗主要写周朝的大夫行役至旧都,过访故宗庙宫室时,见到的一片庄稼,当年的繁盛奢华不见了,不胜感慨,哀婉悲伤地表达故国之思。
返回
读出感情
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原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
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今
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
日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昔盛今衰的
感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写)
(实写)
“空城”
上
片
新知讲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作用: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竹西佳处
新知讲解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找出典故?作用?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作用: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春风十里
新知讲解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联
想
用典: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新知讲解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新知讲解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出
处
新知讲解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合作探究
找出词中的所有典故,并概括其作用?
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
2.以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使词更加沉郁,内容 更加丰厚。有力的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
上片全写眼前实景,写出劫后扬州长期以来的萧条景象。
下片怀古伤今,抒发了诗人的“《黍离》之悲”。
新知讲解
词 作 小 结
合作探究
昔日:名都、佳处
今日:荠麦青青
比
对
黄昏、清角
正面渲染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杜郎重到须惊
冷月无声
侧面烘托
扬 州
春风十里
劫后萧
条景象
红药为谁生
空城
《黍离》之悲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合作探究
词 作 主 旨
拓展提高
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特点
姜夔
《扬州慢》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拓展提高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辛词: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
姜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辛词: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姜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辛词: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姜词: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作业布置
上网查找宋词发展之史,认识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特点,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一千字。
问题探究
阅读与思考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戍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小乔),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明确 ①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已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拓展阅读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能改斋漫录》说:“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作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这必须是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守斋《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在《词源》中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正合前说,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自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有删改)
素材积累--姜夔名句
1.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
2.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
4.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5.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6.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
7.今何许,凭阑怀古,残留参差舞。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8.二十四桥仍在,荡心波,冷月无声 ----《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