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3 11: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羡”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殷、段”等13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6个词语。
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教学重点
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找出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并仿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囊、羡”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殷、段”等13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板书题目,质疑激趣
活动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老虎”三个字。思考: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相机展示猛虎图片)
2.补全课题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时,你眼前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3.齐读课题。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囊”读二声,在“窝囊”一词中读轻声。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窝囊”:①因受委屈而烦闷。②无能;怯懦。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活动2 指导质疑,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
2.梳理学生问题。
预设:
生1: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
生2:这只大老虎到底怎么窝囊的呢?
3.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同去感受吧!
操作指导:教师可以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形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活动1 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课件展示:(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旁边作批注。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
窝囊 露脸 羡慕 殷切 撇嘴 倒霉 亏得 笨拙 砸锅
①指生领读。
②相机指导“拙”的读音并理解词语“羡慕”的意思。
(2)学习多音字。
课件展示:露(lòu)脸 雨露(lù) 角(jué)色 三角(jiǎo)
  啊(ā)呜 多么高尚啊(a)。 起哄(hòng) 哄(hōng)堂大笑
  唉(āi)声叹气 唉(ài),病了几天。
①指名读。
②相机指导“啊”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3)启发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①“露”“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教师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义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②课件出示“羡”的字理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③课件出示“砸”的字理图片,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活动2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2.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比画、露露脸、将就。
(1)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自己。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本课中讲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2)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活动3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点,及重点字的书写注意点。
“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2.课件展示“裤、撤、砸、段、挖”的书写动漫。
3.教师边范写边强调要点。
4.学生进行生字书写练习。
5.教师组织书写成果反馈。
操作指导: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要注意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这样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板块三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活动1 朗读竞赛,评议指导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活动2 指导默读,把握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
2.通过交流指导学生明确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他因不会豁虎跳而遭到观众嘲笑。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3.指导学生快速默读思考:(课件出示问题及答案)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课件展示: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登台表演。
  第3~20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
  第21、22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操作指导: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默读要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板块四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操作指导:教师在夯实识写基础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我”演出时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操作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概括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确这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以后可以尝试运用。
板块二 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并勾画出相关语句,作好批注。
2.学生结合自己的批注,填写下面的活动卡。(课件出示)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有些担心
……
3.小组交流,完善活动卡。
4.交流汇报,课件依次填写活动卡,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操作指导: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是“有些担心”的,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困惑”的,教师要以活动卡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汇报时要指导学生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块三 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活动1 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在组内交流。
课件展示: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2.根据学生交流导学:
(1)指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期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指导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活动2 学习“排练情况”及“演出时的紧张和狼狈”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第3~20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充满自信和紧张、狼狈的句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组织学生抓住相关句段汇报交流。
课件展示: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1)学生汇报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听了这段话,“我”就变得“自信”起来了?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一是老师说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二是从下文知道,“我”当时认为老师说的表演很容易。(课件出示)
(2)导思:老师是怎样让“我”表演的?圈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课件出示:“爬”“站”“叫”“扑”“追”“躺”)
(3)根据老师的表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学着表演一下。
(4)指导学生朗读片段,再次想象场景,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小结: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为我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
(6)导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是怎么开始排练的呢?
课件展示: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大老虎!”
交流:
①从老师的提示中你能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排练的吗?
②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4自然段谈体会,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一场表演,却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成功等。)
(7)再次朗读,体会“我”当时窝囊、窘迫的状况。
课件展示: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①学生汇报交流后导思:“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②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引起了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全场的笑声“接连不断”?
③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这一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是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衬托表演的情况,并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描写。(课件出示)
(8)指导学生画出描写观众的表现的句子和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①课件出示描写观众表现的句子。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观众的表现呢?
B.交流明确:通过写观众的反应更好地体现“我”表演的失败。
②课件出示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A.导思:作者当时心情怎样?(课件出示问题及答案)
B.交流明确:表现了作者当时心里的沮丧、后悔。
③朗读第18~20自然段,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
(9)你能为下面的这段文字写上一段观众的表现吗?你觉得添加了观众的表现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
比赛紧张极了!运动员们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观众们也激情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导致“我”表演砸锅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课件出示)
(11)过渡:那么,演老虎是不是一定要会“豁虎跳”呢?“豁虎跳”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一直在寻找原因。
活动3 学习“寻找演出失败的原因”
1.指名朗读第21、22自然段,思考:作者至今还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2.导思:联系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3.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因为很多老虎都没豁过什么虎跳。“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会豁虎跳。(课件出示)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5.充分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只要意思合理即可。
课件展示:(1)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
(2)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
(3)只要你好好练习,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成功。
操作指导:本环节是整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通过抓住作者表演前后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圈画相应的句段,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本的表达,通过迁移转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连贯性。
板块四 拓展表达,内化体验
1.导思:排练时的情形,“我”的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拓宽思路。
3.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4.组织学生交流、修改。
操作指导:通过随文读写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板书设计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反思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领悟。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但这几个问题直接指向文本主旨,因此课上做好必要的预设铺垫,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文章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想象,还是想象后的表达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正说明了这是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的成长点,因此,课堂上要耐心地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语言和思维的双重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