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综合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电子层最多只有s、p、d、f四个能级
B.用n表示电子层数,则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C.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分布图就是原子轨道
D.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Zn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
B.Fe2+的电子排布式:[Ar]3d6
C.C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D.HClO的电子式: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KF是离子化合物,HF为共价化合物
C.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D.PCl3和NF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4.某物质的晶体内部一个截面上原子的排布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A2B B.AB
C.AB2 D.A3B
5.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正三棱柱),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 )
A.1∶4∶2 B.2∶9∶4
C.3∶8∶4 D.3∶9∶4
6.美国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四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
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C.“纳米车”是一种分子晶体
D.C60熔点比金刚石熔点高
7.X、Y、Z 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 4,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 3 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Y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Y>Z
C.第一电离能:Y>Z
D.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8.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 g 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
B.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4NA
C.18 g冰中含有的氢键数目为4NA
D.1 mol CO2晶体中C==O键数目为2NA
9.已知硼砂的构成为Na2[B4O5(OH)4]·8H2O,其阴离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硼砂中含有氢键
B.硼砂中B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硼砂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D.硼砂中存在配位键
10.[Zn(CN)4]2-在水溶液中可与HCHO发生反应生成[Zn(H2O)4]2+和HOCH2C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
B.1 mol HCHO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3NA
C.HOCH2CN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D.[Zn(CN)4]2-中Zn2+与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结构可表示为
11.某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物质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
B.该物质的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配位键两种作用力
C.该物质是一种配合物,其中Ni原子为中心原子
D.该物质中C、N、O原子均存在孤电子对
12.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主要是由于奶粉中含有毒的伪蛋白——三聚氰胺,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所有氮原子均采用sp3杂化
B.一个分子中共含有3个π键
C.它属于极性分子,故极易溶于水
D.它的微粒之间以金属键结合
13.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xFey(CN)6],经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发现,其晶体中阴离子的最小结构单位如图所示。它的结构特征是Fe3+和Fe2+互相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CN-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y=1
B.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呈+1价
C.M的离子可能在立方体的体心位置
D.与每个Fe3+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N-有3个
14.“冰面为什么滑?”,这与冰层表面的结构有关(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好,高温下也很难分解
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
D.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断裂,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使冰面变滑
15.我国科学家曾合成如图所示的离子化合物,该物质由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构成,其中有两种10电子离子和一种18电子离子。X、Y、Z、M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均不在同一族;X是半径最小的元素,Z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的电负性大于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于Y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强氧化性
C.元素第一电离能:Y<Z
D.在该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键
16.元素X的某价态离子Xn+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n+的核外电子数为19
B.该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3∶1
C.Xn+中n=1
D.晶体中每个Xn+周围有2个等距离且最近的N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8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一些特有性质的研究正受到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工业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
氯化铁溶液用于检验食用香精乙酰乙酸乙酯时,会生成紫色配合物,其配离子结构如图所示:
(1)此配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有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键 D.非极性键
E.配位键 F.氢键
G.σ键 H.π键
(2)此配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H2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微粒中键角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①CO2 ②SiF4 ③SCl2 ④CO ⑤H3O+
18.(12分)A、B、C、D、E代表五种常见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D与C可形成CD型离子化合物,元素E的基态原子的3d轨道上有2个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AB2分子中,中心原子A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化;1个AB2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π键和________个σ键。
(3)AB2形成的晶体的熔点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CD形成的晶体的熔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电子层符号为____________,该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为C、D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图,则该晶胞中含有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8分)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
的沸点比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______杂化。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aO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__ cm3。
