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3 19: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通过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依据“589年”“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等关键词,我们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南北朝对峙形成 B.杨坚建立了隋朝
C.陈后主建立陈朝 D.隋灭陈统一全国
2.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改革制度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注重吏治
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5.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据此判断这段文字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
A.华夏摇篮 B.春秋霸业 C.大唐祖庭 D.隋朝统一
6.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  )
A.重视农业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
7.对武则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她“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后者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主张勤俭节约 D.使社会继续发展
8.“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  )
A.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
C.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
9.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唐朝经济繁荣 B.盛唐民族关系和谐
C.盛唐社会风貌 D.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10.“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材料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材料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11.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12.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发掘中,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  )
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C.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1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强。这直接导致了(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14.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哪项与关键词“黄巢”“转战南北”“唐朝统治腐朽”等联系紧密(  )
A.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推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攻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
15.五代十国是五代(907—960年)与十国(902—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二、非选择题(16题24分,17题15分,18题16分,共55分)
16.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6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这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有何用途?(6分)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材料四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摘编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四中的“公主”是谁?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日本不断派使节到中国来,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19次,实际到达唐朝的有15次。遣唐使的官员有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其余成员有留学生、留学僧、工匠、水手等。646年,日本仿照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了大化改新。
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文化对日本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竺摩揭陀国”是指今天的哪个地区。请从材料二中提炼出有效信息。(4分)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关系的特征。(5分)
18.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七年级同学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请你参与答题。
(1)【书画艺术】下面是唐代两幅书画作品,请分别写出其作者。(4分)
 
(2)【诗歌风尚】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面的唐诗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盛”和“衰”?(6分)
 
(3)【建筑申遗】如果为下面的建筑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请任选其中一个并陈述入选的理由。(6分)
 
答案
一、1.D 2.C 3.D
4.B 隋朝末年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由于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故B符合题意。
5.C 6.A 7.D 8.A 9.C 10.D 11.B
12.A 根据材料“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出土文物反映出当时中外贸易往来频繁,A项正确。
13.B 点拨:由材料可知,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强,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故选B。
14.C
15.D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五代十国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故选D。
二、16.(1)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答出两点即可)
(2)图一是曲辕犁,用来耕地。图二是筒车,用来灌溉田地。
(3)制度: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4)文成公主。积极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唐蕃关系的友好发展。
17.(1)政治制度、建筑技术、文字、书法艺术、天文历法等。(答出三点即可)
(2)地区:印度半岛。信息:唐朝时期中国与印度半岛交往频繁。
(3)开放与交流。
18.(1)颜真卿、吴道子。
(2)盛:统治者提倡节俭;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科举制度完善;对外交往活跃等。衰:统治腐朽;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等。
(3)示例一:赵州桥。理由: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示例二:隋朝大运河。理由: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