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写作背景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个四十余丈宽的 “ 爱莲池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题解: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蕃淤濯亵鲜fán yūzhuó
xiè xiǎn 词语检测 夯实基础 教师范读
听清字音 把握节奏 体会感情情感诵读
读准字音
读对节奏
读出感情 合作翻译结合注释
疏通文意 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力求字字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② 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直接录用,不用翻译。
③ 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翻译倒装等特殊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④ 要把文言文中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⑤ 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的意义的词,可以不译。知识积累 助词,的
用在主谓之间,起
语法作用,不译
洗涤
表明是判断句式
……是……少
品读课文请你说说作者喜欢莲花哪些特点?品读课文生长环境 高洁 庄重
体态香气 正直 不攀附 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 清高 不可侵犯
洁身自好品读课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子曰:“君子坦荡荡.”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品读课文
背景回放
周敦颐的君子情怀
在周敦颐生活的时代,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人们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贪图富贵。周敦颐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由于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声名远播,每到一处都受到百姓衷心的爱戴和颂扬。他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托物言志作者是通过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品格高尚的人,同时表明自己在黑暗社会中,在腐败的官场里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临池而吟
思考: 作者独爱莲,又有多少人喜欢菊和牡丹?
鲜独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第八十一天,
凶狠贪婪远近闻名的督邮刘云来检查
公务。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戴整
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
邮。否则,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
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长叹一声
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
的俸禄,向这样的小人折腰。”说完,
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鲜独众正衬反衬小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 本文采用了衬托的写法。
小试牛刀:
有一位洛阳的同学在学了本文之后一直在为洛阳的牡丹打抱不平。他说:莲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称,牡丹也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美誉。周敦颐赞美莲花时为什么要贬损牡丹呢?
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这位同学展开一场辩论吧。
我爱莲花,
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兰花,
它清幽淡雅,
恰如外表淡泊,内心忠诚的朋友。
我爱松树,
它昂首挺胸,
恰如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军人。
我爱……
作业:
1. 续写两节诗。
2. 收集莲文化的材料。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