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 阿Q正传(节选)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状(xínɡ) 道行(hénɡ) 虫豸(zhì) 方枘圆凿(nè)
B.撩起(liāo) 撩拨(liáo) 间或(jiàn) 多云间晴(jiàn)
C.祈求(qí) 神祇(zhǐ) 蹊跷(qī) 遭人奚落(xī)
D.托庇(bì) 媲美(bì) 曛晓(xūn) 醺然大醉(x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更迭 叠床架屋 忙碌 饥肠碌碌
B.渔具 从中鱼利 眺望 长吁短叹
C.纠察 赳赳武夫 蹒跚 珊珊可爱
D.作弊 民生凋敝 汹涌 气势凶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人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 ,说那只不过是几口破衣箱。
(2)高中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又不愿意去做出力流汗的累活,整天地在街上游逛, ,过一天算一天。
A.不以为意 无所适从
B.不以为意 无所事事
C.不以为然 无所事事
D.不以为然 无所适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B.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
C.虽然阿Q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
D.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5.下列句子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______________ ”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 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
“这毛虫!”
“癞皮狗,你骂谁 ”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
阿Q近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你的骨头痒了么 ”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6.赏析画横线句子。
7.第3段文字揭示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点
8.“‘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9分 实际得分: 分
一、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补天(节选)
鲁 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 ”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伊嘘一口气,心地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垛。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
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注],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有删改)
注大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情节想象大胆,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文中有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天崩地塌之后,天地之间地动山摇,洪水横流,人们狼狈不堪,与小说开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C.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写出了人类的自私、狭隘。
D.文中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
2.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6分)
3.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让人警醒。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 请结合小说分析。(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 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 ,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 到形同陌路,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阿Q正传》生动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父权”“夫权”的桎梏下对于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挑战、最大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 、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作家艺术家们会将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留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B.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C.铺开一张张壮丽卷轴,等待作家艺术家们完成并给出答案。
D.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
B.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C.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D.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墨守成规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同舟共济
B.故步自封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风云际会
C.墨守成规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同舟共济
D.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风云际会
7.下面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5分)
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8.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50字。(6分)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浙江湖州,83岁的拾荒老人林子跟,匿名捐款1万元,用于帮助抗击疫情;湖北恩施利川,残疾菜农秦大安,自费购买了2000多斤新鲜蔬菜,送给援助湖北的外地医疗专家团队;四川成都,“90后”刘女士,带着自己的团队奔赴武汉,每天为医院一线工作人员送去400~600盒免费盒饭。
9.阅读下面的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鲁迅先生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
(2)鲁迅侧重的是 。
(3)歌德侧重的是 。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
5 阿Q正传(节选)
课后篇一起巩固答案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状(xínɡ) 道行(hénɡ) 虫豸(zhì) 方枘圆凿(nè)
B.撩起(liāo) 撩拨(liáo) 间或(jiàn) 多云间晴(jiàn)
C.祈求(qí) 神祇(zhǐ) 蹊跷(qī) 遭人奚落(xī)
D.托庇(bì) 媲美(bì) 曛晓(xūn) 醺然大醉(xūn)
答案B
解析A项,“枘”应读“ruì”;C项,“祇”应读“qí”;D项,“媲”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更迭 叠床架屋 忙碌 饥肠碌碌
B.渔具 从中鱼利 眺望 长吁短叹
C.纠察 赳赳武夫 蹒跚 珊珊可爱
D.作弊 民生凋敝 汹涌 气势凶凶
答案C
解析A项,“碌碌”改为“辘辘”;B项,“从中鱼利”改为“从中渔利”;D项,“凶凶”改为“汹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人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 ,说那只不过是几口破衣箱。
(2)高中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又不愿意去做出力流汗的累活,整天地在街上游逛, ,过一天算一天。
A.不以为意 无所适从
B.不以为意 无所事事
C.不以为然 无所事事
D.不以为然 无所适从
答案C
解析(1)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用“不以为然”。(2)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此处应用“无所事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B.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
C.虽然阿Q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
D.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应为“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B项,缺少主语,应在“终于”前加“他”;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调整在“近来”后面。
5.下列句子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______________ ”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 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
“这毛虫!”
