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54——56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是学生在一年级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是难点了。所以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用《阿福的新衣》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厘米,体会1厘米有多长。 随后教材又安排了实际测量,使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际测量中发展学生的估测和测量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打好基础。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积累测量经验,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
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师准备:米尺、
学生准备:直尺 铅笔、长方形、正方形、学习题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回答)看完这个动画片,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解决,你们有没有信心?(学生回答)播放情境动画片:《阿福的新衣》。(学生观看)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里。阿福说:“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为阿福量衣服,徒弟记尺码。 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 ”量完尺寸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真地做起衣服来。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说:“我明明量了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这是怎么回事呢 ” 徒弟也纳闷,我量得明明是三拃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质疑
(1)讨论交流:想一想,阿福的新衣服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呢 把各自想法在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活动)汇报:(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师傅的手大,小徒弟的手小,所以量的不准确。)
(2)怎样做阿福的新衣服就不会小了 让学生回答
(3)小结: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出示生活中的尺子)介绍我们学生用的尺子。
(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动画片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趣)
二、互动探究,认识厘米
(一)认识直尺
(1)初步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四人以小组)学生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 把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讨论后明白尺上有数字,还有一条条的线。
启发:这一条条的线一样长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他们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在每条长刻度线下面都对着一个数,这些数叫刻度数,例如1厘米、2厘米…….
①数字:都有哪些数字 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0”表示什么
②小竖线:观察这些小竖线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在较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标有数字。
③字母: cm。(学生指着尺子回答)
(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知道刻度0表示什么意思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刻度0表示起点.启发: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后明确:还有两个字母CM
师:cm表示什么 (厘米)板书:厘米(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引导:在直尺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大家拿起尺子,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启发:我们用手势比划一厘米,下面请跟着老师一起做:先将手指放在尺上比划,然后把尺子拿开,手不动,请大家告诉自己,这么长就是1厘米,大家觉得1厘米怎么样 (短)
提问: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教师小结:细心的同学都能发现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提问: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跟你的同桌说说看(田字格的宽、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支架的宽橡皮的厚)
( 这一环节,学生在导学课上对尺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厘米的认识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生活中找1厘米,并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及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学生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合作探究,认识几厘米
(1)启发: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你在尺子上再找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 为什这一段是2厘米长 (2个1厘米就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 从哪儿到哪儿是4厘米长 你还能找到几厘米长
(2)找到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完成学习题单(一)题。
引导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5就是5厘米,我们可以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师:下面增加难度(学生完成后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A、从2刻度到6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B、从4刻度到11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C、从7刻度到1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小组探究:几厘米与两个刻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就是用后面的较大数字减去前面的较小数字就得到了这段距离的长度。
四、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引导:下面大家把准备好的铅笔和橡皮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生估计)说一说是怎么估计的
2.量几厘米
(1)引导:究竟是几厘米长呢 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大家试着量量看,量好了的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量的。谁愿意上台给大家介绍一下量法,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量的对不对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铅笔的右端对着9,就是9厘米。)
(2)引导:他量得怎么样 (说的好给予鼓励)(可能有不是对着“0”刻度量的:对着尺子边了,边有刻度吗
教师小结:量的物体长度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还要把物体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判一判
①测量的对吗 ?为什么?1号 测量铅笔的方法对吗。(铅笔的一端没对准0刻度线)
② 2号测量铅笔。(尺子没放平)
③3号 从1厘米到6厘米,结果长度应为5厘米。(结果是4厘米)
(出示微课)总结测量物体的方法。
五、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1、 量一量
(1)它们一样长吗?分别是几厘米?演示:
先让学生 观察两张纸条一样长吗?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演示测量,学生理解物体的长度是用眼睛看不出来,一定要用尺子测量。
(2)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
(3)用断了的尺子你还会量吗?指一名学生测量,并说一说测量方法。
同样的方法,同桌合作
(4)当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比直尺长度长时,怎样测量?(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度)教师演示:把每次两的长度做一个记号,并加起来。
六、你会给阿福做衣服吗?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小组。
一个扮演阿福,另一个扮演小裁缝给阿福量裤子长度。
小裁缝( )扮演 阿福 ( )扮演 裤子长度:
反馈测量结果(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互相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七、课堂小结
引导小结: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用直尺比较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什么 请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认识直尺
Cm:读作: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用厘米
2、认识1厘米 和几厘米
3、测量物体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