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类 说苑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类 说苑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3: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 小说类 说苑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过翟黄①,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季成子为相。”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成子为相。”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鲋。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迮然②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翟黄,即翟触。②迮(zé)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B.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C.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D.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齐无管仲”与“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两句中的“然则”意义和用法相同。
B.“以是知季成子为相”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两句中的“是”含义不同。
C.千钟,指优厚的俸禄。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也有以八斛或十斛为一钟的。
D.什九,“什”同“十”,文中指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跟现代汉语中的“十九”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向孔子请教当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只列举以前齐国的鲍叔、郑国的子皮两人,然后给贤人确定的标准是能够引进贤人。
B.魏文侯准备选拔国相,就召来李克想听听他的看法,李克认为要考察被选者在显贵、富有、贫贱、不得志时的表现,魏文侯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C.李克出宫后前去拜访国相候选人之一的翟黄,翟黄因听说国君询问过李克,便打听谁将担任国相,听李克说是季成子,翟黄表示对李克很失望。
D.翟黄认为他也有资格担任国相,因为他向国君推荐了西河郡守、计事内史、攻打中山国的将领,还推荐了治理国家的大臣和辅导国君之子的老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2)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
5.李克为什么认为翟黄比不上季成子?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①,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楚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③谷阳持酒而进之,子反曰:“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又曰:“退,酒也。”谷阳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醉而寝。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夫谷阳之进酒也,非以妒子反,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
【注】①麤衣:粗布衣服。②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③竖:此处指僮仆。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B.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C.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D.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闻余教”与“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两句中的“余”字含义不同。
B.“夫谷阳之进酒也”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
C.“弃国之蚤”与“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用法相同。
D.“人多爱臣”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却不这样做,而是用谦逊待人、小心谨慎、廉洁奉公这三条来教导他如何治楚。
B.齐桓公与大臣约好在日中时分举办酒宴,管仲后到,齐桓公罚他饮酒。管仲将酒杯举到半空就将酒倒掉,原因是他担心酒后失言祸及自身。
C.司马子反口渴要求喝水,他的僮仆谷阳就把酒当水给子反喝。谷阳这样做不是忌恨子反,而是出于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但这却害了子反。
D.齐侯问鲁哀侯为何年纪轻轻就抛弃国家,鲁哀侯回答是因为当初做太子时不任用谏臣,不亲近忠臣,从而导致耳目闭塞,无人辅佐。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2)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凶,案往世而视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此为人君者,不可以不慎也。阖闾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兑故也。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晋荆战于邓,晋师败绩。荀林父将归请死,景公将许之,士贞伯曰:“不可。今天或者大警晋也。林父之事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今杀之,是重荆胜也。”景公曰:“善!”乃使复将。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B.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C.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D.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不肖而凶”与“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凶”字含义相同。
B.“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与“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两句中的“朝”字含义相同。
C.“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
D.“齐桓公使管仲治国”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主如果想要在国家治理上有显赫成绩名垂后世,在用人方面就一定要慎重,这都是经过历史事实验证的。
B.卫国的国君因为德才兼备的贤人没有来卫国辅佐他而感到困惑,田让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即赏罚的标准模糊。
C.齐桓公任用管仲治理国家,但一开始的效果并不好,对管仲推崇的孔子由此认为没有君主的支持,贤才也难有成就。
