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2: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为类比研究集合的运算做准备.
概念形成 1.阅读教材第14~16页内容,回答问题. 情境与问题: 学校高一年级准备成立一个科学兴趣小组,招募成员时要求: (1)中考的物理成绩不低于80分; (2)中考的数学成绩不低于70分. 如果满足条件(1)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满足条件(2)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而能成为科学兴趣小组成员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由既属于又属于的所有元素(即和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与的交集,记作,读作“交”,图示为: 3.阅读教材第16~17页内容,回答问题. 情境与问题: 某班班主任准备召开一个意见征求会,要求所有上一次考试中语文成绩低于70分或英语成绩低于70分的同学参加.如果记语文成绩低于70分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为,英语成绩低于70分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为,需要去参加意见征求会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4.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由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与的并集,记作,读作“并”,图示为(1)或(2): 5.阅读教材第17~19页内容,回答问题. 情境与问题: 如果学校里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所有男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所有女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那么: (1)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 (2)如果且,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补集的定义. 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全集通常用表示.如果集合是全集的一个子集,则由中不属于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在中的补集,记作,读作“在中的补集”,图示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学生理解交集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并集的定义.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解答.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全集与补集的相对性?引导学生思考. 锻炼学生的阅读自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数学素养. 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集的定义. 培养学生的交流探讨能力. 理解补集的定义.
概念深化 1.交集定义的理解. (1)强调定义中“所有”二字,只要是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都在交集中. (2)教材第15页“想一想”:如果集合,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它们的交集是什么? 回答:如果集合,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它们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没有交集. 2.交集的性质. 交集运算具有以下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都有: (1); (2); (3); (4)如果,则,反之也成立. 3.并集定义的理解. 强调定义中“所有”二字,把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在一起,注意相同的元素只写一次,就是并集. 4.并集的性质. 教材第17页“尝试与发现”: 类比交集的性质,探索得出并集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都有: (1);(2);(3);(4)如果,则,反之也成立. 5.补集定义的理解. 全集包含所要研究的所有元素,由全集中不属于的所有元素组成的补集,强调“所有”二字,全集中的元素只要不在集合中的元素都在的补集中,另外补集与全集是一组相对概念,全集改变了,补集也会变. 6.补集的性质. 给定全集及其任意一个子集,补集运算具有以下性质: (1),; (2); (3),. 组织学生认识交集中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求交集就是找共同元素组成的集合,没有共同元素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 总结交集的有关性质,并用符号语言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并集中元素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交集的性质寻求并集的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补集定义,要求补集,必须先明确全集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补集的性质,并让学生借助维恩图来直观理解. 让学生加深对交集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任意的两个集合都有交集. 强化符号语言的应用. 强化对并集概念的理解. 明确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 强化补集概念的理解. 理解并掌握补集的性质.
应用举例 例1、例2 教材第15页例1、例2. 例3 教材第17页例3. 根据定义,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 练习:教材第19页练习A第1,2,3题. 例4、例5 教材第18~19页例4、例5. 根据定义,求集合的补集. 练习:教材第19页练习A第4,5题. 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板演. 学生分组练习、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收集信息,及时评价. 学生尝试解答,总结方法,教师做好巡视指导. 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补集的认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小结 1.知识:(1)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 (2)交集、并集、补集的性质. 2.方法:求给定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 学生相互交流收获与体会,并进行反思. 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反思和发表本堂课的体验与收获.
布置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B第1~5题. 2.教材第20页习题1-1A第5~10题. 3.选做题:教材第21页习题1-1C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 通过分层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板书设计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情境 二、新课 1.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 2.集合的运算性质 3.集合运算的应用 三、例题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四、小结 1.知识 (1)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 (2)交集、并集、补集的性质 2.方法
教学研讨
集合的运算包括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要理解概念,掌握性质,需认真分析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既简单又直观,实现了集合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
2.利用条件时,一定要考虑及两种情况,即体现空集优先的原则.
3.补集思想的运用,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应注意应用.
通过此总结,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集合的运算以及其应用,对于这一过程要多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