20.(12分)二甲基亚砜()是一种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铬和锰等过渡金属卤化物在二甲基亚砜中有一定溶解度,故可以应用在有机电化学中。回答下列问题:
(1)铬和锰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2)已知:二甲基亚砜能够与水和丙酮()分别以任意比互溶。
①二甲基亚砜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酮分子中各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③沸点:二甲基亚砜________(填“>”或“<”)丙酮,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④二甲基亚砜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硫化锰(MnS)晶胞如图所示,该晶胞参数α=120°,β=γ=90°。
①该晶体中锰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锰和硫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1 nm和r2 nm,该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21.(12分)铁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金属,与氮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催化剂、磁流体、吸波剂等,与镧、锑形成的合金具有热电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Sb是与N同主族的第5周期元素,基态Sb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基态Fe2+核外占据最高能级电子的电子云有________个伸展方向。
(2)NH4NO2能为制备氮化铁提供氮源。
①1 mol NH4NO2中含有配位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NO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其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
③氮及其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则NO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La、Sb、Fe形成合金的立方晶胞中,Fe原子填入Sb原子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La和Fe的位置如图1所示;沿x、y、z轴的投影图中Sb的位置相同,如图2所示。
①L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Sb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晶胞参数为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模块综合试卷
1.B [在多电子原子中,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大,能级逐渐增多,能级分为s、p、d、f等,A项错误;用n表示电子层数,则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项正确;电子云就是用小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分布图(电子云)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子轨道,C项错误;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电子层、能级、轨道、自旋状态4个方面进行描述,D项错误。]
2.B [Zn是30号元素,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A错误;铁是26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故Fe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B正确;C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故其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C错误;HClO的电子式:,D错误。]
3.A [CO2、SO3分别是直线形和平面三角形,都是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KF是由钾离子和氟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HF为非金属元素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NH中氢离子含有空轨道,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Cu(NH3)4]2+中铜离子含有空轨道,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铜离子和氨分子能形成配位键,故C正确。]
4.B [观察题图可以看出,在A原子的周围有4个B原子,同样在B原子的周围有4个A原子,故A、B原子的个数比为1∶1,B项正确。]
5.A [根据均摊法,一个晶胞中粒子A的个数为6×=0.5,粒子B的个数为6×+3×=2,粒子C的个数为1,所以A、B、C三种粒子数之比为0.5∶2∶1=1∶4∶2。]
6.B [根据图像我们只能看到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四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由于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因此不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A错误;“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可以控制、操纵物质的分子,使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B正确;“纳米车”用一个有机分子和四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是微观粒子,并非晶体,C错误;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其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其熔点比金刚石熔点低,D错误。]
7.A [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为H、Li或Na;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则Y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Y为S;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则Z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据此解答。基态硫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故A正确;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稳定性:Z>Y,故B错误;Y为S,Z为O,第一电离能:Y<Z,故C错误;X为H、Li或Na,Y为S,H、Li或Na与S均可以形成化合物,其中硫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硫化钠和硫化锂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8.D [60 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1 mol,而1 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 mol硅氧键,故A错误;12 g(即1 mol)金刚石中含有1 mol C原子,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原子与4个C原子相连,每个C—C键为2个C原子所共用,C—C键数为2NA,故B错误;18 g冰的物质的量为1 mol,1个水分子形成4个氢键,每个氢键为2个水分子所共用,故18 g冰中含有的氢键数目为2NA,故C错误;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C===O键,故1 mol CO2晶体中含有C==O键的数目为2NA,故D正确。]
9.B [硼砂中的结晶水可以与[B4O5(OH)4]2-形成氢键,A说法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2个B原子形成4个σ键,这2个B原子采用sp3杂化,B说法错误;硼砂中[B4O5(OH)4]2-与钠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B4O5(OH)4]2-内部的原子间以及水分子内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C说法正确;[B4O5(OH)4]2-中有2个B原子形成4个σ键,其中有一个是B原子与OH-的O原子之间形成的配位键,D说法正确。]
10.C [Zn的原子序数为30,所以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A选项正确;1分子HCHO含2个C—H键和1个C==O键,共有3个σ键,所以1 mol HCHO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3NA,B选项正确;HOCH2CN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C为sp3杂化,—CN(—C≡N)中的C为sp杂化,C选项错误;[Zn(CN)4]2-中Zn2+与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Zn为sp3杂化,所以[Zn(CN)4]2-的结构可表示为,D选项正确。]
11.C [由物质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共价化合物,A错误;在该物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配位键、氢键三种作用力,B错误;由分子结构可知,该物质是一种配合物,其中Ni原子为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C正确;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分子中,C原子的4个外围电子都形成共价键,无孤电子对,D错误。]