“癞皮狗,你骂谁 ”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
阿Q近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你的骨头痒了么 ”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6.赏析画横线句子。
参考答案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了同处社会底层却相互讥讽的现实,反映了以阿Q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的愚昧无知。
7.第3段文字揭示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比美比不过,就同他人比丑,刻画了阿Q麻木愚昧的性格特点。
8.“‘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表现了阿Q的强横,与下文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Q既可笑又可怜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9分 实际得分: 分
一、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补天(节选)
鲁 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 ”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伊嘘一口气,心地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垛。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
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注],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有删改)
注大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情节想象大胆,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文中有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天崩地塌之后,天地之间地动山摇,洪水横流,人们狼狈不堪,与小说开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C.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写出了人类的自私、狭隘。
D.文中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
答案D
解析D项,“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属于正常反应,谈不上脆弱;“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是因为这项工作太过繁重,也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光辉形象。
2.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6分)
参考答案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圣母形象。小说主要通过以下手法塑造女娲形象:①正面描写,主要通过对女娲的动作、心理等的具体描写塑造人物形象;②环境烘托,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③小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小、脆弱、愚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
3.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让人警醒。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 请结合小说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②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③通过民众的行为,表现出女娲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对奉献者的同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 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 ,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 到形同陌路,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阿Q正传》生动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父权”“夫权”的桎梏下对于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挑战、最大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 、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作家艺术家们会将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留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B.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C.铺开一张张壮丽卷轴,等待作家艺术家们完成并给出答案。
D.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
答案B
解析A项,“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不合逻辑,根据上文,“时代是出卷人”可知,“卷”已出就不能再“被卷起”,应该为“铺开”或“展开”。C项,搭配不当,“卷轴……完成”搭配不当,“完成”可改为“绘制”。D项,语序不当,根据语段可知,时代是出卷人,应先铺开卷轴,然后才能在卷轴上给出答案。B项正确,联系上文“时代是出卷人”,说明时代命制好试卷后,会有相应的人来给出答案,按逻辑顺序应该是“出卷—铺开试卷—给出答案”。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
B.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C.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D.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
答案C
解析解题时,应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进行准确补写。由上文“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及后文“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可知,括号内应是对《狂人日记》这部小说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评价或说明,主语应是《狂人日记》这部小说,而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不恰当;B项,逻辑不当,应是该小说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从而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D项,逻辑不当。C项,“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的标志就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问世。故C项正确。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墨守成规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同舟共济
B.故步自封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风云际会
C.墨守成规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同舟共济
D.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风云际会
答案B
解析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偏重于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偏重于不求进取。语段中强调鲁迅的“文学表达”并没有守旧,而是不断介入现实,进行创新,故应选“故步自封”。绝世独立: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语境强调《狂人日记》在艺术形式上的价值是没有作品可以与之相比的,故应选“独一无二”。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指男女幼年间的亲密情谊。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故乡》中“我”与闰土在儿时是亲密的伙伴,故应选“亲密无间”。同舟共济: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强调“共同战胜困难”。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好机会而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干。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说有才能的人在新时代施展自己的才华,“风云际会”正确。
7.下面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5分)
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参考答案用借代手法形象具体地显现出阿Q手中钱的零碎,凸显阿Q寒酸却又要摆阔的情态;也避免与下文“钱”字重复。
解析“钱”是抽象的概念,“银的和铜的”较具体。
8.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50字。(6分)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浙江湖州,83岁的拾荒老人林子跟,匿名捐款1万元,用于帮助抗击疫情;湖北恩施利川,残疾菜农秦大安,自费购买了2000多斤新鲜蔬菜,送给援助湖北的外地医疗专家团队;四川成都,“90后”刘女士,带着自己的团队奔赴武汉,每天为医院一线工作人员送去400~600盒免费盒饭。
参考答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都是平凡人、小人物,但不平凡的义举彰显了精神的伟大,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9.阅读下面的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鲁迅先生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
(2)鲁迅侧重的是 。
(3)歌德侧重的是 。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
参考答案(1)要注重积累材料 (2)积累要长期坚持 (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4)要多积、广积材料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揣摩三个人说话的重点,从三人说的话中不难看出内容都是说有关“积累材料”的问题;然后将三人的话进行比较,就可以明确各人的侧重点是什么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