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巴黎

文档属性

名称 留学巴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30 15: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课 题 《3留学巴黎》
课 型 主读课
课 时 2
上课日期 2012年9月19日
作者姓名 孟跃
单 位 枣庄六中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3留学巴黎》(2课时)
【文本解读】
难!难!难!怎一阙风曲了得
爱!爱!爱!自两朵白云动人
冼星海以直白简练之语,直白叙述留学巴黎情形:生活艰难,求艺隐忍,异域有爱,心系故国。
一、难!难!难!
1.生活艰难。
巴黎求生,举步维艰。失业饥饿,求救无门。寻职繁重,累晕摔倒;以德报怨,化解同 事刁难;悲愤填膺,承受同胞扇脸;忍着羞辱拉奏讨钱,寓所扔钱欲去辱,迫于生计无奈捡;冬夜风吼,破屋灯灭;欲求公费,镜花水月。
2.求艺困难。
学指挥作曲演奏,学运用复杂技巧。谋生劳累之余,学习时间有限。学音乐的迷惘郁闷,考学院的一波三折。
3.守尊严难。
寄人篱下,工作下贱;讨钱忍羞,同胞误解;门警阻拦,英国成见。弱国穷人,何有尊 严?
二、爱!爱!爱!
1.幸关爱,雪中送炭。
异国幸有帮助者,奥、加、刁、路、流浪者,免学费、伴奏琴、送鼓励、助 金钱。
2.爱音乐,爱的执着。
挤时学习,消沉鼓勇;包羞忍辱,矢志不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多篇佳作,考入学院,三年业成。)那正是:
男儿立志出乡关,
一往情深向圣殿。
3.爱祖国,爱得深沉。
观法国游行,感动、打动;入国际工会,观祖国心痛(生灵涂炭,饿殍遍地; 党派纷争,国土不全);《风》中《游子吟》忧情,真可谓:
师逝业成辞巴黎,
别离心绪向谁言?
梁园虽好非我地,
风雨如磐暗故园。
三、怎一阙风曲了得?
“愤怒出诗人”。留学异域,食不果腹,学艺乏时,讨钱屈辱,更兼寒冬烈 风、破屋无 被、油灯灭灭,一时间寄篱飘萍之哀、去国怀乡之愤,纷至沓来,未尝不感同黍离之悲、屈子放逐《离骚》之怨、史迁遭宫刑之懑、杜子美秋风破草庐之号、务观《书愤》之怀。“愤于中而形于外”,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借风述怀,心血凝《风》,飚过巴黎上空。
四、自两朵白云动人。
直白叙述章法微,
洗尽铅华见真淳。
白云出岫本无心,
一语天然自动人。
冼星海非文学家,不会刻意追求为文章法,但“我手写我心”,直白叙述、直白明练语言恰如两朵出岫白云,无心插柳柳成荫,反得自然动人之效。
1.直白叙述。
本文无求章法,而以内容动人。原因在于事件本身感人,事件众多,并无流水账之嫌。直白叙述照样具有震撼人的效果,反而更能表现作者对生活、艺术的自信以及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表现多量事件。
直白语言。
本文叙事述心,不饰浮华,自然率意而陈。作者本自无意,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应,与读者情感共鸣:为其艰难生活而悲悯,为其执著求艺而感动,为其深沉念国而感染。真是“水常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相关课程标准: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 基础上,理 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 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 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
评价任务:
点名抽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纸笔测试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情况。
问卷调查学生学本文引起的情感共鸣。
记录学生“艺术与人生苦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聆听序曲——-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冼星海的乐曲《游子吟》并朗诵: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求学时“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千辛万苦 ,玉汝于成。六百年后,一个执著音乐的中国人,不顾穷困,漂洋过海,留学巴黎。
二、欣赏乐段——画卷开时塞外云,牛刀投隙任宫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泉眼无声惜细流,删繁就简三秋树(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统筹全文,删繁就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忌受屈,受助鼓勇。怀念祖国,以《风》传情;考入学院,业成报国。
★昆山玉碎凤凰叫,阳春白雪复辉辉-----踏寻作者两条足迹。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张开慧眼,披沙简金,摘录冼星海在巴黎的生活、艺术经历。
浏览思考1(生活经历):
明确:常处在失业与饥饿中,做过各种各样下役,同事对我不好忌刻,过朝挨拉奏讨钱,中国留学生打我耳光,一文公费也领不到。
(板书:难!)
