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单选题
1.(2022·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幼苗生长 B.机器人扫地 C.母鸡下蛋 D.猎豹追捕羚羊
2.(2022·安徽宿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2022·安徽安庆·七年级期末)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迎来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学生,她是一位女生,名叫华智冰。她的智商和情商超高,不仅颜值出众,还很有艺术细胞,能绘画,能题诗,还能创作音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她是生物,因为她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她是生物,因为她有超高的智商和情商
C.她不是生物,因为她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D.她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2022·安徽宿州·七年级期末)下列生命现象与“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一生命现象属于同类型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
5.(2022·安徽六安·七年级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6.(2022·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7.(2022·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此情景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为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需要获取食物和能量
8.(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老舍在《北平陷落》中写到“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
A.具有繁殖和生长的特性 B.能进行呼吸
C.具有遗传的特性 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9.(2022·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新冠病毒 B.大肠杆菌 C.桃树 D.兔子
10.(2022·安徽宿州·七年级期末)生物都能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蜻蜓点水”体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具有应激性 B.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 C.生物能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1.(2022·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珊瑚虫的口周围长有许多小触手,用来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这主要体现了珊瑚虫的哪项生命特征( )
A.需要营养 B.繁殖 C.排出废物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2.(2022·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3.(2022·安徽淮北·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14.(2022·安徽淮南·七年级期末)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 泥土 光线 温度
纸盒的左半侧 10只 湿土 明亮 20℃
纸盒的右半侧 10只 湿土 阴暗 30℃
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
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15.(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蟹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捕食 D.寄生
16.(2022·安徽六安·七年级期末)“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青虫←燕子 D.植物←青虫←燕子
17.(2022·安徽铜陵·七年级期末)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A.农民 B.农作物 C.耕地 D.耕牛
18.(2022·安徽亳州·七年级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9.(2022·安徽六安·七年级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0.(2022·安徽宿州·七年级期末)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包含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生物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整个地球可以看作生物圈
二、判断题
21.(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
22.(2022·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蚁穴溃堤”这句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可对环境造成影响。( )
23.(2022·安徽宿州·七年级期末)仙人掌的叶变成刺,适应于干旱的生活环境( )。
24.(2022·安徽六安·七年级期末)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2·安徽宿州·七年级期末)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鼠妇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______: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
(3)制订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干沙土、湿沙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边放上______,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______。这样在铁盒中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_两种环境。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实验。
(4)实施计划;全班分为8个组进行实验,实验后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5)得出结论:_________。
(6)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
26.(2022·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科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______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提出假设______。
(3)制定计划∶①采用______实验来证明某一因素是否会造成影响。
②设计这类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变量只能有______。(填“一个”或“多个”)
③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必须______(填“一样”或“不一样”)。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7.(2022·安徽滁州·七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鼠妇数量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设计可知,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其他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A装置与B装置形成___________实验,其中A装置是___________组。
(4)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2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2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___________值为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根据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只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2分钟后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6)实验结果发现在光处的妇数量比在阴处的限妇数量少,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对鼠妇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28.(2022·安徽铜陵·七年级期末)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部分。
(2)牛与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
(3)细菌、真菌能将牛和草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__。
(4)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9.(2022·安徽亳州·七年级期末)图1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______。
(2)图1表示的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3)图1的生态系统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4)若图2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5)荒漠生态系统与左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更______(填“强”或“弱”)。
30.(2022·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在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中,昆虫以草为食,青蛙以昆虫为食。三者的相互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图CBA中各长方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上述三种生物的数量,长方形面积越大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所代表的生物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
(2)如果草被大量破坏,那么开始一段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3)生物为了获取______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图示中的生物若要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阳光、空气、水等______部分和______者。
(5)一般情况下,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___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31.(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
(2)图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______。
(3)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______。
32.(2022·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________者和________者,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的禾谷类属于________。
(3)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4)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________(填“多”或“少”)。
(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最后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幼苗生长,说明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正确; 机器人扫地,不具有生物特征,不是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B错误;C. 母鸡下蛋,说明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 猎豹追捕羚羊,说明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D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解题关键。
2.B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的是鸟类的生殖现象,错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红豆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形成的),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的是自然现象,错误。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动物的群聚现象,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3.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机器人不具有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C正确。
故选C。
4.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螳螂捕蝉,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错误。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都能遗传,B错误。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C错误。
D.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朵朵葵花向太阳,也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阳光)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不属于生物特征,A错误。
B.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C错误。
D.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生长和繁殖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特性,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命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7.生物都由遗传和变异现象。
【详解】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符合题意。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应该体现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⑧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
