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 B. 6cm C. 5cm D. 4m
2.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F是DE的中点,CF的延长线交AB于点G,若△CEF的面积为12cm2,则S△DGF的值为( )
A. 4cm2 B. 6cm2 C. 8cm2 D. 9cm2
3. 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4.如图,在△ABC中,∠A=60°,点D,E分别在AB,AC上,则∠1+∠2的大小为( )°
A. 140 B. 190 C. 320 D. 240
5.如图,∠B+∠C+∠D+∠E―∠A等于( )
A. 180° B. 240° C. 300° D. 360°
6.如图,∠CAD=40°,AD BC,CE平分∠ACB,则∠AOC为( )
A.100° B.105° C.110° D.115°
7.如图,在△ABC中,AD为中线,DE AB,DF AC,AB=3,AC=4,DF=1.5,则DE= ( )
A. 1.5 B.3 C.2 D.4
8.如图,在△ABC中,∠B=48°,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AEC等于( )
A. 56° B. 66° C. 76°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10.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 ____.
11.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外,其余的各内角和为2750°,则除去的角为 ,这个多边形为 边。
12.如图,△ABC中,∠A=40°,∠B=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_______度.
13. 如果将长度为a-2、a+5和a+2的三根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它的底边BC的长。
15.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分别交CD、AC于点F,E,求证:∠CFE=∠CEF.
16.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
(1)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垂足为F;
(2)若△ABC的面积为40,BD=5,则△BDE中BD边上的高为多少?
17. 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D⊥BC,∠B=64°,∠C=56°,
(1)求∠BAD和∠DAC的度数;
(2)若DE平分∠ADB,求∠AED度数.
18.(1)如图1,试探究其中∠1,∠2与∠3,∠4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2)用(1)中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AE、DE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外角∠NAD、∠MDA的平分线,∠B+∠C=240°,求∠E的度数.
19.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数量关系: ;
(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 个;
(3)在图2中,若∠D=40°,∠B=36°,∠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利用(1)的结论,试求∠P的度数;
(4)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20.等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
如图1,在Rt△ABC中,∠ACB=90°,BC=3,AC=5,CDAB,则CD长为 ;
如图2,在Rt△ABC中,AB=4,BC=2则△ABC的高CD与AE的比是 ;
如图3,在△ABC中,∠C=90°(∠A<∠ABC),点D,P分别在边AB,AC上,且BP=AP,DEBP,DFAP.垂足分别为点E,F,若BC=5,求DE+DF的值。
21.在Rt△ABC中,∠C=90°,点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点P是一动点,令∠PDA=∠1,∠PEB=∠2,∠DPE=∠a.
(1)若点P在线段AB上,如图①所示,且∠a=50°,则∠1+∠2= °
(2)若点P在边AB上运动,如图②所示,∠a、∠1、∠2之间的关系为 ;
(3)如图③,若点P在斜边BA的延长线上运动(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