浏览思考2(艺术经历):
明确:1.入巴黎音乐院前:跟奥别多菲尔学提琴,跟加隆学和声学、对位法、赋格曲,跟丹地学作曲,跟昂古特学作曲,跟卑先生学指挥。
(板书:难!爱!)
2.创作并公开演奏《索拿大》《风》,成为刁客先生的门生。
3.考入巴黎音乐院高级作曲班 ,专心学作曲,兼学指挥,并在“国民学派”士苛蓝港 多隆姆学音乐理论。
4.一九三五年春,在作曲班毕业。
合作探究: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揣摩作者三种情感。
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的情感并举例说明。
指导语:欲明作者情感,设想身临其境,与其形影不离,只有感同身受, 方可同病相怜。
预设活动1: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李清照》(国亡家破夫死孀居苦吟)片段,讨论她为 何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学们推荐一人发言)
预设活动2:
请曾有祸不单行的遭遇或曾有过愤怒经历的同学,在卡片上写出你对“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怒发冲冠”的理解。(教师选读一张卡片)
近山知鸟性,庄子知鱼乐,请你化身冼星海,道出沉郁情感。
(学生积极参与发言。)
(师生评价。)
课件出示参考:
1.杜鹃啼血猿哀鸣——应付艰难生活时的情感。
明确:失业与饥饿中求救无门的无 奈,做各种繁重琐屑工作与挤时间学习 的劳累带来的痛苦,受同事刁难的悲哀,受中国留学生侮辱时的悲愤,生活的折磨带来的“迷惘、郁闷、辛酸、无助、孤单、悲痛、哀愁、抑郁、伤心”。
(板书:难!)
2.笛里谁知壮士心——追求音乐艺术时的情感。
明确:奢望(把音乐技巧学得很高超)、执著(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来拉拉提琴,看看谱,练练作曲)、不灰心(但有时也感到迷惘和郁闷)、重新鼓起勇气(这些意外的关怀)、借音乐抒怀,用音乐写生活中的痛苦(创作《风》《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作品。)(板书:爱!)
3.变调如闻杨柳春----接受热心帮助时的情感。
明确:马思聪的帮忙使其“下了很大的决心,不顾穷困,毅然决然”,外国流浪者的救助、同情使其觉得“幸而总侥幸”,教师们“这些意外的关怀”使其“时时促使我重新鼓起勇气”,刁客先生收做门生并送给各种援助、一个法国女青年作曲家帮教周济使其“侥幸”“万幸”。
四弦一声如裂帛-----面对多难祖国时的情感。
(板书:爱!)
明确:
①感动(法国盛大节日的感染。)
②打动(一九三二年,每逢节日去看游行。)
③救亡(参加“国际工会”,创作《风》等爱国作品。)
④急切(急于回国,向人撒谎。)
⑤悲愤(在伦敦旅行,受英国政府歧视。)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留学巴黎为音乐,谋生维艰艺不辍。
雪中送炭幸有助,《风》怀入院心驻国。
三、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对冼星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课下深入文本,并上网查阅当代留学人员的有关文章,以“我眼中的冼星海”为题目,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间奏回声——乍去乍来时远近,有时断续听不了(检查作业)
小组推荐展示:《我眼中的冼星海》作业。
(师生评价)
(教师总结)
二、旋律复扬——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合作探究)
(一)箫鼓哀吟感鬼神,琵琶一曲肠堪断——追溯《风》的形成。
反复阅读课文46页冼星海创作《风》 段,思考、讨论:
冼星海创作《风》时的环境、处境、心情怎样?创作原因是什么?
