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本单元包括排列与组合,其中排列和排列数公式、组合和组合数公式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学约需4课时,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排列的概念,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排列数和排列数公式,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组合的概念,第4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组合数和组合数公式,其中第1课时和第3课时属于概念课,第2课时和第4课时则是原理与规则课.
2.内容解析
排列与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其核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排列的本质就是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排成一列,需要将它们排序;组合的本质则是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作为一组,而不考虑将它们排序.
本单元是在计数原理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中抽取的对象抽象为元素,引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然后用字母表示排列数和组合数,并给出计算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公式.在此过程中,体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数学抽象,将分类、分步的计数表示为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数学模型,以及通过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便捷求出计数结果的数学运算.
排列与组合是两类特殊的计数问题,是两个计数原理的典型应用.排列组合与前后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排列组合可用于解决古典概型问题;在下一节中,二项式系数就是组合数;在后续学习中还可看到它们与概率论密不可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排列和排列数公式,组合和组合数公式.
二、单元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2)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
2.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1)通过解决实际的计数问题,能将问题中抽取的具体对象抽象为元素,从而将具体问题归纳为一般问题,得到排列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判断排列问题,发展数学抽象的素养.
(2)能在排列基础上给出排列数的定义和表示,并能区别排列与排列数.通过利用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排列问题,将所求排列数的结果归纳为一般形式,从而得出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求具体问题的排列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素养.
(3)通过解决实际的计数问题,能将问题中抽取的具体对象抽象为元素,从而将具体问题归纳为一般问题,得到组合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判断组合问题,知道组合问题与排列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发展数学抽象的素养.
(4)能在组合基础上给出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并能区别组合与组合数,通过利用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组合问题,由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得到所求组合数,再将具体结果归纳为一般形式,从而得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求具体问题的组合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素养.
三、单元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教学中,与推导排列数公式不同,推导组合数公式不仅需要将具体情况归纳为一般情况,还要研究组合与排列的关系,通过建立有关排列数与组合数的等量关系式得到组合数公式,学生对此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该紧扣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发现排列可以分为“先取元素分组,再对组中元素作全排列”两个步骤,从而得到“从个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等于“从个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取法数”与“将取出的个元素作全排列的排法数”的乘积,并认识到所得等式的两边是对同一个问题作出的两个等价解释.
在本单元,排列与组合的应用主要是综合运用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有关概念、公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需要正确选择计数原理,辨别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正确运用排列数公式或组合数公式,这些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例,强调围绕“所选元素是否与顺序有关”这一关键辨别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考虑应用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并正确运用排列数或组合数公式求出结果的过程,获得一些解题经验,学会分析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不同方法,并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推导组合数公式,以及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4课时(6.2.4组合数)
(一)教学内容
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组合数公式.
(二)教学目标
1.能在组合基础上给出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并能区别组合与组合数.
2.通过利用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组合问题,利用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得到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求具体问题的组合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合数公式.
难点:推导和应用组合数公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公式的引入
问题1:在6.2.3节中,我们通过列举数数的方式得到各问题的组合个数,但随着元素个数的增加,这样的方法就越来越烦琐了,是否能像排列一样,也能找到计算组合个数的公式,从而能便捷地求出组合个数?
师生活动:(1)为了便于表达和计算组合个数,类比排列数,教师同样可以先引入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把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
(2)用组合数符号表示6.2.3节问题1的组合数,并说明组合数与组合有何区别.
设计意图:结合已解决的具体问题,类比排列数给出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并与相似的组合概念作对比,引入组合数公式.
2.公式的推导
问题2:前面已经提到,组合与排列有关系,我们能否利用这种关系,由排列数来求组合数呢?
追问(1):(1)我们知道,可以利用排列数公式求出6.2.1节问题1的排列数,那么能否在此基础上求出与之有关的6.2.3节问题1的组合数呢?
(2)能否用与(1)同样的方法,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
师生活动:我们已经知道,6.2.1节问题1中相同元素的排列有3组,每组的排列数是2,即排列数;而6.2.3节问题1中的每一组都对应着6.2.1节问题1中相同元素的一组排列,且组合数.这样,我们利用“元素相同、顺序不同的两个组合相同”“元素相同、顺序不同的两个排列不同”,以“元素相同”为标准,建立了排列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求得了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并且.
追问(2):依据求组合数和的方法,如何求组合数?
师生活动:求“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可以看作由以下两个步骤得到:第1步,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共有种不同的取法.
第2步,将取出的个元素作全排列,共有种不同的排法.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有.因此,
.
这里,并且.这个公式叫做组合数公式.
追问(3):由还可以得到组合数公式的什么形式?
师生活动:因为排列数公式有两种形式,由可以得到组合数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排列数求出具体问题的组合数,由具体到一般,用同样的方法得组合数公式.
3.公式的辨析
问题3:上述组合数公式有什么特点?使用公式需要注意什么?
师生活动:在解决问题3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与排列数公式比较,二者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2)在求组合数时,应该如何选择两个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公式,把握公式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记忆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并规定.
4.公式的应用
例1 计算:(1);(2);(3);(4).
师生活动:在完成例1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比较用不同形式的组合数公式和结论求上述各题,你对公式和结论的选择有什么想法?
(2)分别观察例中(1)与(2),(3)与(4)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和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公式求组合数,以把握公式的结构,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课堂练习1 先计算,然后用计算工具检验:
(1);(2);(3);(4).
课堂练习2 求证:.
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组合数公式进行运算和证明,促进学生记住公式,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
例2 在100件产品中,有98件合格品,2件次品.从这10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
(1)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
(2)抽出的3件中恰好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3)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师生活动:在完成例2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这是一个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2)应该根据什么计数原理解决问题?
(3)能否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方法?
(4)能否归纳求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及时巩固组合数公式,形成解决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堂练习3 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现要从中选3门成绩.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如果物理和化学恰有1门被选,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如果物理和化学至少有1门被选,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进一步巩固公式,熟悉解决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素养.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一个组合问题,并结合问题说明组合与组合数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3)如何解决组合问题?应用组合数公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形式,明确组合数的概念,回顾组合数公式的推导,总结解决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
6.布置作业
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从教科书习题6.2的第2,6,10,12,13,15,16题中选择合适的题目.
(五)目标检测设计
填空:现要将10名队员分为甲、乙两支各5名的队伍,然后安排去参加3场比赛.如果每场比赛只需安排一支队伍参加,那么所有可能参赛的情况种数为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组合数概念的了解和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