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单元教学--组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单元教学--组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0: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组合》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本单元包括排列与组合,其中排列和排列数公式、组合和组合数公式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学约需4课时,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排列的概念,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排列数和排列数公式,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组合的概念,第4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组合数和组合数公式,其中第1课时和第3课时属于概念课,第2课时和第4课时则是原理与规则课.
2.内容解析
排列与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其核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排列的本质就是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排成一列,需要将它们排序;组合的本质则是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作为一组,而不考虑将它们排序.
本单元是在计数原理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中抽取的对象抽象为元素,引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然后用字母表示排列数和组合数,并给出计算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公式.在此过程中,体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数学抽象,将分类、分步的计数表示为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数学模型,以及通过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便捷求出计数结果的数学运算.
排列与组合是两类特殊的计数问题,是两个计数原理的典型应用.排列组合与前后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排列组合可用于解决古典概型问题;在下一节中,二项式系数就是组合数;在后续学习中还可看到它们与概率论密不可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排列和排列数公式,组合和组合数公式.
二、单元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2)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
2.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1)通过解决实际的计数问题,能将问题中抽取的具体对象抽象为元素,从而将具体问题归纳为一般问题,得到排列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判断排列问题,发展数学抽象的素养.
(2)能在排列基础上给出排列数的定义和表示,并能区别排列与排列数.通过利用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排列问题,将所求排列数的结果归纳为一般形式,从而得出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求具体问题的排列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素养.
(3)通过解决实际的计数问题,能将问题中抽取的具体对象抽象为元素,从而将具体问题归纳为一般问题,得到组合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判断组合问题,知道组合问题与排列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发展数学抽象的素养.
(4)能在组合基础上给出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并能区别组合与组合数,通过利用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组合问题,由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得到所求组合数,再将具体结果归纳为一般形式,从而得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求具体问题的组合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素养.
三、单元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教学中,与推导排列数公式不同,推导组合数公式不仅需要将具体情况归纳为一般情况,还要研究组合与排列的关系,通过建立有关排列数与组合数的等量关系式得到组合数公式,学生对此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该紧扣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发现排列可以分为“先取元素分组,再对组中元素作全排列”两个步骤,从而得到“从个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等于“从个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取法数”与“将取出的个元素作全排列的排法数”的乘积,并认识到所得等式的两边是对同一个问题作出的两个等价解释.
在本单元,排列与组合的应用主要是综合运用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有关概念、公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需要正确选择计数原理,辨别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正确运用排列数公式或组合数公式,这些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例,强调围绕“所选元素是否与顺序有关”这一关键辨别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考虑应用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并正确运用排列数或组合数公式求出结果的过程,获得一些解题经验,学会分析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不同方法,并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推导组合数公式,以及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时(6.2.3组合)
(一)教学内容
组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的计数问题,得到组合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判断组合问题,知道组合问题与排列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合的定义.
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对象抽象为元素,得到组合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概念的引入
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这一问题与6.2.1节的问题1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师生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下列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1进行分析:
(1)问题1中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比较6.2.1节问题1与本节问题1中要完成的
“一件事情”,它们有什么异同?
(2)列出问题1的各种不同选法,与6.2.1节问题1的选法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是否与顺序有关?
设计意图:既检测了分析解决排列问题的情况,又在排列问题的基础上引出组合问题,为抽象得到组合的概念作准备.
2.概念的形成
问题2:如果将问题1的背景去掉,把被选出的同学叫做元素,那么还可怎样表述问题1?
你能将它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师生活动:如果学生作上述归纳有困难,可引导他们思考下列问题:
(1)在6.2.1节中,把问题1归结为“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意取出2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类似地,应该如何表述本节问题1呢?
(2)在6.2.1节中,把问题1和问题2推广为一般形式“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不同元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类似地,应该如何将本节问题1推广到一般情形呢?
在问题2的基础上,给出组合的定义:一般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作为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设计意图:类比排列概念的形成,从特殊到一般得出组合的概念.
问题3:你能说一说排列与组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
师生活动:可引导学生结合下列具体问题进行思考:
(1)列出6.2.1节问题1中相同元素的排列,这样的排列共有几组?
(2)对比本节问题1与6.2.1节问题1,它们所取的元素是否相同?它们与顺序是否有关?
本节问题1的组合个数与6.2.1节问题1的排列数有何关系?
(3)“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与“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追问:校门口停放着9辆共享自行车,其中黄色、红色和绿色的各有3辆,下面的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1)从中选3辆,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从中选3辆给3位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排列、组合的定义,抓住是否有“顺序”这个关键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举出不同的具体实例,并说明这些例子是否属于组合问题,通过这些实例增强对组合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组合与排列的实例,以及利用概念判断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厘清排列与组合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明确组合的概念.
3.概念的巩固
例平面内有4个点.
(1)以其中2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
(2)以其中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师生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关键是下面两个问题:
(1)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完成的“一件事情”是否与“顺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排列与组合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
课堂练习1 甲、乙、丙、丁4支足球队举行单循环赛.
(1)列出所有各场比赛的双方.
(2)列出所有冠、亚军的可能情况.
课堂练习2 已知平面内这4个点中任何3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写出以其中任意3个点为顶点的所有三角形.
课堂练习3 现有1,3,7,13这4个数.
(1)从这4个数中任取2个相加,可以得到多少个不相等的和?
(2)从这4个数中任取2个相减,可以得到多少个不相等的差?
设计意图:通过列出具体问题的不同排列或组合,帮助学生巩固并明确组合的概念.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
(1)如何判断一个计数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2)如何求一个组合问题的所有组合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实例反思组合问题的抽象和解决,帮助学生明确组合的概念.
5.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第4,7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填空:多选题的正确答案可能是所提供选项中的一个或多个,一道有4个选项的多选题的答案种数可能有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