讨论1——环境。
明确: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寒冷冬夜,又刮大风。
讨论2——处境。
明确: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
讨论3——心情。
明确:伤心极了。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挽救祖国危亡的念头。对多难祖国的眷恋、隐忧、焦虑。
讨论4——创作原因。
明确:借风述怀,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
(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畅谈作者情感爆发。
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愤怒出诗人”,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阅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高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理解能力。
指导语:韩愈说过“物不得其平则鸣”,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为艺术家,往往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情郁于中,见于作品,借作品写意抒怀。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集思广益,见仁见智,而后推荐一人发言,组织好发言语言,力求条理清晰,简练优美。
预设活动1:播放视频《二泉映月》(华彦钧,阿炳“二胡名曲”,编曲填词),请同学们结合画面所配语句,用一句话说出感受。
预设活动2:播放音频萨克斯曲《回家》,请同学们在乐曲中讨论对人生与艺术的见解。
发言预设:
甲组:
屈原的“长以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愤怒楚王无能,人民倒霉;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愤怒豪门享受,寒门凄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就是愤怒朝廷残暴,百姓遭殃;周恩来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就是 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独裁专政。我们的理解是有感而发,如岳飞的“怒发冲冠”,发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写成诗文。
乙组:
我组理解的是“触景生情”。情有万千,喜怒哀乐,各有千秋。冼星海的悲哀、忧郁、郁闷、愤怒,在他的《风》《游子吟》《中国古诗》里会体现,可是我们对乐曲不会聆听欣赏,我们只能从平常生活去了解。比如,伤心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起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想起柳宗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快乐的时候,会想起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会想起“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忧愁的时候,会想起“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等等。
丙组:
我们认为是流浪外国引起了作者的感想:孤零零一人在外,没有亲人关怀,人生地不熟的,又得谋生,又得学音乐,文中他受了那么多的苦,有谁能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能不想家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门在外,谁不思念亲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巴黎冬天,中国快过年了吧,想得家中团团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他能受得了吗?我们设想一下:破破的屋子,呼呼的北风,破门破窗乱响,衣衫单薄的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连床薄被也没有,油灯灭了又灭,他如何熬过这漫漫长夜呢?今夜怎么过?明晚呢?以后呢?这一切的一切,怎么能不在《风》里表露?
丁组:
我们组从《风》里找他的忧国情:因为国家穷弱,子民才会不幸。他受法国人民的爱国豪情感染打动,自己的祖国却是外受侵略,内有党派争斗,民不聊生。而自己飘零在外,受尽屈辱,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无奈之下,只可能借风述怀,把深沉的忧国情寄托在曲子里了。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愤怒出诗人”。留学异域,食不果腹,学艺乏时,讨钱屈辱,更兼寒冬烈风、破屋无被、油灯灭灭,一时间寄篱飘萍之哀、去国怀乡之愤,纷至沓来,未尝不感同黍离之悲、屈子放逐《离骚》之怨、史迁遭宫刑之懑、杜子美秋风破草庐之号、务观《书愤》之怀。“愤于中而形于外”,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借风述怀,心血凝《风》,飚过巴黎上空。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探讨写法与语言。
请思考:全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章法,却十分动人,为什么?
明确: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是内容本身震撼人;同时,直白叙述的手法更能突出内容的重要,也能够表现多量事件。如考场事件、法国女郎故事、受辱、晕倒、饿昏等事都感人至深。语言直白明快,引起读者共鸣:悲悯其艰难处境,感动其学艺隐忍,感染其爱国深沉。)
教师预设:朱自清的《春》《绿》以章法及文采动人,可是《背影》以直白叙述普通故事见至情至性而动人。
出示课件:
直白叙述章法微,洗尽铅华见真淳。
白云出岫本无心,一语天然自动人。
三、余音绕梁——达标检测:
1.全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也没有明显的章法技巧,为什么能吸引人?
2.“愤怒出诗人”,文中那些材料可以说明艺术与人生苦难的关系?
3.作者为何拒绝留在法国?结合你所了解的冼星海作品,谈谈你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同是红叶,崔橹说“红叶下山寒寂寂”, 杜牧曰“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样风物,醉翁云“此恨不关风与月”,板桥言“一枝一叶总关情”。请同学们本运用直白叙述手法,借鉴冼星海创作《风》的做法,以《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②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留学巴黎
冼星海
难!难!难!怎一阙风曲了得
爱!爱!爱!自两朵白云动人
教学反思:
1.何文动人?艰难遭遇,感同身受。直白叙述,件件揪心。
2.何情感人?忧愤沉郁,自然流泻。聆听心声,磐石填膺。
3.何语引人?概叙明快,具叙细节。描写抒情,点缀生辉。
4.学有疏遗:析情不足,尚需深探;艺关人生,宜多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