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三单元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三单元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4 14: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九课20世纪以来
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各类国家经济状况
2.掌握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人类生活
3.掌握国际金融发展方便人类生活
4.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九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1)一战前
①时间:20世纪初
②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③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 1.3 1.9 8.1 4.6
项目 英 法 美 德
面积 (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位次 1 2 5 4
④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一战后
1.苏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立
①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③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1921-1928
④斯大林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1936年
特点: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
表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成就:1937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表现:银行倒闭;企业倒闭;
市场萧条; 生产锐减;
失业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④应对措施:国家干预经济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④影响:引发二战
③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二战后
1.战后西方经济快速发展
A原因: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福利政策;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兴产业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
极大提高了各部门的生产效率
③国际经济旧秩序
B局限性:经济危机发生
a原因:基本矛盾仍存和经济全球化影响
50初西方经济恢复
50-70年代经济黄金时期
70年代经济滞胀
80年代经济复苏
90年代经济繁荣
08年经济衰落
b表现:①70年代经济滞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950-1973 1974-1982
GDP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70年代西方经济滞胀的原因是什么?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直接原因:石油危机引发
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①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货币贬值
股市下跌
企业倒闭
思考:西方经济政策如何调整?
①16-18世纪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
②工业革命时期推行自由主义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推行垄断资本主义
④大危机时期开始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⑤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混合经济模式
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
①二战后初期经济迅速恢复
②五六十年代经济问题突出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导致效率低下
③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坚持苏式体制而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而失败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改革导致地方分裂势力壮大等
④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1989年开始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小结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斯大林模式
战后经济改革
余粮收集制
有利于战争胜利;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危机
粮食税;租让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强大,赢得二战。比例失调,生活水平较低。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
赫、勃、戈改革失败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直接过渡,超越生产力水平
间接过渡,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有利有弊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①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③曲折探索:“三面红旗”和调整国民经济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曲折: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前进: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任务完成
意义:奠定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上: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鲜明特色:改革开放1978
②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
③经济状况:飞速发展
2010年GDP41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21年GDP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稳居世界第二
4.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
①政治前提:民族独立
②首要目标:经济独立
③发展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
④经济成果:60至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⑤受阻原因:
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
⑥斗争目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 21世纪以来
1.世界经济形势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和依存加深
实质: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存在问题:
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①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②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思考: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3)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5)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
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1建立的原因:
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①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②二战的教训: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③经济格局的变化:西欧衰落美国膨胀
2建立:关贸总协定成立
①1947年23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②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③目的: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④性质:是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⑤特点:
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约束力不强,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不健全;
美国及西方占主导地位
⑥影响:
积极:促进了战后世界经贸的发展,
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奠定基础
消极:成为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上的强制措施
3.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
A原因:
①关贸总协定为世贸组织成立奠基
②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世界经贸发展要③求关贸总协定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B宗旨: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C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②自由贸易原则
②公平竞争原则
D影响:
①成员间关税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产品和服务成本不断下降,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②1997年签署《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使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③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12大类服务贸易
④推动了国际经贸发展,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⑤也为人们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⑦西方主导制定贸易规则又自己破坏规则;
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得到平等的发言权;
⑥标志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原因
①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竞争中把握主动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为全球提供诱人的大市场
2.过程
①复关申请1986
②谈判入关1995
③正式加入WTO 2001.12.11
3.影响:
①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③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给中国弱势产业产品带来冲击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多样化的经济合作方式促进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
劳务承包等相结合
②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
①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
②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1.原因:
①货币战等引发二战的教训
②英国衰落美国膨胀
③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立: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两挂钩一固定
美元与黄金挂钩:1美元等价1盎司黄金;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
4.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A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①宗旨: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②业务: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945年
①宗旨: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发展经济
②业务: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5.影响:
①积极:稳定国际金融和促进国际贸易
②消极:美元霸权便利经济扩张和世界霸权
6.瓦解:1973
①1971年美国放弃35美元换1盎司黄金
②1973年各会员国放弃本币与美元汇率固定
(2)20世纪90年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
1.主导趋势
①资本流动全球化
②金融市场一体化
③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主要表现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如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②不同金融机构业务界限被打破
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③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影响:
①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
②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1.表现:
①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②2010年中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③2015年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2016年人民币也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最初每特别提款权单位被定义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也是当时1美元的价值。
2.影响:
①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上的地位
②促进多极化趋势发展
③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4)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的普及
1.原因: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表现:
①70年代末自动取款机开始使用
②20世纪末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④人们利用网络终端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两大国际金融机构(IMF、WB)
电子金融和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世界贸易组织(WTO)
关贸总协定(GATT)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
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
与人类生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1964年进行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中,新增“贸易与发展”条款,规定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特殊优惠待遇,明确发达缔约方不应期望发展中缔约方作出对等的减让承诺。该条款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西方在全球化中主导地位动摇
C.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照顾
D.世贸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C
2.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终止黄金与美元的兑换。这一事件(  )
①美元丧失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的最大权重
②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③浮动汇率制被固定汇率制取代
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二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
A. “关贸总协定”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
B. “关贸总协定”存在着严重弊端
C. 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 D. 世界各国贸易壁垒不复存在
A
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 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B. 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C. 迥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
(某一种货币列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条件包括:该国或货币联盟的货物、服务出口额排名全球前列,并在国际上广泛交易、使用)以上变化反映出(  )
①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②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年 41.9 11.3 37.4 9.4 /
2016—2021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D
材料一:1900-1981年世界贸易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年份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材料二: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至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趋势:1900年后国际贸易不断下降;
1938年后国际贸易回升并迅速增长。
下降原因: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下降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加剧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⑤美国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
增长原因: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上升;
②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⑤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原因:①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②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弊端:①阻碍国内经济发展
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激化国内社会矛盾
④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
⑤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
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