D.荀林父打了败仗,惹得晋景公心中恼怒,要杀他,幸亏士贞伯替他说情,才得以逃脱罪名,恢复了将军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2)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丰墙硗下未必崩也,流潦至,坏必先矣。树本浅,根垓不深,未必橛也;飘风起,暴雨至,拔必先矣。君子居于是国,不崇仁义,不尊贤臣,未必亡也;然一旦有非常之变,车驰人走,指而祸至,乃始干喉燋唇仰天而叹庶几焉天其救之不亦难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文公见咎季,其庙傅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
楚恭王多宠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多乱。夫一兔走于街,万人追之,一人得之,万人不复走。分未定,则一兔走使万人扰;分已定,则虽贪夫知止。今楚多宠子,而嫡位无主,乱自是生矣。夫世子者,国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国既无基,又使百姓失望,绝其本矣。本绝则挠乱,犹兔走也。”恭王闻之,立康王为太子。其后犹有令尹围、公子弃疾之乱也。
晋襄公薨,嗣君少,赵宣子相,谓大夫曰:“立少君,惧多难。请立雍,雍长,出在秦,秦大,足以为援。”贾季曰:“不若公子乐。乐有宠于国,先君爱而仕之狄,狄足以为援。”穆嬴抱太子以呼于庭曰:“先君奚罪?其嗣亦奚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乎?”出朝,抱以见宣子,曰:“恶难也,故欲立长君,长君立而少君壮,难乃至矣。”宣子患之,遂立太子也。
(节选自《说苑·建本》)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始干喉燋唇/仰天而叹/庶几焉天其救之/不亦难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B.乃始干喉燋唇/仰天而叹/庶几焉天其救之/不亦难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C.乃始干喉燋唇/仰天而叹/庶几焉天/其救之不亦难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D.乃始干喉燋唇/仰天而叹/庶几焉天/其救之不亦难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仰而视天”与“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两句中“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B.顿首,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的结尾,表示致敬。
C.“一人得之”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两句中“得”字含义相同。
D.“不若公子乐”与“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若”字含义相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劝导齐桓公要以百姓为贵,因为一个国家,百姓亲附他,政权就会稳定,百姓背叛他,政权就会覆亡。
B.楚恭王在位时迟迟没有确定谁是太子,屈建担心这会给楚国带来祸乱,于是以“兔走于街”做比,希望楚恭王早定太子。
C.受老臣一事的启发,晋文公下令不准滥修宫室,以妨害百姓的住宅,即使需要修建,也要按一定的时间,不准妨碍农事。
D.晋襄公死后,赵宣子想立年长的雍为嗣君,虽然遭到了贾季与穆赢的反对,最终还是立了年长的雍为嗣君。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一旦有非常之变,车驰人走,指而祸至。
(2)今楚多宠子,而嫡位无主,乱自是生矣。
18.请简要陈述贾季立公子乐为国君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杵臼、程婴者,晋大夫赵朔客也。晋赵穿弑灵公,赵盾时为贵大夫,亡不出境,还不讨贼,故《春秋》责之,以盾为弑君。屠岸贾者,幸于灵公,晋景公时,贾为司寇,欲讨灵公之贼。盾已死,欲诛盾之子赵朔。韩厥告赵朔趣【注】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予死不恨。”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等,皆灭其族。
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后生男。公孙杵臼谓程婴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立孤亦难耳!”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吾请先死。”婴谓诸将曰:“婴不肖,不能立孤,谁能予吾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婴攻杵臼。杵臼曰:“小人哉,程婴!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之。纵不能立孤儿,忍卖之乎?”抱而呼天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也。”诸将不许,遂并杀杵白与儿。诸将以赵氏孤儿死,皆喜。然赵氏真孤儿乃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群臣固将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愿之。”于是乃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俱与程婴赵氏攻屠岸贾,灭之。复兴赵氏田色如故。
孤儿名武,冠,程婴乃辞大夫,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思立赵氏后。今子既立为成人,赵宗复故,我将下报赵朔与公孙杵臼。”赵武号泣,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弃我而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皆先我死,今我不下报之,是以我事为不成也。”遂自杀。赵武服衰三年,为祭邑,春秋祠之,世不绝。君子曰:“程婴、公孙杵臼,可谓信交厚士矣。婴之自杀下报,亦过矣。”
(取材于《说苑》《新序》)
【注】趣(cù):赶快。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必不绝赵祀,予死不恨 相见恨晚
B.婴不肖,不能立孤 性妙惟肖
C.矫以君命,并命群臣 矫枉过正
D.孤儿名武,冠 勇冠三军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以赵氏孤儿死 以:认为
B.韩厥具以实告 以:把
C.以胁诸将 以:所以
D.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以:来
2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不出境,还不讨
没有逃到边境之外,还不惩处弑君的凶手
B.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
您就勉强做那件难的,我去做那件容易的
C.非然,孰敢作难
如果不是这样,谁敢发动叛乱
D.赵武服衰三年,为祭邑
赵武为程婴穿孝服,守学三年,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
2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微君,群臣固将请立赵后
(2)可谓信交厚士矣。
23.依据原文,请分别用三个恰当的成语、熟语或诗句概括程婴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C.北面,面向北。指处于尊位。古代君 主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朝北而坐。
D.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徙” 指调动官职。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
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陆贾有自傲自负的一面。尉佗与陆贾会面时,一直举止无礼,态度轻慢。他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
C.尉佗能审时度势。尉佗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2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解析:
1.C 2.B 3.B 4.(1)我将要设置国相,在季成子与翟触二人之间选择,我安排谁才合适呢?
