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7 21: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3、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的学习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准读通,理清脉络
任务二: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
检测工具:
1、看拼音,写词语。
běn cǎo gāng mù zì miǎn
( ) ( )
zì móu shēng jì zhuān lì quán
( ) ( )
2、解释加点的字词。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3、填空。
课文中列举了 、 、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这种 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明确目标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读准读通读顺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预期效果
只要大家上课能主动学习、认真听讲,就一定能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准读通,理清脉络
1、任务呈现
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读顺文。
(2)、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相机交流预习中觉得有困难的生字、词语。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任务自学,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指名小组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方法:组长分工(一人读课文,一人交流需要交流的生字,一人交流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人交流本段中需要交流的重点词语,,一人概括段意,组长补充)。
第一自然段:读文,评价正音。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锲而不舍:锲:雕刻。本文指水滴坚持不懈。
日雕月琢:雕:雕刻;琢:雕刻。本文指水滴日夜不停、坚持不懈地滴在石块上。
段意:
第二自然段:读文,评价正音。理解“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文中指水滴的力量很小。
段意:
第三自然段:读文,评价正音。有重点地交流生字,词语。
自谋生计——强调谋的右半边“某”的笔顺。谋:谋求。自谋生计:本文指爱迪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自己谋求维持生活的办法。
自勉——勉,“免”的最后一笔“竖弯钩”要托住上面的“力”。勉:鼓励、勉励。本文指白石老人用“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勉励自己。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本文指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一生不知疲倦。
炉火纯青:本文指齐白石老人坚持不懈的创作,画画的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留声机结合图片认识。
碳粒电话筒:指话筒里边的物质
。利用声音震动话筒里边松散的碳粒.因为碳粒接触程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电阻,因此流过碳粒的电流因受到震动而改变,在另一端,由变化的电流转换为声音。
电影放映机结合图片认识。
段意:
第四自然段:读文,评价正音。
段意:
第五自然段:读文,评价正音。相机理解“半途而废”,认识多音字“给”。
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段意:
(2)重点词语的朗读。
出示四字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学生自由朗读词语,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分行读。
默读,想一想与“滴水穿石的启示”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哪些?交流。
成语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平时就要多积累,运用到我们的文章中就能锦上添花。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它们牢牢记住!
(3)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1、2)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二(3、4)举例说明这一观点。
三(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4)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
1、任务呈现
过渡:我们先来欣赏一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头,说说它有什么特点。(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习方法: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小洞形成的原因。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旁边。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任务自学,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指名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3)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第2自然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
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水滴凭着自己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了石块,那么我们人类需要这种精神吗?下节课,郝老师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纸上完成。
2、结果反馈
学生自己填写,集中交流、反馈。
3、反思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 ?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