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名师教案(第一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春(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年 7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出重音,把握情感基调,感知课文描绘的春天图景,初步体会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给语段配乐,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进一步欣赏春天的多幅美丽图景。 教学重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出重音,把握情感基调,感知课文描绘的春天图景,初步体会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出重音,把握情感基调,感知课文描绘的春天图景,初步体会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多情四季 单元学习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春有百花齐放,夏有蝉唱蛙鸣,秋有百果生香,冬有瑞雪飘飞,一年四季,总是以不同的姿容,触动着我们的心弦。从古至今,多情的文人墨客用笔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今天,我们要开展一个主题为“我以我声颂四季”的学习活动,学习并朗读一组描写四季的文章,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四季美景。然后或选择名家名篇,或选择自己的作文,录制成朗读作品,利用网络分享,用真心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春》——纵情欢唱春天旋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课前预习任务】 1.读课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大声朗读朱自清的《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4.查找朱自清的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春》的写作背景。 【课上同步任务】 一、学习导入 我想问问大家,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是“小燕子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还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宋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或者是: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喈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宋 严仁《醉桃源·春景》)同学们,春天是美丽的,更是多情的。带着这份美好,我们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 二、学习任务一 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读出了哪几幅美丽图画,这些图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朗读时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表达这种感受。 板书设计: 解说: 同学们,只要你读了《春》,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有这样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面,共同描绘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富有美感,饱含情感的春天。除了这五幅画面,你还读出什么了?1—2段,能读出什么?想一想,第一段起笔就是“盼望着,盼望着”,而且“春天的脚步近了”接着第2段写万物复苏。如果我五幅画面概括成“绘春”的话,你能改一个字,来概括1—2段的内容吗?盼春。8、9、10段又可以概括成什么春呢?想一想,“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颂春,歌颂了春天的新,春天的美,春天的力量。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就在盼春、绘春、颂春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我想你一定是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去欣赏春天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如果我们朗读《春》,一定是用热情欢快的感情基调表达这种感受。 三、学习任务二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并简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 (一)教师示范 我最喜欢春草图。你看,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茂盛的,软绵绵的。为了写出小草的这些特点,作者不仅写了“小草”,还写了“人”和“风”。“小草”的动作是“钻”, 再加上是“偷偷地”钻,就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突然从土里探出自己的小脑瓜儿,实在可爱极了,富有情趣。再看“人”,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坐”“躺”“打”“踢”“赛”“捉”这一组词又从侧面体现了春草的美好。而“风”呢,特点是“轻”的,是因为小草太美好,太可爱,风都不舍得用力吹拂它。“轻”也从侧面体现了小草的可爱。 所以,能够体现春草特点的地方,我都决定读出重音,因为文章通过这些对象的特点或动作、变化,直接或者间接表现了春草的特点。 另外,孩子们在草地上欢快地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要读出连接,才能表达出这种欢快。而所要陈述的对象,比如“小草”“风”“草”,后面一般需要稍作停顿;“坐着”“躺着”之间也需要稍作停顿,因为更能表现出人的悠闲。 (二)标注重音和停连的方法小结 所陈述的对象需明确,往往在后面稍作停顿。 所陈述对象特征需突出,朗读时往往重读。 所陈述对象如有变化或动作要突显,朗读时往往重读。 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也是处理重音与停连的重要依据。 (三)教师示范朗读 (四)仿照教师示例,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语段进行练习。 学生示例:“春雨图” 四、学习任务三 春天是一组美妙而动情的乐章,随着画面的变幻,曲子或抒情,或激昂,或沉静……高低回环,抑扬动听。请依据《春》的画面给各语段配乐,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动情朗读,感受春天组曲的魅力。 (一)根据你对语段内容的把握,确定各部分朗读的感情。 盼春: 朗读的感情——热情欢呼的
春草图:朗读的感情——喜悦舒展的
春花图:朗读的感情——热情赞美的
绘春 春风图:朗读的感情——亲切自然的
春雨图:朗读的感情——闲适宁静的
迎春图:朗读的感情——欢悦振奋的
颂春: 朗读的感情——热情歌颂的 (二)把握语段间细微的情感差别,感知音乐,然后选择匹配的音乐,并谈谈配乐的理由。 名称配乐“盼 春”水边的阿狄丽娜“春草图”生命之名“春花图”梦中的婚礼“春风图”秘密花园“春雨图”故乡的原风景“迎春图”夜的钢琴曲五“颂 春”星星小夜曲
示例: 名称配乐配乐理由“盼春”水边的阿狄丽娜“盼春”部分第①段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春天到来的惊喜。第②段写出了春天刚刚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配乐的节奏与旋律表达了喜悦和兴奋,二者是相符的。
(三)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依据配乐,朗读全文,体会全文朗读的节奏变化,进一步欣赏春天组曲的魅力。 示例:依据选择的配乐,朗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五、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任务一,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通过学习任务二,分析了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特点,而且学会了朗读时如何确定重音和停连。通过学习任务三,我们知道了要依据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把握朗读的节奏变化。 【课后作业】 1. 仿照课上示例,完成以下各题。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并简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春草图”“春雨图”除外) ②把握语段间细微的情感差别,感知音乐,然后选择匹配的音乐,并谈谈配乐的理由。(“盼春”除外) 学习资源推送(素材介绍、知识推送、学法介绍等) 《春》学习小贴士 1. 朗诵基调的把握 在朗诵时,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朗诵基调是非常重要的。基调,不是简单地指音高、音低、音强、音弱。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总的态度情感,总的色彩和分量,以及朗诵者的具体态度。 感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批评之别,其中有分寸和火候的差异。 朗诵者要从作品的针对性和朗诵的目的上去把握态度,更要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者是情感和风格特点等因素去揣摩作品色彩的总特色。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极为丰富的感情,产生巨大的有时是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样使听众跟着去兴奋,跟着去激动,甚至跟着去落泪。使朗诵者与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样才是一个高手,一个朗诵名家。因此,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各种作品的基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朗诵效果。 以下是20种基调。1.清新舒展的 2.高亢明亮的3.热情赞美的 4.义正言辞的 5.低沉悲痛的 6.轻松活泼的 7.低沉压抑的8.骄傲自豪的9.深沉宁静的10.精神振奋的11.深切缅怀的12.热情风趣的13.启发诱导的14.坚定昂扬的15.亲切自然的16.庄重严肃的17.批评教育的18.悲愤激扬的19.热情歌颂的20.热情欢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