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6:22: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初中语文九下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外国语学校
课名 《十五从军征》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语文(部编版) 章节 九下第六单元23课
课时 共 1 课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1.梳理诗歌大意,描绘、补充诗歌画面,体会主人公归家心情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主旨,了解乐府民歌关心民生疾苦、叙事性强的特点。
三、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已经能在诵读基础上基本读懂诗歌内容,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但结合不同类型的诗歌特点,领会诗歌意蕴,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乐府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本课将运用汉乐府民歌反应现实、关心民生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描绘、补充诗歌画面,体会主人公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主旨,了解乐府民歌关心民生疾苦、叙事性强的特点。 解决措施: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民歌,叙事性强,诗歌语言直白,通俗。所以想要学生在直白的语言中深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有些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补充画面从而让同学们进入情境当中,在情境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学过的乐府诗入手,勾连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对汉乐府诗歌的了解。 1.提问:我们学过的乐府诗有哪些? 2.播放乐府介绍微课。 1.勾连以往学过的知识,思考。 2.观看乐府微课并做好记录,复习乐府的相关内容。
初读 诗歌 整体 感知 扫清字、词、义障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情感基调。 1.要求一读:自由朗读,标注读不准的字音和节奏。 2.展示词语注释。 3.要求二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提问: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朗读、标注字音和节奏、思考,作答。
丰富 画面 体味 情感 1.通过描绘画面进入主人公生活的情境当中,促使学生理解主人公归家后复杂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叙事性强的特点。 1.提问:请你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描绘、补充画面,并体会老兵归家的心情。 2.教师做示范,描绘第一句画面,给出描绘画面的方法:立足本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丰富细节。 3.教师创造情景,学生根据情景朗读诗歌。并引出汉乐府民歌的第一个特点:叙事性强。 1.倾听理解。 2.记录描绘画面的方法,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描绘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记录汉乐府诗歌的特点之一:叙事性强。
结合 背景 探究 主题 1.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歌的主题。 2.帮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反应现实,关心民生的特点,为学生在赏析其他汉乐府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3.学生进入情境吟唱诗歌,体会战争和兵役制度带给老兵的心酸与悲苦。 1.提问:老兵为谁而哭,为何而哭?预设:为自己、亲人、时代而哭;兵役制度的残酷,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 2.展示背景资料,引出汉乐府民歌第二个特点:反应现实,关心民生。 3.带领学生走进老兵生活的时代,吟唱诗歌。 1.思考并回答。 2.进入情境,吟唱诗歌,体会战争带给老兵的心酸和悲苦。 3.记录汉乐府诗歌的特点之二:反应现实,关心民生。
对比 探究 拓展 延伸 课内延伸至课外,体会同类内容、主题诗歌,加深本首诗的理解,提升课外诗歌鉴赏的能力。 展示杜甫的《无家别》前6句。提问:《无家别》和《十五从军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情感方面都很多相似之处,请你任选一处说一说。 读《无家别》,回忆《十五从军征》内容及情感,思考,作答。
畅所 欲言 罗列 收获 梳理、明确本节课的收获。 发布任务:在互动公屏分享收获。 畅所欲言,盘点收获。
作业 巩固运用通过描绘画面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体会主人公情感的方法。 1.收集3句有关战争带给人们深重灾难的诗句。 2.根据本可学习的描绘画面的方法,预习《渔家傲·秋思》 描绘画面,并体会情感。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课题是《十五从军征》,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十五从军征》这节课教学设计与的思考。
一、运用命题思维设计教学内容
在这节课的筹备过程中,因为我们要以命题思维设计教学,所以就不得不去研究广州及其他各省市中考的诗歌鉴赏真题,在研究中发现,广州中考考点比较稳定,近几年多考察画面描绘、画面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他省市的题型较为灵活,会考察句意理解、手法的赏析,甚至是考察课外诗歌或课内外诗歌的对比分析。那么基于这些调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定为:梳理诗歌大意,描绘、补充诗歌画面,体会主人公归家心情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主旨。总的来说主要解决画面描绘和情感分析两个问题,不贪多。
二、利用体裁特点助力诗歌理解
《十五从军征》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这一课所选的诗歌类型多样,有古乐府、歌行、律诗、词、曲,把五篇不同类型的诗歌放在一课中我觉得教师在授课时,应该一定程度上渗透不同类型诗歌的典型特征。《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的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通俗、直白,所以想要学生深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就显得不那么容易。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也查阅了很多的文献,楚云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想象诗人当时的言行心理,还原出诗人的生活情境,从而感受他的情感波动,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既然语言通俗、直白,情感不好理解,那么就设置丰富画面,体会情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描绘画面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这样设置也恰好和广州中考考点的要求不谋而合。但是说到描绘画面,学生往往想到的就是简单的翻译诗句,很难营造出一种情境,所以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四丰富画面的方法策略:立足原句,抓关键词,发挥想象,丰富细节。以此作为支架,辅助学生描绘画面,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汉乐府民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反应现实,关心民生,这一点恰和这首诗歌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可以用汉乐府民歌反应现实,关心民生的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唱诵、读多种形式还原古诗课堂语文味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设置了根据情境,老师读独白,学生朗诵诗歌和吟唱诗歌的环节,既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汉乐府民歌叙事性强的特点,又可以通过多元的形式走进情境强化感受,还可以在以命题导向设计教学的课堂中,一定程度上增加古诗课堂的语文味。
四、待改进之处
在这节课结束以后,我也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描绘画面作为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只是展示了学生的优秀的导学案,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内外对比阅读环节中问题设置的不是很清晰,应该让学生先描绘《无家别》的画面,体味情感,再去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这样学生才能言之有物,并且能够让学生熟练运用课上学习的方法。另外就是由于线上课的限制,跟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通过观看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堂,我也掌握了更多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并将运用到以后的线上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