(2)您曾经向您的国君进言推荐我,难道是想与我勾结而谋求大官吗? 5.①季成子虽然享受很高的俸禄,但绝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京城之外。
②季成子举荐的人成了国君的老师,而翟黄举荐的人只是国君的臣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能为尊贵的人谋划,外臣不能为君主谋划内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能为关系亲近的人谋划,我是个被疏远而卑贱的人,不敢接受您的旨意。”魏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我希望与先生共同面对,请不要推辞。”
“命”在句中是“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文侯”则是后一句“曰”的主语,故应在“文侯”前断开,排除AB;
“此国事也”中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故应在“也”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然则”:连词,如此,那么。句意:那么齐国管仲就不算贤人吗?/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可见,两句中的“然则”意义和用法相同。
B.“含义不同”错误。“是”,都是“这”的意思,含义相同。句意:凭借这个知道季成子将要成为国相。/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魏文侯没有采纳这一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寡人之相定矣”可知,魏文侯是依照李克制定的标准来确定谁担任国相的,“先生出矣”,是李克已经完成了任务,可以离开了,而不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置”,设置;“置于季成子与翟触”,状语后置,“于季成子与翟触置”;“孰置”,即“置孰”,宾语前置,安排谁。
(2)“言我于子之君”,状语后置,“于子之君言我”;“岂”,难道;“比周”,勾结。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从“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可知,李克对季成子品德的高度赞赏,季成子虽然享受很高的俸禄,但绝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京城之外。
从“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可知,李克对季成子和翟黄的政治才能做了高下的比较,季成子举荐的人成了国君的老师,而翟黄举荐的人只是国君的臣子。
参考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如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俩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管仲就不算贤人,郑国子产就不算贤人吗?”孔子说:“赐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是引进贤人的为贤呢,还是出力的为贤呢?”子贡说:“引进贤人的为贤。”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引进了管仲,子皮引进了子产,没有听说管仲、子产引进过什么贤人。”魏文侯将要设置国相,召见李克向他询问这件事,说:“我将要设置国相,在季成子与翟触二人之间选择,我安排谁才合适呢?”李克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能为尊贵的人谋划,外臣不能为君主谋划内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能为关系亲近的人谋划,我是个被疏远而卑贱的人,不敢接受您的旨意。”魏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我希望与先生共同面对,请不要推辞。”李克说:“可知这是因为您没能详察,显贵时要看他所推举的人,富有时要看他所结交的人,贫贱时要看他不拿取什么,穷困潦倒时要看他不做什么,从这些方面观察他就可以知道了。”魏文侯说:“先生您出去吧,我的国相已经确定了。”李克出宫后,便去拜访翟黄,翟黄问他:“我听说国君向先生询问国相的事,不知道结果谁做国相?”李克说:“季成子做国相。”翟黄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我对先生您很失望。”李克说:“您怎么就对我失望呢?您曾经向您的国君进言推荐我,难道是想与我勾结而谋求大官吗?国君向我询问国相的事,我回答说:‘这是因为您没能详察,显贵时要看他所推举的人,富有时要看他所结交的人,贫贱时要看他不拿取什么,穷困潦倒时要看他不做什么,从这些方面观察他就可以知道了。’国君说:‘您出去吧,我的国相已经确定了。’我因此知道季成子将做国相。”翟黄不高兴地说:“我为何就不能做国相呢?西河郡守,是我推荐而任命的;计事内史,是我推荐而任命的;国君想要攻打中山国,我就举荐了乐羊;没有能使国家得到治理的大臣,我就引荐了先生您;没有师傅能辅导国君的儿子,我就引荐了屈侯鲋。我怎么就不如季成子呢?”李克说:“您不如季成子。季成子俸禄千钟,可他十分之九的时间在外,十分之一的时间居住在京城中,因此从东方得到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他所推举的这些人,是国君的老师;您所推举的人,只是做臣子的人才。”翟黄局促不安并惭愧地说:“我应对先生的方式不当,请让我修养自己的德性后向先生学习。”
6.C 7.D 8.B 9.(1)恭王想要再次作战,派人征召司马子反,子反以心病为借口推辞。
(2)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蒿,根本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拔掉。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楚恭王驾车前往子反住处,进入子反帐中,闻到一股酒味。楚恭王说:“今天的战斗,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竟醉成这样,这是忘记了我的国家,并且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士卒。我靠什么再作战呢!”于是杀掉子反陈尸示众,然后回师。
