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3分)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光发生折射而让车漆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发散从而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3.(3分)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4.(3分)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的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机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5.(3分)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随着“礼让斑马线”新交规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对机动车违章行驶的监控力度,如图所示是某重要交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礼让行人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中形成的像是实像
B.监控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照片中斑马线上的行人是缩小的虚像
D.照片中车的外观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6.(3分)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B.投影仪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C.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
C.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
D.若不小心手挡住透镜一部分,幕布上的像就不完整
7.(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移至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蜡烛移至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移至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也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组卷:
8.(3分)当用照相机拍完半身照后又要拍全身照,此时应该( )
A.照相机离人远些,镜头缩进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近些,镜头伸出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近些,镜头缩进一些
D.照相机离人远些,镜头伸出一些
9.(3分)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因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0.(3分)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组卷: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11.(4分)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12.(4分)用冰取火,绝不是天方夜谭,南极考察团在失去火种的情况下,利用身边易得的冰块磨成中间比边缘 (填“厚”或“薄”)的形状,这种形状的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3.(4分)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为使投在屏幕上的像更大些,应该使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选填“近”或“远”)些。
14.(4分)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当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人眼在 (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像,像是图乙中的 (填“1、2、3、4”)。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4分)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6.(4分)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成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 (选填“实”或“虚”)像。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17.(4分)请画出图中对应的折射光线。
18.(4分)请根据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做出物体AB经过凸透镜后成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19.(8分)小明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某位置时,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 (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小明将蜡烛逐渐靠近透镜继续探究,光屏上成的像将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当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可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
(4)为了验证实验结论是否对其他透镜也成立,小明用透明橡皮膜充水后模拟不同焦距的透镜继续实验,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成烛焰清晰放大的像,现给该透镜再注入少量水,光屏应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