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名师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应用
1.学实、简洁的人物语言含蓄表达人物内心感情的方法。
2.学习用优美灵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风土人情。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主旨。
2.抓住典型细节,以及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剖析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作者笔下的风土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理解作者的美好生活理想。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加深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珍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反思当下的现代病。
2.正确认识民族性格中的缺陷。
二、教学参考
(一)教学建议
由于是自读篇目,建议教学时数:1课时。课文只是节选,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进行原著阅读,了解全貌。还可以运用电影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原著。课堂上可以重点讨论两个问题:边城之美的体现、悲剧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说单元学习,初步的掌握了欣赏小说的方式。沈从文小说情节和之前学过小说具有较大的差异,节选部分情节不够集中,矛盾相对较散。小说语言散文化、诗化倾向明显,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落在体会沈从文小说语言风格,体会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上。
二、教学目标
本教案主要训练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具体句子的分析,理解沈从文小说的简练、清澈、丰富、流畅的语言风格,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内涵。
3、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内涵。
4、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反复诵读文本的精彩段落、语句,通过和其它小说语言的比较体会沈从文小说语言的风格、魅力、内涵。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二、【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他从封闭、贫瘠的湘西世界走出来,带给我们一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他稀里糊涂的读了几年私塾,初通文墨,却站上西南联大的讲台;他恋上自己的学生,不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他被迫钻入故纸堆,却写出关于中国服饰的皇皇巨著。他就是沈从文。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与世长辞,张充和为之写下挽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概括、评价先生一生,可谓准确而形象。
(二)问题探究
1.梳理小说情节
(1)从文本记叙时间角度入手,请学生寻找本文关于时间的词汇。
明确:端午节 两年前的端午节 一年前的端午节
(2)文章节选部分,就是由这三个时间节点串联而成。以此为基础,丰富文章情节脉络。
明确:(1)小说详细描写了茶峒端午节的喜庆气氛,也细致呈现了当地的风俗特征(喝雄黄酒、赛龙舟、抓鸭子等),为小说的展开提供了时代背景。(2)翠翠感受到端午节的氛围,回忆起两年前的端午节,在河边和二老的初次相会,隐约中有丝丝隐秘而甜蜜的感觉。(3)回忆一年前的端午节,在顺顺家的经历,爷爷隐约间关于翠翠婚事的探寻,爷爷的主张和翠翠的内心矛盾初步展现。
2.分析人物形象
(1) 梳理人物关系
翠翠和爷爷祖孙相依为命
顺顺、大老、二老一家
顺顺和爷爷谋划翠翠和大老的婚事
翠翠心里装着二老的影子
《边城》节选部分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相对隐秘,需要学生在仔细分析字句的基础上得出来。由这个简单的人物关系,我们可以去推断节选之外情节的发展走向。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结合《边城》全部,去体会沈从文在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3.理解句子含义示例
①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过去的节日里有美好的回忆。
②“是谁 ”
“是翠翠!”
(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现实,例:访友敲门,屋内问:“谁?”,屋外的人往往答:“我。”,体会此处翠翠回答表现出来的纯粹和单纯)
“翠翠又是谁 ”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 ”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
(让学生模拟此段对话,并谈感受。此段对话流畅而符合生活的逻辑,质朴而有韵味。)
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翠翠之娇憨纤毫毕现,特别喜欢)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那黄狗好象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问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此段对话,可谓巧妙而不着痕迹,贴合人物身份,并形象的勾勒出翠翠和二老的人物形象,欲扬先抑,以误会之法推进人物关系,妙!!)
③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少女的情思萌发,美好而浪漫)
④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祖父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
(心有所想,脱口而出,妙在说者有心而听者无意。)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潜台词:你认识他们一家么?那么二老呢?为什么不多说点二老的事情呢?)
文中类似例子很多,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理解,由此总结《边城》之 语言特色:简单纯粹,回味无穷;质朴澄澈,似不事雕琢,却匠心独运。
六、课时作业
1.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
【答案】端午节:赛龙舟、穿彩衣、画王字、捉鸭子。
中秋节:赏月、男女青年对歌。
新年:舞龙灯、耍狮子、放鞭炮。
婚嫁:小轿子、羊、男孩、糍粑。
【解析】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朴的特点,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包含着美好的祝愿、表达着欢快的情感,充满了吉祥如意的氛围。更能体现人们之间的和谐亲切的关系。
2.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展现出来的?
【答案】
翠翠:单纯、多情、腼腆 -------语言心理描写 细节刻画
祖父:善良、忠诚、慈爱、热情、朴素-----行为语言描写
天保:坦荡 ------行为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傩送:热心、正派、幽默 ------正面侧面结合 细节刻画
顺顺:富有、热心、正直 ------- 侧面描写
这里的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生活在边城的人们淳朴、善良、平和而又与世无争,甚至连那条大黄狗都善解人意,这样的至善的人性,必然使这里的生活和谐美好。
【解析】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温情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富有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军民情。
爱情---走山路走马路方式的表达爱情,不因为磨房也不会因为地位而放弃自己的爱情。不受物质名利的干扰影响 是纯洁的爱情
亲情---爷爷疼爱翠翠,翠翠依赖爷爷;彼此相依为命。哥哥让弟弟,哥哥为弟弟而出走闯滩。弟弟又因哥哥的出险而内疚离开。不管是祖孙间的情还是手足间的情都是那么的深挚感人,令人唏嘘不已。
乡情---人与人之间和善友爱互助 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军民情----端午节捉鸭子;春节放鞭炮;爷爷可以去军营中喝酒。军民和谐亲密相处,有着鱼水一样的情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岁时,已能入水闭气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向孩子们说:“好,这种事情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天保、傩送两人都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当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中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
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都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住临河吊脚楼对远方人有所等待、有所盼望的,也莫不因鼓声想到远人。在这个节日里,必然有许多船只可以赶回,也有许多船只只合在半路过节,这之间,便有些眼目所难见的人事哀乐,在这小山城河街间,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
3.选文第一段表现了顺顺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龙头大哥顺顺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他年轻时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在任何情形下追逐鸭子总不落空,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勇猛好强。但他不霸道,他爱孩子,说话算数,讲信用,有义气,能帮助人,把解救别人的患难作为自己不可逃避的责任。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侧重在对人物性格的评价上。解答时抓住其言语、行为分析即可。
4.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边城居民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救人于危难之中,在边城是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了边城百姓的善良、淳朴和义勇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这句话表现了边城人们扶危济困、心地善良的特点。
5.黄永玉先生回忆表叔沈从文写小说时说:“他真是太认真了,十次、二十次地改。文字音节上、用法上,一而再地变换写法。”文中加点的词具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答案】 (1)“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句中的“总”字,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却能充分表现出顺顺游泳本领的高超。
(2)“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向孩子们说”句中的“解嘲”一词,表现了顺顺对孩子们游水本领的认可。
(3)“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句中的“射”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船行之快,与前面的比喻相搭配。
(4)“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句中的“开心”指的是那些参加了端午节龙船比赛和看到这热闹场面的人,“皱眉”指的是那些思念亲人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的鉴赏,这些词在表意上都具有一定特色,分析鉴赏时要结合前后语境。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