“如此”,意为“像这样”,做“醉”的补语,用来表示喝醉的程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亡吾国”与“不恤吾众”都是子反醉酒所造成的后果,且“是……也”构成判断句,两者不可断开,故排除D。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用法的分析能力。
A.“愿闻余教”中“余”,余下的,剩下的。句意:希望听您余下的教诲。
“从余问古事”中“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句意: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
B.“夫谷阳之进酒也”中的“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谷阳献酒。
“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C.“弃国之蚤”中的“蚤”,通“早”。句意: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家?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句意:一定要早早地来向项王谢罪。
D.“人多爱臣”中的“爱”,拥戴。句意:有很多人拥戴我。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吝惜。句意:不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两句的的“爱”含义不同。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管仲将酒杯举到半空就将酒倒掉”说法错误。原文“管仲半弃酒”意思是管仲喝掉酒杯中的一半酒后,把剩余的酒倒掉。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复”,再次;“辞”,推辞;“辞以心疾”,状语后置句,“以心疾辞”。
(2)“是”,这;“犹”,好像,好比;“恶”,败坏,腐烂;“且”,将要。
参考译文:
人的生存死亡灾祸幸福,关键全在自己。圣人十分注意警戒自己,对容易忽略的事恭敬谨慎。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成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希望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齐桓公为大臣们准备了酒宴,约好在日中时分举行。管仲在日中之后到,齐桓公举杯罚他饮酒,管仲喝了一半就将酒倒掉。齐桓公问:“有约定的时间却在之后到,喝酒却倒掉酒,这在礼节上说得通吗?”管仲回答说:“我听说酒进了嘴,舌头就伸出来,舌头一伸出来就会说错话,说错话的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臣算计了一下,与其身遭弃尸,不如弃掉些酒。”桓公笑着说:“仲父请起,请就坐。”
楚恭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作战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要求饮水,僮仆谷阳端着酒来进奉给他。子反说:“拿下去,这是酒。”谷阳说:“这不是酒。”子反说:“拿下去,这是酒。”谷阳又说:“这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它,酒醉后睡着了。楚恭王准备再次开战,派人召见子反,子反借口有心病推辞。于是楚恭王驾车前往子反住处,进入子反帐中,闻到一股酒味。楚恭王说:“今天的战斗,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竟醉成这样,这是忘记了我的国家,并且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士卒。我靠什么再作战呢!”于是杀掉子反陈尸示众,然后回师。那谷阳献酒,不是因为忌恨子反,是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却正好害了他。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敌人;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鲁哀侯抛弃国家而逃亡到齐国,齐侯问他:“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家?”鲁哀侯说:“我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有很多谏言的臣子,我接受了却不任用;有很多人拥戴我,我也爱护他们,但不亲近他们;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无人辅佐我。这好比秋天的蓬蒿,根本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拔掉。”
10.B 11.A 12.D 13.(1)都一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
(2)桓公就立管仲为仲父。于是齐国大治,而后又称霸天下。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葬,成为天下的笑柄。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是否适当)。
“一”,副词,一概,修饰“匡”,作“匡”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管仲”作“失”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两句中的‘凶’字含义相同”错误,二者含义不同:第一个“凶”指国势的凶险;第二个“凶”指谷物收成不好。句意:任用佞臣治理国家国势就会凶险。/黄河以北遭遇荒年。