12.B [从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可知,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NH2上氮原子采用sp3杂化,环上氮原子采用sp2杂化,A错误;由于分子结构对称,它为非极性分子,但—NH2能与H2O形成氢键,故能溶于水,C错误;三聚氰胺是分子晶体,微粒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D错误。]
13.B [Fe3+在立方体的顶点,每个Fe3+被8个晶胞共用,故每个晶胞中Fe3+的个数为4×=,同理每个晶胞中Fe2+的个数为,CN-位于棱上,每个CN-被4个晶胞共用,故每个晶胞中CN-的个数为12×=3,已知晶体的化学式为MxFey(CN)6,则y=2,晶体中的阴离子为[Fe2(CN)6]-,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晶体的化学式为MFe2(CN)6。综上可知,x=1,y=2,A项错误;因为有阴、阳离子,故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呈+1价,B项正确;若M的离子在立方体的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Fe(CN)3,C项错误;与每个Fe3+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N-有6个,D项错误。]
14.A [水分子的稳定性是由水分子内氢氧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与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无关,A错误;固态冰中,1个水分子与周围的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接,从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B正确;“准液体”中,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所以1个水分子与少于4个的水分子间距离适合形成氢键,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C正确;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被破坏,使一部分水分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造成冰面变滑,D正确。]
15.B [该物质由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构成,其中有两种10电子离子和一种18电子离子,且X、Y、Z、M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均不在同一族,根据图示可知,X为H、Y为O、Z为N、M为Cl,含有的离子为NH、H3O+、N、Cl-,据此解答。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明显高于O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如H2S等,故A正确;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具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由于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故元素第一电离能:O<N,故C正确;NH、H3O+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16.A [利用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N3-的个数为8×=1,Xn+的个数为12×=3,即晶体的化学式为X3N,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确定Xn+中n=1,由Xn+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知,Xn+为Cu+,其核外电子数为28,晶体中与Cu+等距离且最近的N3-有2个。]
17.(1)CDEGH (2)sp2、sp3 (3)NH
(4)①>④>②>⑤>③
解析 (1)在该配离子中含有C—O、C—H等极性键,含有C—C非极性键,O原子与Fe3+之间的配位键,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含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因此此配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有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σ键、π键。(2)该配离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中的碳原子形成3个σ键,C原子采取sp2杂化,而—CH3、—CH2—中的碳原子形成4个σ键,C原子采取sp3杂化,所以此配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2、sp3。(3)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水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NH。(4)①CO2是直线形结构,键角为180°;②SiF4为正四面体形结构,键角为109°28′;③SCl2中S采用sp3杂化,为V形结构;④CO中C采用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结构,键角为120°;⑤H3O+中O采用sp3杂化,为三角锥形结构,③中2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较大,使得③中键角小于⑤,同理⑤中键角小于②,因此键角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⑤③。
18.(1)3d24s2 (2)sp 2 2 (3)低于 CO2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NaCl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通常情况下,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 (4)M 9 (5)4 4
解析 A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A为C;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O;C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C为Na;D与C可形成CD型离子化合物,且A、B、C、D、E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则D为Cl;元素E的基态原子3d轨道上有2个电子,则E为Ti,据此解答。(1)T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2)CO2分子为直线形,中心原子C采用sp杂化;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π键和2个σ键。(4)Cl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层是第三电子层,符号为M,该电子层有9个原子轨道。(5)由晶胞结构可知,Na+为黑球,Cl-为白球,该晶胞中Na+位于棱上和体心,个数为1+12×=4;Cl-位于顶点和面心,个数为8×+6×=4。
19.(1)2 (2)O—H键、氢键、范德华力 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sp3 (4)
解析 (1)氧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3)H3O+中O原子为sp3杂化。(4)以1个晶胞为研究对象,1个晶胞中含有4个Ca2+、4个O2-,根据m=ρ·V,则×4 g=a g·cm-3 ×V,V= cm3。
20.(1)6∶5 (2)①sp3 ②O>C>H ③> 二甲基亚砜相对分子质量大,因此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大,沸点较高 ④二甲基亚砜与水均为极性分子,且能够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3)①4 ②
21.(1) 5
(2)①NA(或6.02×1023) ②V形 sp2 ③N>O>C 基态N原子的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O原子半径小于C原子半径 ④Π (3)①12 ②
解析 (1)由题给信息知,Sb为第5周期ⅤA族元素,则基态Sb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基态Fe2+核外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填充在3d能级,其电子云有5个伸展方向。
(2)①NH中含有1个配位键,则1 mol NH4NO2中含有配位键的数目为NA(或6.02×1023)。②NO中N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1,空间结构为V形,其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③与氮同周期的相邻元素为C、O,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其原因为基态N原子的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O,O原子半径小于C,第一电离能大于C。④NO与O3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O3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故NO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
(3)①由题给信息和晶胞结构知,每个晶胞中含有2个La原子、8个Fe原子、24个Sb原子。L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Sb原子数目为12。②晶体密度为=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