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4 14: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2分)
1.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比高纬薄 B.夏季比冬季厚
C.平原比高原薄 D.厚度大小与纬度无关
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减弱到达冰面的太阳辐射 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3.收集冰川水的最佳季节为(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4.2020年8月以来,美国西部多个州山火肆虐,在风力作用下,大火燃烧产生的烟雾席卷了整个美国大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美国山火会导致( )
A.对流层厚度变小 B.美国西海岸昼夜温差增大
C.臭氧层严重破坏 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下图示意某区域3月14日11时海平面等压线,读图回答问题。
5.此时B地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A、B、C、D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为某地区大气垂直分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赤道地区 B.北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中国北方地区
8.该层大气( )
A.流星、极光现象主要发生层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电离层分布在该层
D.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9.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据此完成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水汽和臭氧 B.二氧化碳和臭氧 C.氩和氖 D.水汽和杂质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左图示意天津市蔬菜研究所测得的大棚内外月平均气温变化,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利用的原理是( )
A.增强① B.增强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11.与外界相比,大棚内部( )
A.气温年较差较大 B.各月平均气温较低
C.气温年较差较小 D.各月平均气温较高
12.5~7月份,大棚温度低于外界温度,可能是因为( )
A.阴雨天气较多 B.棚顶覆盖降温 C.白昼时间较短 D.棚内通风透气
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城市热岛效应越发明显。在城市中心和周围地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发生气体交换。下图示意天津市某典型海陆风日2时和16时气温分布情况。
13.2时图中四个站点与市区大气交换作用最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16时天津东南部气温较其他地区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市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小 B.地势较低,山地冷空气下沉堆积
C.蒸发旺盛,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 D.濒临渤海,受海水调节作用显著
15.该日16时天津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海风强于陆风 B.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C.空气湿度减小 D.污染物向渤海扩散
16.下图为某城市11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该城市中心城区最可能位于( )
A.甲地附近 B.丁地附近 C.丙地附近 D.乙地附近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热量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8.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早春,华北地区农民利用人造烟幕预防“倒春寒”对果树的伤害,其原理是人造烟幕使(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20.同一地区“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高处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年3月3日,印尼著名的默拉皮火山剧烈喷发,其火山灰柱高达6000米。幸好接下来周边地区普降大雨,有效缓解了火山灰的空气污染。下面左图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火山喷发物的物质来自( )
A.地核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22.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其原因是(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3.霜冻多发生于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人们采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 )
A.逆辐射作用增强 B.吸收作用增强
C.反射作用增强 D.散射作用增强
下图为某地某时等压线与风向变化图(图中X、Y、Z为气压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排序为( )
A.Z>Y>X B.XY>Z D.Z25.图示风向变化所处的位置可能是( )
A.南半球近地面 B.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北半球高空
26.若该地位于成都市4000m高空,则此时成都市近地面的气温、气压状况为( )
A.冷高压 B.冷低压 C.热高压 D.热低压
27.下列有关各大气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尽管含量少,但却能够吸收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C.干洁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大,这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D.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示时刻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受大雾天气影响( )
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图中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2017年10月4日20时左右,我国云南多地观测到“火流星”划破夜空的天文现象,亮度堪比中秋明月。中国地震台网实时记录了这次流星体坠地撞击事件。根据初步分析,撞击事件发生在我国云南香格里拉西北部40千米处,空爆高度为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流星体属于( )
A.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B.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火星公转的天体
31.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C.月球上的流星现象比地球上的更壮观 D.陨石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大于海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8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____,气温:____
(2)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____,昼夜温差:____。
(3)此时白天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高空的风向为____。(填风向)
(4)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33.读大气受热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由①到②过程中太阳辐射总量有所损耗,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②、③、④三种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
(3)从波长来比较,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__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绝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________辐射。平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填文字)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冻害,从大气受热的原理来看,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的________以及增强_________。(填序号)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1)鲍姆加特纳从39千米高空跳下,则他起跳的位置属于大气的________层。简述该大气层的主要特点________。
(2)鲍姆加特纳自39千米高空跳下至落地的过程中,气温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3)根据鲍姆加特纳跳伞过程中大气环境的主要特点,为了维护鲍姆加特纳的身体健康,推测特制宇航服可能具备的其他功能。
35.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该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主要原因是____。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3)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图2选择填空,单选)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序号),大气热量增多,使____(填图2中数字序号)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D 6.B
7.A 8.D
9.D
10.D 11.C 12.B
13.A 14.D 15.A
16.D
17.B 18.C
19.C 20.B
21.C 22.D 23.A
24.C 25.D 26.A
27.C
28.D 29.B
30.A 31.B
32.(1) ②>①>③>④ ①>②>③>④
(2) ①>②(②<①) ①<②(②>①)
(3) 东风 西风
(4)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
33.(1)大气的削弱作用
(2)②③④
(3) 长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4)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4.(1) 平流 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上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空气平流运动为主;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天气晴朗;在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2)随着高度的下降,气温先降低;进入对流层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以下。
(3)抗大气压力、防过强的太阳光线等。
35.(1) 对流 随高度(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 平流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D
(4)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