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2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2的乘法口诀。
2、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3、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贴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景
1、以对口令、开火车的形式复习5的乘法口诀。
2、同学们,你们在家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吗?都做哪些家务活?小明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你们看他在家里做些什么?(出示挂图)。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看一看。
仔细观察,说一说小明在做什么?在帮助家长摆筷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人一双筷子也就是2根,1双=2根)
他是怎样摆的?(两根两根的摆的。)
2、摆一摆。
(1)如果家里只有一个人吃饭需要几双筷子,是几根呢?
一双筷子也就是两根。
换句话说,一双筷子就有1个2根,两双、三双呢……需要几根筷子?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数数一共用了多少根筷子?
(2)根据摆的过程,把数填写在表格中。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学生自己完成表格)
(3)全班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方法1:我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来的.(贴图演示摆筷子)。
方法2:我是两个两个加出来的,筷子的根数一个比一个多。
方法3:连加太麻烦了,几双筷子也就是几个,如:1个2是2,2个2是4、3个2是6……可用乘法算式。
方法4:我先根据二五一十这个口诀确定出5双筷子有十根,再连加、连减算出其他的筷子根数。
3、试一试。
你能根据编5的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商量)
(1)学法指导,尝试编第一句:1×2=2或2×1=2口诀:一二得二。
说一说是怎么编制乘法口诀的?
先看有几个2,再计算等于几,最后将语言简化,使之顺口。
(2)尝试独立思考,编制2的其他乘法口诀。
(3)将编制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
(4)组织全班汇报。板书。
4、记一记。
(1)按顺序齐读2的乘法口诀。
(2)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师:读一读你发现2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学生自由回答)
生:每相邻两句之间的积相差2。
(3)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很快背下2的口诀吗?(学生自由背口诀)
(4)按顺序记一记、背一背。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1)一人说乘法口诀,如:二九十八,另一人说算式,如:2×9=18或9×2=18
(2)请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圈一圈。
出示书P32数字图,圈出2与1、2……9相乘的得数,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圈出的都是双数,其余的都是单数。
3、算一算。
独立完成P33页第1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集体评讲,讲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四、拓展性学习
1、我们人的身上有没有关于2的乘法问题?
如:一个人两只手,4个人几只手?
一个人两只眼睛,7个人几只眼睛?
一个人两只耳朵,6个人几只耳朵?(学生提问互相回答)
2、思考题:幼儿园给5位小朋友分水果,每人1个苹果、2个梨,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呢?
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后,用学具代替水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5×1+2×5=15(个)。
变式练习:每人分5个苹果,9个梨,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呢?
5×5+9×5=70(个)。
3、全班反馈。
五、总结
谈谈你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得四
3个2 2×3=6 二三得六
4个2 2×4=8 二四得八
5个2 2×5=10 二五一十
6个2 2×6=12 二六十二
7个2 2×7=14 二七十四
8个2 2×8=16 二八十六
9个2 2×9=18 二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