【详解】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鸟儿)能对外界刺激(声音)作出反应(起飞)的特征。
故选C。
8.C
【分析】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详解】A.瑞宣长的像父亲,这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A错误。
B.生物能进行呼吸,例如,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动物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错误。
C.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瑞宣长的像父亲,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特性的特征,C正确。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例如,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动物通过排汗、排尿等方式,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符合题意。
BC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桃树属于植物,兔子属于动物,都有细胞结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是与繁殖有关的行为,这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基本特征,C正确。
故选C。
11.A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珊瑚虫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说明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种族的延续,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
D.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生物的普遍现象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详解】A、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A错误。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正确。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D错误。
故选C。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4.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泥土、光线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故选C。
15.B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的互惠互利,共生关系。B符合题意。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B
【详解】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A错误;
由诗句可知,题中食物链为:植物→青虫→燕子。植物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青虫是初级消费者,燕子是次级消费者,B正确;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CD错误。
17.B
【详解】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其中生产者指植物。农民不是生产者,所以A错误;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故B正确;耕地是非生物,故C错;耕牛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18.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解答。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生态系统只是水圈的一部分,而生物圈又包括水圈,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生态系统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而岩石圈又属于生物圈,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题解题关键。
19.C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较为干旱,缺乏高大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20.D
【分析】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据此解答。
【详解】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B正确;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不是整个地球。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生物圈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1.×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22.正确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详解】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3.正确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尽量减小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小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仙人掌的生长。
24.正确
【详解】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故题干说法正确。
25.(1)提出问题
(2)潮湿的环境中(“干燥的环境中”也对)
(3) 干沙土 湿沙土 干燥##潮湿 潮湿##干燥 对照
(4)减少实验误差
(5)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或“鼠妇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必须与第1小题对应)
(6)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分析】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
【详解】(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所以应该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潮湿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干燥地方没有看到,所以作出的假设为: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也可以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干燥的地方。假设一定要包含变量。不能假设无关条件。
(3)做对照实验时要保持单一变量,本道题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只能是湿度,在铁盒内一边放上干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湿土,这样在铁盒就形成了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两组的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且适宜。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4)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所以取全班各组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潮湿环境中的鼠妇数量多。可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6)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应该把鼠妇放到适宜生存的环境中。
26.(1)光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 对照 一个 一样 光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
提出问题:由于“科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
提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
制定计划:①采用对照实验来证明某一因素是否会造成影响。
②设计对照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变量只能有一个。
③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必须一样。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光。
27.(1)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2) 光 控制单一变量
(3) 对照 实验
(4) 平均 避免偶然性
(5)不正确
(6)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7)放回自然环境中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
本实验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次可以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2)
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A装置与B装置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设置A装置与B装置组成对照实验,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中实验组A是变量改变的玻璃板一侧,对照组是B变量没有改变的纸板一侧。B装置起到对照作用。因此A装置是实验组。
(4)
该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2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只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
(5)
该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2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6)
实验结果发现在光照处的鼠妇数量比在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少,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有影响。
(7)
学生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有关鼠妇的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正确处理的方法是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28. 非生物 捕食 分解者 自动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牛以草为食,所以牛与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3)细菌、真菌能将牛和草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9.(1)草
(2)5
(3)鹰
(4)蛇
(5)弱
【分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
(1)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图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草。
(2)
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
(3)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4)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别代表鹰、蛇、鼠、草,故乙对应的生物是蛇。
(5)
荒漠生态系统与图中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更少,营养结构更简单,荒漠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弱。
30.(1) 草 昆虫 青蛙
(2)减少
(3) 营养 A→B→C
(4) 非生物 分解
(5)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递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一般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所以A是草,B是以草为食的昆虫,C是以昆虫为食的青蛙。
(2)
草是生产者,为昆虫、蛙提供食物和氧气,因此如果草被大量破坏,那么开始一段时间内由于缺少食物,昆虫的数量会减少,青蛙的数量会减少。
(3)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而生物为了获取营养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用字母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A→B→C。
(4)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示中的生物若要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5)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1.(1)绿色植物
(2) 四##4 食物网
(3)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4)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1)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2)
图中含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麻雀→鹰;绿色植物→蚱蜢→麻雀→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题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4)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2.(1) 非生物 消费 分解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2)生产者
(3) 3 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4)多
(5)鹰
【分析】(1)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1)
一个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画出细菌和真菌。
(2)
禾谷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
图中有3条食物链: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禾谷类→吃草籽的鸟→鹰;禾谷类→兔→鹰。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4)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的生物数量越多,植物属于生产者,营养级最低,食草动物的营养级比植物高,食肉动物的营养级比食草动物高,故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的数量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肉动物数量多。
(5)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生物的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越多,鹰的营养级最高,故鹰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