B.“两句中的‘朝’的含义相同”正确,两个“朝”都是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所以周成王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C.“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正确,第一个“尽”指全部用上;第二个“尽”指全部。句意:寡人我分封属下不吝惜我国家的土地。/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D.“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正确,两个“治”的含义不同:第一个“治”指治理;第二个“治”指治罪。句意: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幸亏士贞伯替他说情,才得以逃脱罪名”错误,士贞伯并非替荀林父说情,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说服晋景公不要处死荀林父。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功迹”,功业;“所任”,任用的人;“……者,……也”,表判断。
(2)“以(之)为”,让他成为;“安”,安定、繁荣;“遂”,于是;“霸”,称霸。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国家任命贤人治理国家就会安定太平,任用佞臣治理国家国势就会凶险,考查历史事件再联系当今的现实,这是必然的,就像符契相合一样丝毫不差。这就是作为国君的人不得不慎重的原因。阖闾因为吴国战无不胜而无敌于天下,但(他的儿子)夫差却被越国俘虏;秦穆公凭借秦国来让自己成为霸主,但(其后代)秦二世却在望夷宫被杀。都一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所以周成王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是因为当时是周公执掌朝政。赵武灵王在其即位五十年时却饿死在沙丘,是因为任用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葬,成为天下的笑柄。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是否适当)。所以魏国有公子无忌,失去的土地又失而复得;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兵不敢侵犯赵国。由此看来,国家如果没有贤人的辅佐,能够建立功业成就名声、让危险的地方安定让绝嗣的国家得以承继的,从来就没有过。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卫君向田让问政:“寡人我分封属下不吝惜我国家的土地,赏赐不吝惜府库中的财物,士人却不来(我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啊?”田让回答说:“大王您的赏赐,不因为有功而得到,您的处罚也不能因为恪守规则而避免。这就像举着棍子而招呼狗过来,张着弓来吸引鸡过来。即使有诱人的香饵也不能让它们来,是因为这里有让它们受害的因素。”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仲回答说:“低贱的不能凌驾于高贵之上。”于是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但国家并没有达到大治。桓公问(管仲):“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让富裕的人(为自己办事)。”于是桓公赐给管仲一年的赋税,但是国家还是没有达到大治。桓公问:“什么原因?”管仲回答:“(与国王亲属关系)远的无法管制(与国王亲属关系)近的。”于是桓公就立管仲为仲父。于是齐国大治,而后又称霸天下。孔子说:“即使以管仲的贤能,如果不能得到这三种权力,也不让他的君王面向南面而称霸啊。”晋国与楚国在邓这个地方交战,晋国战败。荀林父回来后请求国君处死自己,晋景公想同意,士贞伯说:“不能这样。今天的事或者就是上天对晋国的警告。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上想着尽忠君王,退朝后想着自己有何过错,怎样补救,这是国家的屏障啊。如果今天杀了他,是让楚国又一次战胜啊。”晋景公说:“好!”于是恢复荀林父领兵的权利。
14.A 15.C 16.D 17.(1)但有朝一日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故,车马奔驰而民众逃散,屈指之间灾祸就降临了。
(2)现在楚王宠爱的儿子很多,但嫡长子的地位还没有确定,内乱从这件事开始发生。 18.①公子乐受到先王的宠爱。②曾在狄地做官,狄人可以成为后援。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才喉干唇焦,祈求上天来救助他,岂不是很难的吗?孔子说“事前不谨慎而在事后痛悔,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亦难乎”中“不亦……乎”为固定句式,要单独成句,且“天”与“救”构成主谓关系,二者不可断开,故排除CD。
“不慎其前”与“而悔其后”在结构上相似,意思相对,应各自独立成句,排除B。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以及辨析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A.“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抬起头仰望上天。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
C.“得”,抓住。句意:一个人抓住(兔子)。
“得”,具备。 句意: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自然具备精神得到提升的能力。
D.“若”,如,比得上。句意:不如让公子乐(做太子好)。
“若”,如,比得上。句意:比不上您美。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最终还是立了年长的雍为嗣君”说法错误,从文中“嗣君少”和“穆嬴抱太子以呼于庭”可知,这里说的就是太子,因此“遂立太子也”,应是立太子为嗣君。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非常”,不同寻常;“指”,屈指之间,形容时间短;“至”,降临。
