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延迟符
02
出生率、死亡率
03
迁入率、迁出率
01
细胞呼吸的方式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04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01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任务一
下列图示中哪些是种群?
√
√
生活在 的 生物的 个体。
一定区域
同种
全部
种群
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物种的基本单位。
空间分布
遗传特性
数量特征
地球上仅剩2头雌性北部白犀牛,它们会灭绝吗?
500头
15头
3头(1雄2雌)
2头(雌性)
白犀牛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在 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总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梧桐山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在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梧桐山坡上的桫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
分布范围较小
个体较大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阅读教材P2“样方法”部分、P5“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教材P2)
随机取样
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法
取样关键
样方法
阅读教材P2“样方法”部分、P5“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简要流程:
1.确定调查对象
2.选取样方(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
3.计数(计数原则)
4.估算种群密度
5.分析不同的调查地点、不同种群的密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样方法
选择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
P5
草本1 m×1 m;灌木3 m×3 m;乔木10 m×10 m;
样方法
面积为10m2 的草地示意图
P5
样方法
在哪里取样?
合适的样方应取多大?
取几个?
取样方法
样方法
P5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样方法
计数原则
适用范围
植物
昆虫卵
蚜虫
跳蝻
一般适用于植物, 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样方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P3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标记重捕法
捕获
标记、放回
重捕
计算
捕获
调查范围为1hm2
阅读教材P3,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标记重捕法
捕获
标记、放回
调查范围为1hm2
标记重捕法
捕获
标记、放回
重捕
调查范围为1hm2
标记重捕法
M
m
n
=
N
m
M
n
=
N
标记重捕法估算结果时可能会偏大的原因有哪些?
标记重捕法估算结果时可能会偏小的原因有哪些?
怎样减少误差?实际野外操作时,标志物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标记重捕法
偏大
标志物脱落
被标记个体死亡
标志物导致标记个体易被捕食
被标记个体捕获机会降低
1
2
3
4
1.被标记个体放回后未融入原种群,如重捕时间间隔过短
偏小:
误差分析
2.调查期间有同种动物迁出
标记重捕法
注意事项
①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③标志物不易脱落;
④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出生入死;
标记重捕法
【巩固练习】请选取合适的方法调查下列种群的密度:
草地上的蒲公英
某森林中的大山雀
某公园中已被保护的古树
麦田中的蚜虫
估量玉米田中的某种蛾(具有趋光性)的灾害程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黑光灯诱捕法
在一个封闭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使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造成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则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累积捕获数(x)与每次捕获数(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ax+b
调查方法
“三看法”选择调查方法
一看
个体数量
少
直接计数
二看
生物类型
植物
样方法
三看
生物类型
活动能力小
样方法
多
动物
活动能力大
标记重捕法
02
出生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种群个体总数×时间
出生率(死亡率)=
2.出生率和死亡率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之一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2.出生率和死亡率
03
迁入率 迁出率
春节期间
3.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
种群个体总数×时间
迁入率(迁出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尤其是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夏季和冬季去卓乃湖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结果会有差异吗?
资料1:
藏羚羊季节性迁徙是重要的生态特征。
4月底,公母羚羊分群而居,母羊迁徙至产羔地产仔,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 。
3.迁入率和迁出率
资料2:
偷猎者为了更容易打到藏羚羊,常把枪口对准年幼或者集中待产的母羊。
3.迁入率和迁出率
这首先会影响种群数量的什么特征?
又是如何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04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4. 年龄结构
稳定型
衰退型
增长型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衰退型
稳定型
增长型
衰退型
稳定型
增长型
稳定型
增长型
4. 年龄结构
5.性别比例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总结
一、概念检测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判断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 )
(2) 调査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 )
(3) 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
练习与应用
2. 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的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 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Im2。调査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 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 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 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 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练习与应用
D
二、拓展应用
1.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鱼 条。
练习与应用
答案:约386。
2. 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据图判断,未来人口增长率高 的国家是 。
练习与应用
B
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1。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练习与应用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