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3 16: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刘向《战国策·东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简介
这三国的地理位置如何
哪些地方写这种形势的危急
烛之武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场的
面对烛之武的推辞,郑伯如何请动烛之武
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
明确:
1.以弱者姿态, 消除秦伯戒心, 引起好感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亡郑无利于秦(邻之厚,君之薄也)
3.保郑有利于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直接指出晋在历史上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的行为(朝济而夕设版焉)
5.分析晋阕秦西封的狼子野心(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
课文层次结构
退
起因
经过
结果
临危受命
巧说秦伯
明之以“势”
晓之以“害”
诱之以“利”
离之以“隙”
动之以“戒”
【无忧】
【惊奇】
【动心】
【决心】
【行动】
秦晋围郑
秦还晋去
(烛之武)
(秦伯)
首尾呼应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单音节词 双音节词
如“天雨墙坏”译为“天上下雨围墙淋坏”。
(1)音节变化现象
文言文学习常识
古汉语的部分单音节词两个连用,不要误以为是今天的一个合成词,要拆开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翻译,如
晋军 秦军 妻子 子孙 绝境 中间 亲戚 作文
双音节词较少,翻译不能拆开作单音节词,如
执事 宾客 布衣 可汗 阿爷 鞠躬 春秋
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9页,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音shuì;④喜欢,高兴,音yuè 。如“秦伯说”(④高兴,音yuè )
(2) 一词多义现象
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50页
①隐蔽,藏匿;不显露;暗暗地,悄悄地;②深奥,微妙;③微小,轻微;④稍微;⑤旧时指地位低,卑贱;⑥衰败,衰弱;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非,无。
如“但微颔之”(④稍微)
如“微夫人之力”(⑦如果没有)
(3)通假字现象
通假指的是文言中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有的完全相同,如“畔”同“叛”,“竦”同“耸”; 有的声母相同,如“亡”同“无”,;有的韵母相同,如“见”同“现”,“食”同“饲”。 有的较特殊,叫形近通假,如“说”同“悦”,“被”同“披”。
《烛之武退秦师》的通假字有: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


(4)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名词→动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5)特殊句式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省略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贰──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
     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佚之狐:远见卓识,知人善任
郑伯: 情真意切,勇于自责,
     从谏如流
【义、智、勇】
二、善于分析利弊。
一、善于利用矛盾。
三、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四、讲究语言艺术。
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写作特点
一、结构上妙用伏笔与照应
二、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三、叙事安排详略得当
请选出烛之武劝秦伯退兵的理由:
( )秦强而郑弱, 岂能以强欺弱。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失其所与,不知。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也。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邻之厚,君之薄也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失其所与,不知
2.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越国以鄙远(边邑,此处为动词,
译为“把……当作边邑”)
B.若不阙秦(侵损.削减.损害)
C.失其所与,不知(参加)
D.唯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B
C
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的一项: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以其无礼于晋
4.指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
A.且贰于楚也
B.与郑人盟
C.夫晋,何厌之有
D.夜缒而出,见秦伯
D
C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夜缒而出 B.与郑人盟
C.既东封郑 D.又欲肆其西封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
A.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
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要
是灭亡了,对您的儿子也有不利啊
D.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
讨厌的呢
B
B
7.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A.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和退秦师
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烛之武的形象。
B.烛之武的牢骚源于他报效国家的忠心,
无可非议,他退秦师的大智大勇更显
其对国家的忠肝义胆
C.郑伯去请烛之武,是先动之以情,后
晓之以理。
D.秦军撤退后,晋文公没有采纳子犯的
建议攻打郑国,这表现了他清醒的头
脑和理智的判断。
A
一、完成《金牌学案》练习
课 外 作 业
二、熟读课文,基本能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