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阅 读 (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0分)
从维熙:聚焦“经典”
①上个世纪之尾,某省出版社出了一套百卷本的“经典散文”。从鲁迅先生开始,直到一代知青作家,可谓洋洋大观。笔者有幸也被编者纳入“散文经典”的百卷之一。初闻这个消息时,我已感到不解,待找到那本我的散文选集时,则从不解转为愕然。我不否认自己曾写出过一些骨血丰满的散文,那只是把苦难生活涂鸦于纸上;至于它是否会成为“经典”,属于后人评说作品的专利。任何学者、编辑(包括作者自身),都要对使用“经典”之词,慎之又慎。
②何谓“经典”?词典里的解释为在宗教范畴内是指其教义而言;在文化范围内是指经过时间检验、跨越了时代的优秀著作。此界定的内在含意,并不意味着权威、名家的著作,都可纳入其经典的范围之内。道理十分简单,即使是真正的“大家”,写出的文章,未必篇篇金玉,字字珠玑。因而笔者感到“经典”二字,不是当代人评定当代人作品时可以使用的词汇。文学如同酒酿一样,是需要时间的浸润和发酵的;时间老人这个最最无情的法官,它不断淘汰文字糟粕,最后留下来的才是文字黄金。因而“经典”二字,是历经时间磨砺后的产物,一切应时小卖的吆呼,或以此壮其门面者,只能亵渎“经典”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词义。
③笔者之所以将这一问题,提到如此的高度来加以解析,实因时下滥用“经典”之名,已然成风。前有车辙,后有来者,皆为营销之策划者也。记得,几年前曾有一套所谓的文学“百年经典”,堂而皇之地出版问世。后来听友人说,其中一位编者竟然不自量力地将自己及自己学生(文学界不知其为何许人也)的文章,也选编于其中,这真可以纳入时尚文坛《笑林广记》之中了!中国古人留下一句民谚:黄土冒充珠砂。笑看其自标“经典”之行径,真可谓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另一种“经典”了!
④笔者认知,凡是传留至今的诗文华章,从远古的《诗经》到唐诗宋词,一直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都是以其自身的文字张力活到今天的,一切经典之作,都不是当时定位的结果;这些经典大书都是穿越了长长的时空隧道和密密麻麻的樊篱,而显示其为真正经典的。只因时尚文化中,商业因子太多了之故,一些应时小卖的东西,才被炒作成为自欺欺人的“经典”,并沉沦到了滥用的地步。
⑤君若不信,不妨走进书店去看看“经典”盛况:许多书籍封面上印有“经典小说”“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的标签。翻开书页细看,这些出版物大都是当代作家之手,而非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试问图书出版者,你是否是穿越时空隧道的圣者,能预测到几百年之后的事情;抑或是神灵的化身,能够点石为金使其永远金光闪闪呢?纵观中国文化史,各种能够传留下来的经典,都是时间为其定位的。比如在“文革”期间,一位权势人物把《金光大道》类型的作品,标为文学经典;但历经历史大河的冲刷,回头看看书中文字,离当时农村生活底色怕是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哩!
⑥其实,每个年代都产生时代符号,时代符号是无法与经典相接的。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有一次笔者去超巿购物,看见有些食品商,在外包装上,居然也印下“经典食品”的字样——看看时代的功利虚幻症的蔓延,真是令人感叹唏嘘。说得低俗一点,这应了“驴球戴礼帽——假充圣人”的典故。
⑦有感于斯,笔者写下《聚焦“经典”》一文。我们对当代孕生的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界定为名篇佳作, 不可滥用“经典”之词。这无可质疑, 无可争议。
(摘自2011年3月15日《新民晚报》)
1.(1分)第①自然段中画线词语的反义词是: 。
2. (2分)第③自然段 “另一种‘经典’”在文中的含义是: 。
3.(2分)联系上下文,第⑦自然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B.但是 也
C.却 更 D.只是 因为
4.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听友人说,其中一位编者竟然不自量力地将自己及自己学生(文学界不知其为何许人也)的文章,也选编于其中,这真可以纳入时尚文坛《笑林广记》之中了!
