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7课时)
关于本节课教学情况的相关说明: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7课时,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课是以10以内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式题的计算为生长点,是以后学习有关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延伸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联系情境认识连加、连减式题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随后结合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将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式题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孩子学习的内容是10以内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将加减混合计算的式题中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因此,要强化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多加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情境认识加减混合式题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小组合作,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加减混合式题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课时安排: 一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环 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备 注
明确自学重点(3分钟) 看图意,提出所求问题,思考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围绕自学重点和自学要求作简要说明。 教师提要求、作说明。
围绕重点自学(10分钟) 结合图意,计算出7-2+3的结果。轻声说出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的整个思考过程。 全面巡视全班每位学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适时给予点拨;尤其关注“学困生”的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延长自学时间。
交流自学情况(13分钟) 一、小组讨论(7分钟) 二、全班交流(6分钟) 围绕自学重点,分别请两至三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全面巡视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小组讨论中可能随时提出的问题,给予指点。 小组讨论的环节与内容进行及时指导。
点拨自学得失(2分钟) 一、对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得与失进行概括性点拨; 二、对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三、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提升性总结。 教师点拨的内容既要源于学生,水平又要尽可能高于学生;教师点拨时要防止“单生提问”在此回潮。
巩固自学成果(12分钟) 围绕自学重点,回顾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点拨的情况和亮点,进行全面巩固。 全面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必要时给予指点。 一定要将时间全部都要放给学生自我巩固。
板书设计 加 减 混 合 7–2 + 3 = 8 5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