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 - 平均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情境导入
1、比赛背口诀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做个课前热身活动,我们来个小比赛,谁能熟练的背诵9的乘法口诀到前面来,比一比谁背得更好一些。
2、其他同学评判,你觉得他们背的怎么样。
3、分奖品
老师这里有4个本子,想奖给这两位同学,大家觉得我可以怎样分?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物品的知识。板书“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平均分
(1)森林里的小动物也遇到了分食物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请看图,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我们先来解决最简单一个问题好不好,2只熊猫6个竹笋,你都可以怎样分呢?下面请同学们动脑思考,同桌之间交换一下想法,说说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请同学们说说你都可以怎么分?
(4)生交流师课件演示,有三种分法1和5,2和4,3和3。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就公平,其他的分法就不公平,这个词很重要,一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份同样多,那么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你觉得叫什么好呢?
(5)小结认识平均分。数学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平均分,像这样大家认为很公平的,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
(6)说一说,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平均分?同桌互相说一说。
2、“辨”平均分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一,辨一辨哪些是平均分?全做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颗星星。
3、“问”平均分,用平均分提问题
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竹笋的,你能完整的说出来吗?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3个。接下来我们来看小猴分桃子,你能像刚才一样用平均分提一个问题吗?(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
4、“分”平均分
那么应该怎样分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分一分,每组同学桌子上都有12个卡片,每次一个人负责分,把12个卡片平均分给其他三人,看谁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分)。
交流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几个?大屏幕演示按次序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
我们把结论完整的说一遍: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5、“理”平均分
(1)刚才我们同学在分的过程中,分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同学分得快,有的同学分得慢,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老师来问你12是什么?(总数)3只猴子的3是什么?(份数)问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问的是什么?(每份)这是平均分的一种。
(2)接下来我们来看小兔分萝卜和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读一读,每个问题读三遍,想一想这两个问题应该怎么分?还用一个一个地分吗?为什么?(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指的是什么?(每份)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动手分一分。
(3)说一说你们分的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4只小兔。课件演示,你是这样分的吗?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松鼠。每次拿5个松果,我们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课件演示。
(4)你能告诉老师24、6、4分别指的是什么吗?15、5、3呢?板书总数,每份,份数。
(5)小结,知道总数和每份,问份数,这是平均分的另一种。我们来比较一下,同样都是平均分,为什么第一种要强调平均两个字而第二种没有平均分两个字呢?(知道了每份已经是平均分了,所以不用说平均两个字也是平均分。)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你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课堂练习二
1、说说哪种是平均分?
2、圈一圈,分一分,把10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个蛋糕。
3、圈一圈,填一填,8块蛋糕,每2块装一盒,可以装( )盒。
4、开放性练习题,有12个菠萝,每( )个装1袋,可以装( )袋?
5、巩固提升,我会动脑我最棒,12条鱼,
每只小猫分3条鱼,能分给( )只猫?
每只小猫分4条鱼,能分给( )只猫?
每只小猫分6条鱼,能分给( )只猫?
想得最快的同学,你能把你想的很快的秘诀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后面我们还会继续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构建框架
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平均分)
平均分有两种形式。平均分最公平
板书设计
平均分(每份同样多)
总数 (平均)份数 求每份
总数 每份 求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