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单元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合并法)
《爬山虎的脚》主要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2、默读课文运用学习方法完善观察档案记录表:
第一步:读一读,找到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第二步:圈一圈,抓住关键词句。
第三步:说一说,你的观察感受。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长位置在茎上
脚是枝状,有六七根细丝
颜色是嫩红的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形状、数量
脚生长的位置
连续观察抓细微特点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发现 观察感受
叶 圣 陶 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学校操场北边、小院西墙、屋顶满是
处处都是,生长茂盛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脚的变化
观察档案记录表
颜色的变化;均匀铺在墙上;动态美。观察方法:连续观察抓变化、不同点
嫩红、嫩绿、绿的那么新鲜、朝下、铺、均匀、拂、漾
生长位置、形状、数量;颜色的变化;连续观察抓细微特点
长在茎上、六七根、细丝、嫩红、反面、蜗牛的触角
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完善观察档案记录表:
第一步:读一读,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往上爬的。
第二步:圈一圈,抓住关键词句。
第三步:说一说,你的观察感受。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抓动词
抓生长顺序
学习第四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学习第五自然段
抓脚的变化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2.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连续观察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发现 观察感受
叶 圣 陶 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学校操场北边、小院西墙、屋顶满是
处处都是,生长茂盛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脚的变化
观察档案记录表
颜色的变化;均匀铺在墙上;动态美。观察方法:连续观察抓变化、不同点
嫩红、嫩绿、绿的那么新鲜、朝下、铺、均匀、拂、漾
生长位置、形状、数量;颜色的变化;连续观察抓细微特点
长在茎上、六七根、细丝、嫩红、反面、蜗牛的触角
触、变、拉、贴、一脚一脚往上爬
连续观察抓动词、抓生长顺序
连续观察抓脚的变化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抓颜色、形状、生长位置等。
1、连续观察抓特点
2、连续观察抓变化
3、连续观察抓生长顺序
4、连续观察抓不同点
观察牵牛花的叶子的变化,运用学到观察方法试着把它写下来
今天我发现,牵牛花种子居然开始发芽了!嫩茎上的壳掉了,刚发芽的叶子是嫩黄色的,看上去很滑,我都不敢摸,生怕不小心把它们摸断了。过了一个星期,叶子变成嫩绿色,形状像爱心,又过了十几天牵牛花长到30里面高了,长前面的叶子已经变成墨绿色了,茎和叶子上长满了细小的绒毛,它开始爬藤了,嫩藤由直的变弯曲,用手摸上去很粗糙的感觉。过了一个多月,牵牛花已经爬得很高了,叶柄旁边就长出一朵朵花苞,过了几天就开出嫩红色的花,过了几天花就变成紫色了,漂亮极了!
1.推荐整本书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2.参考资料袋选择合适观察日记记录形式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