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他统一六国,开创皇帝制度;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这里的“他”是指( )
A. 黄帝 B. 禹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2.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该官吏的官职应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3.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 延续分封制度 B. 增强地方势力
C. 恢复社会经济 D. 实行中央集权
4. 秦灭六国,开创了历史新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 )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大力推动了民族交融 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④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人民的愿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5. 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严酷的刑罚 B. 沉重的赋税
C. 兴修阿房宫 D. 可怕的殉葬制度
6. 下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
A. 渔阳
B. 陈
C. 大泽乡
D. 垓下
7.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有关的战役是( )
A. 涿鹿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8. 史学家司马迁在评价某位历史人物时说:“号称西楚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陈胜 B. 秦始皇
C. 项羽 D. 刘邦
9.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下令说:“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他的约法三章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据此判断,刘邦赢得民心是因为( )
A. 军队实力强大 B. 军纪严明,立法公正
C. 善用人才 D. 拥有仁慈之心
10. “他是个文采逊于武功的马上皇帝。一个出身于普通农家的青年,靠着三千子弟起家,一路拼杀,灭秦败项,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传承200余年的王朝基业。”“他”开创的王朝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明朝
11.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
A. 轻徭薄赋 B. 休养生息
C. “以德化民” D. 严刑峻法
12.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西汉前期出现的这种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3. 汉朝从国家初定发展到文帝、景帝时期的繁荣昌盛,其原因不包括( )
A.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B. 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C. 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D. 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14. 观察下面的《汉代讲经图》,这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 汉高祖刘邦
B. 汉武帝刘彻
C. 汉文帝刘恒
D. 汉景帝刘启
15.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 分封诸侯 B. 广设郡县
C. 实施“推恩令” D. 建立刺史制度
16. 《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2 000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17. 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该政策有助于( )
A. 增强诸侯实力 B. 增加政府收入
C. 刺激农业生产 D. 鼓励商业发展
18. 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大举反攻。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两名大将是( )
A. 项羽和蒙恬 B. 陈胜和吴广
C. 卫青和霍去病 D. 孙权和刘备
19.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示意图(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嬴政 B. 刘邦
C. 刘秀 D. 王莽
20. 画像砖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物。利用下面两张画像砖拓片,我们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 “文景之治” B. 盐铁官营、专卖
C. “光武中兴” D. 重农抑商
21.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 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 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22.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图表,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爆发时间 184年
领导人 张角
借助的宗教 佛教
作 用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A. 爆发时间 B. 领导人
C. 借助的宗教 D. 作用
23. 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的名人是( )
A. 张骞 B. 班超 C. 甘英 D. 班勇
24. 汉朝时,出使大秦的使臣要沿丝绸之路东行回国向皇帝禀报出使情况,先后要经过的地区依次是( )
①西域(今新疆一带)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长安 ⑤欧洲 ⑥中亚
A. ⑤⑥①③②④ B. ⑤③⑥②④①
C. ⑤③⑥①②④ D. ③②⑤⑥①④
25.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 )
A. 中原传入西域的物资主要是地方特产
B. 西域传到中原的主要是技术
C. 丝绸之路加强了欧亚之间的交流
D. 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特点
26. 1930—1934年,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发掘出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汉朝与楼兰国的关系。同时,他们出土了汉代的青铜器、蜀锦等大量稀世文物。这一考古成果最能说明 ( )
A.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B. 汉朝时欧亚大陆贸易频繁
C. 汉朝已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
D. 汉朝与西域地区已经有交往
27. “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西汉时期。为了保障这条商路的通畅,西汉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来对此加以保护。这个机构是( )
A. 安北都护府 B. 刺史府
C. 西域都护 D. 安西都护府
28. “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这是因为“蔡侯”( )
A. 改进了造纸术 B. 发明了印刷术
C. 研制了指南针 D. 配制了火药
29.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做了太守,但仍坚持为百姓治病。他曾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所著的医学专著全面述了中医理论。“他”及其著作是( )
A. 扁鹊——《黄帝内经》 B.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华佗——《水经注》 D. 贾思勰——《齐民要术》
3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 黄帝—汉武帝 B. 黄帝—汉高祖
C. 西汉—东汉 D. 战国—五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下设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一部分御使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御使则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毕、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三 下图所示的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材料四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一年?(1分)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监察系统”的主要特点,(2分)并分析其作用。(2分)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一措施?(2分)该措施有何作用?(2分)
根据材料四,归纳秦的统一在历史上的意义。(2分)
32. 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父偃之计”是指什么?(1分)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4分)
(3)汉朝时沟通西域的代表人物是谁?(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3分)
33.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作家哈特写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书中将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贡献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来排列,蔡伦被排在第七位。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伦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分析他被排在世界名人前列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1分)他还有哪些成就?请举出一例。(1分) “医圣祠”是纪念谁的?(2分)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司马迁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他获得这一美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的建筑物“白马寺”“青城山”分别与哪种宗教有关?(2分)
参考答案
DCDDA CDCBB DACBC ABCDC DCACD DCABA
31
、公元前221年。郡县制。
体系比较完备;中央和地方都在其监察之下;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有利于巩固皇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员贪污腐化。
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32
、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张骞。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政治上,加强国家管理;经济上,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文化上,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3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造纸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其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