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3 09: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走进扬州(广陵)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忆扬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瘦西湖
瘦西湖钓鱼台
五亭桥
大名鼎鼎的廿十四桥
扬州慢
姜夔
朗读
一看题目 《扬州慢》……
“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
慢——慢词(曲调舒缓)
二看作者——姜夔
江湖雅士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扬州被洗劫一空。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映入作者视野的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三看背景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章)
四看内容(意象、情感)
朗读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诵读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朗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高考链接——
1 :开篇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有何作用 ?
一、开篇点明地点为淮左著名的都城扬州中的名胜——竹西
二、交代事件——名胜吸引着作者驻足观瞻。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
三、为下文描写此处景象做铺垫。
由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
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二、将昔日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与眼前“尽荠麦青青”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作对比。
三、今昔的巨大反差让丧乱之感顿生。
3、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一、曲笔: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胡马窥江”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
二、烘托:以战后之景“废池乔木”侧面烘托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三、拟人、衬托:名城被毁、风光不再已是其次,人们心灵深处的创伤才是最难抚平的。战乱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之痛让人们极度痛恨战争,但作者却没有写人们如何痛恨战争的,而仅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来写废池与古树都“犹厌言兵”,物尚如此,人何已堪?
通过以上手法,词人以无限伤乱之语尽现无限伤乱之情。
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4、“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用得尤为传神,试分析。
一、寒和空两个字用得尤为传神,寒指寒冷,空指空荡荡的。(含义)
二、天气渐渐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描述情境)
三、以号角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更让人感到凄凉静寂。(手法、情感)
5、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想象。
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他歌咏扬州的诗篇,表现出了卓越的鉴赏水平.杜牧眼中笔下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绮丽,他又如何能想到曾经盛况至极的扬州会变成今日这般荒凉冷落,即使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的。
6、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遣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纵有杜牧那样的才情和风流,置身今时今日的扬州,恐怕也难以他那风流旖旎的情怀了。那么,我还能说什么呢?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7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何种情感?
一、对比,
二、将以前热闹繁华的二十四桥景象与如今冷淡空寂的景象对比,“二十四桥仍在”而吹箫之人安在?杜牧曾有《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桥在人不再,唯有满目萧瑟之景,抒发了词人满腔悲怆之情。
8、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烘托:花依然红艳,却无赏花之人,美景被白白辜负了。以此侧面烘托出战争的残酷。
二、移情:战乱让花不知为谁而生,那人呢?纵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难免“年年知为谁生”的命运,而花又岂有情感,不过是将人之情感附着其上罢了。
三、对比:将以前花开众人赏的热闹景象与如今寂寞花开却无主的萧条景象作对比,凸显出如今扬州的荒凉。
以此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孤寂感伤之情。
9、 在词作的序言中,作者提到: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你能找出哪些对比,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一、对比有:上片“名都”与“空城”、“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对比;下片以杜牧当年写扬州风月繁华,与今日扬州的冷落萧条对比。
昔日:名都、佳处
今日:十里春风、荠麦青青
对比
黄昏、清角
正面渲染
废池乔木、犹厌
杜郎重到须惊
冷月无声、红药、年年为谁生
侧面烘托
扬州(凄清)
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
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二、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南宋初年,金兵屡次南下,扬州遭惨重破坏。本词写作时间时距完颜亮南侵已有十五年,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三、全诗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
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上阕纪行写景,以对比起笔,概写劫后扬州的荒凉。 下阕运用联想,伤今怀古,不胜家国《黍离》之悲。
小结全词
艺术特色
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化用前人诗句,你能找出它们是哪些吗?为什么词人要化用前人诗句?
谁知竹溪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到杜牧的诗句?
【提示】 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诗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面对如此萧条、寂寞和冷清的扬州,词人抚今追昔,忽然间沟通了唐宋两个时代和空间,想起了杜牧诗中描写扬州繁盛的情景,用凝重的词语,通过今昔鲜明对比,表现扬州的昔盛今衰,从而表达“黍离之悲”。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高考链接
(2009年福建高考题)
译文: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象船跟着树梢在前行。我离开家已将几个夜晚了。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