B.词典里的解释为在宗教范畴内是指其教义而言;在文化范围内是指经过时间检验、跨越了时代的优秀著作。
C.笔者认知,凡是传留至今的诗文华章,从远古的《诗经》到唐诗宋词,一直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都是以其自身的文字张力活到今天的,一切经典之作,都不是当时定位的结果;这些经典大书都是穿越了长长的时空隧道和密密麻麻的樊篱,而显示其为真正经典的。21世纪教育网
D.比如在“文革”期间,一位权势人物把《金光大道》类型的作品,标为文学经典;但历经历史大河的冲刷,回头看看书中文字,离当时农村生活底色怕是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哩!
5. (3分)我校将在语文课堂中引进《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教材中包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篇章,请结合本文文意,判断、分析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称为“经典”?并谈谈你对这套教材使用的建议。
⑷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⑸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⑹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⑺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⑻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杈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⑼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6.(2分)“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分析这段描写的好处。
7. (2分)第⑷段中“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8.(2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不同处境中呈现的品格。
春 夏: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
秋 冬:孤独时自信潇洒
9.(4分)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秋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树叶的“沙沙声”,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B.作者描写夏槐在风雨中“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就是为了形象传神地表现夏槐顽强的生命力。
C.从全文看,作者叙写槐树四季的生长图景,不仅表现了自然生命带给自己的喜悦,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感悟。
D.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贯穿全文,同时在⑷⑹⑼作者将笔触从树转向写作、人生,结构严谨衔接巧妙。
E.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散文“意随笔转,舒展自如”的特点。
10.(3分)借物抒怀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只要你是有心人,自然界的草木生灵就会给我们以启示。请仿照作者写槐的笔法,借草木生灵,书写一份你的感受。要求:中心明确,叙议结合,字数不超过100字。
(三)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1.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
③金张藉旧业, 。(左思《咏史》)
④ ,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⑤花径不曾缘客扫, 。(杜甫《客至》)
⑥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⑦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5题。(7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2.(1分)给加点字注音:犹恐春阴咽管弦______
13.(1分)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富家人生活的向往。
B. 第二句描写了迎龙娱神的场面。
C. 此诗的表现内容与陆游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此诗语言含蓄曲折,旨在表达富贵人家歌舞升平的美好场面。
15.(3分)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20题。(15分)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yù)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16.(2分)本文作者是 ,为 (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17.(4分)按照拼音写汉字以及解释加点字。
⑴明告(yù)梅者 ( ) ⑵绳天下之梅也 ( )
⑶以夭梅病梅为业( ) ⑷既泣之三日 ( )
18.(2分)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遏其生气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不抑耗其实而已
19.(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20.(3分)作者以“病梅”喻 ,采用 的写法。抒写疗梅治梅的愿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 。21世纪教育网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1—24题。(9分)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③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疕疡:疮。④蚩(chī):傻,无知。⑤翦翦:小气的样子。
21.(2分)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字 ,本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
22.(2分)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
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C.清,蚩妄人也。
D.虽不能立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23. (2分)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24.(3分)柳宗元高度赞扬宋清的经营思想与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请结合文章说说,宋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二、写 作(40分)
25.作文(4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平静地生活。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金山中学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阅 读 (60分)
(三)(6分)11.①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③七叶饵汉貂(左思《咏史》)
④随意春芳歇(王维《山居秋暝》)
⑤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⑥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⑦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⑧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5题。(7分)
12.(1分)[xián]
13.(1分)七言绝句
14.(2分)(B)
15.(3分)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1分)前两句写旱情严重,百姓心急火燎,吹奏箫管,表演歌舞祈求龙王赐雨;后两句写几处豪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却担心阴雨使乐器受潮,坏了兴致。(1分)百姓的殷忧不幸与豪门的荒戏闲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豪门贵族的义愤,深刻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1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20题。(15分)
16.(2分)龚自珍,清。
17.(4分)⑴明告(yù)梅者 ( 鬻 ) ⑵绳天下之梅也 ( 约束 )
⑶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夭,使弯曲 ) ⑷既泣之三日( ……之后,已经)
18.(2分)B
19.(4分)①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21世纪教育网
②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惨烈到了这个地步啊!
20.(3分)被扭曲的人性和被摧残的人才(1分),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1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1分)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1—24题。(9分)
21.(2分)子厚,《种树郭橐驼传》。
22.(2分)(D )
23. (2分)( B )
24.(3分)结合文章(1分)谈到任意一点即得分(2分)
宋清经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医药经营者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表现为坚持药品质量优良、一视同仁优质服务、让利于民与社会救助、在获得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实现赢利最大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这种终身坚持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最大化,于国于民于己有利,正是宋清成功的秘诀所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