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课件(共28张PPT)+教案+朗诵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课件(共28张PPT)+教案+朗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0:02:05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12课《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4.领会词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2.赏析词文,理解词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文中典故的含义。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词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学学习的拉齐尼,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牺牲,年仅41岁。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而在拉齐尼生前,他守边护边的动人事迹已经在帕米尔高原上流传。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巴依卡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整整16年,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都留下了拉齐尼巡逻护边的身影。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今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感受戍边将士的情怀!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熟读词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1.听录音范读
2.个别读纠正
3.齐读巩固
4.自由读提升
(二)作家作品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文体知识简介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婉约派 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豪放派: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是成为了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三.译读诗词,感知大意
1.结合课下注释,同桌说说大意。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点拨】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是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 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三.研读诗词,深入探究
1.男女生分别读上下片,概括内容。
【点拨】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
2.赏析感悟上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点拨】上片(1)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2)次句“托物寄兴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3)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着重渲染战时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戒备森严军事态势严重,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赏析感悟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点拨】下片;(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名句)二句赏析,全词的核心部分,用“勒石燕然”的典故写戍边将士久困孤城,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能归家还乡,只能借酒浇愁思乡与报国复杂矛盾心理。(2)“羌管悠悠”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刻画寒夜戍守的艰辛。(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赏析,互文手法,写将军和士兵们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归而愁白了头发,流下了悲伤的泪水,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这句总束全词,情调极为苍凉悲壮,震撼人心。
四.赏读诗词,写作鉴赏
(1)意境雄浑,格调悲壮。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形象生动鲜明,意境雄浑苍凉。
(2)以景传情,烘托气氛。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边塞景象。是为下阕抒情蓄势,下阕的抒情是通过全词景物描写、气氛的渲染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更显苍凉悲壮。
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点拨】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2.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3)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3.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点拨】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4.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
5.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6.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B 【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9.把《渔家傲》赏读有误的一项的序号( )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但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战士,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边地,也不免流下了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觉到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我们,这就是作家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15.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6.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17.把《渔家傲》赏读正确的一项(B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共28张PPT)
12 渔家傲。秋思。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学学习的拉齐尼,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牺牲,年仅41岁。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而在拉齐尼生前,他守边护边的动人事迹已经在帕米尔高原上流传。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巴依卡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整整16年,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都留下了拉齐尼巡逻护边的身影。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今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感受戍边将士的情怀!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新知讲解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新知讲解
婉约派 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知讲解
豪放派: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是成为了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zhàng
qiāng
mèi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
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军中的号角。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荒漠上的烟。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未经过过滤的酒,浑浊、质量不好的酒。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比喻夜深寒重。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出征的士兵。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是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 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


合作探究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塞下秋来风景异
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




(2)衡阳雁去无留意
次句“托物寄兴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着重渲染战时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戒备森严军事态势严重,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合作探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名句)
赏析:全词的核心部分,用“勒石燕然”的典故写戍边将士久困孤城,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能归家还乡,只能借酒浇愁思乡与报国复杂矛盾心理。
合作探究
“羌管悠悠”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刻画寒夜戍守的艰辛。
(2)羌管悠悠霜满地
合作探究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互文手法,写将军和士兵们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归而愁白了头发,流下了悲伤的泪水,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这句总束全词,情调极为苍凉悲壮,震撼人心。
合作探究
(1)意境雄浑,格调悲壮。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形象生动鲜明,意境雄浑苍凉。
合作探究
(2)以景传情,烘托气氛。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边塞景象。是为下阕抒情蓄势,下阕的抒情是通过全词景物描写、气氛的渲染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更显苍凉悲壮。
上片写景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片抒情
燕然未勒
思乡爱国
壮志未酬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家万里—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秋思

板书设计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3)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4.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 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