(2)“无主”,没有确定;“自”,从;“生”,发生,产生。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乐有宠于国,先君爱而仕之狄,狄足以为援”可知,贾季认为公子乐受到先王的宠爱而且曾在狄地做官,狄人可以成为后援。所以支持立公子乐为王。
参考译文:
墙体高大厚实而基脚瘦薄,未必会倒塌,流动的积水一到,必定先被毁坏。树木扎根不深,未必能拔起它;旋风吹,暴雨降,必定先被拔起。君子在该国掌权,不崇尚仁义,不尊重贤臣,未必会立即亡国;但有朝一日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故,车马奔驰而民众逃散,屈指之间灾祸就降临了,这才喉干唇焦,祈求上天来救助他,岂不是很难的吗?孔子说“事前不谨慎而在事后痛悔,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齐桓公问管仲说:“做君主的应重视什么呢?”管仲说:“重视天。”桓公抬起头来看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的天空,当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他,社会就安定,辅助他,国家就强盛,指责他,统治就危险,背叛他,政权就覆亡。”
晋文公去见咎季,看到他的家庙紧靠在西墙下,晋文公说:“谁住在您的西边?”咎季回答说:“是君王的老臣。”晋文公说:“从西边扩建您的住宅。”咎季回答说:“我忠于职守,但比不上老臣的功劳,老臣的墙坏了却没有再修筑。”晋文公问:“为什么不修筑呢?”咎季回答说:“一天不种庄稼,一百天都得不到吃的。”晋文公出门就将此事告诉了他的车夫,车夫在车后叩头说:“君王的英明,是群臣的幸福。”晋文公于是就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不准滥修宫室,以此妨害百姓的住宅。修建要按一定的时间,不准妨碍农事。”
楚恭王有很多宠爱的儿子,但世子的地位未确定。屈建说:“楚国必定多内乱。有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上万人去追逐它,有一个人捉到了他,其他的人就不再跑了。名分未确定,就会像一只兔子奔跑使得万人扰乱;名分已经确定,即使贪婪的人也知道罢手。现在楚王宠爱的儿子很多,但嫡长子的地位还没有确定,内乱从这件事开始发生。世子,是国家延续的基础,又是百姓的希望。国家已经没有基础,又使百姓失去希望,那就断绝了国家的根本。根本断绝,国家就会被扰乱,好像兔子在街上奔跑一样。”楚恭王听到了这番话,就立了康王为太子。那以后还有令尹围、公子弃疾发动的内乱。
晋襄公去世,继位的国君年幼,赵宣子做国相,对大夫们说:“继立的国君年幼,恐怕多有危难。请求立公子雍为国君,雍年纪大,出质在秦国,秦国强大,可以为后援。”贾季说:“不如立公子乐。公子乐在国内受到宠信,先王喜爱他,并让他在狄地做官,狄人可以成为后援。”晋襄公夫人穆贏抱着太子在朝廷呼告,说:“先君有什么罪?这嗣君又有什么罪?难道放弃正妻的嗣子不立,却到外面去寻求国君吗?”她出朝后,抱着太子来见赵宣子,说:“你害怕会有国难,所以想要立年长的为国君,年长的国君继位后,年幼的国君长大了,国难就要降临了。”赵宣子也担心会这样,于是立了太子为国君。
19.A 20.C 21.A 22.(1)如果没有您,我们本来就要请求册立赵氏的后代。(2)可以说是以信义相交的忠厚之士。 23.舍身取义 士为知己者死 忍辱负重
【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子必不绝赵祀,予死不恨”翻译为:您一定保全我的后人不让我绝嗣,我就算死了也不含恨。“恨”,怨恨。“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 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恨”,怨恨。
B.“婴不肖,不能立孤”翻译为:我程婴没本事,不能抚养赵氏孤儿。“肖”,有才能。“性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肖”,相似。
C.“矫以君命,并命群臣”翻译为:他假托君命,并且命令我们群臣去执行。“矫”,假托。“矫枉过正”, 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矫”,矫正。
D.“孤儿名武,冠”翻译为:孤儿名叫赵武,等赵武长大成人。“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勇冠三军”, 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冠”,第一。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诸将以赵氏孤儿死”翻译为:诸位将领认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了。“以”,动词,认为。
B.“韩厥具以实告”翻译为:韩厥将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以”,介词,把。
C.“以胁诸将”翻译为:来胁迫诸位将领。“以”,目的连词,来。
D.“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翻译为: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以”,目的连词,来。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没有逃到边境之外”是错误的。应该为“逃亡的时候不出国境”。
故选A。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微”,假如没有;“固”,本来。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信交”,以信义相交;“厚士”,忠厚之士。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程婴本来是赵朔的门客,赵朔对待程婴很恩厚,赵朔死后,程婴担负起保存赵朔后代的大任,所以体现出程婴具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形象特征。
赵朔死后,追随他的门客都在下宫之难中死去,并且为了让赵氏孤儿存活下来,程婴假装告发公孙忤臼和赵氏孤儿,于是公孙忤臼被杀害,所以体现出程婴能够忍辱负重的形象特征。
程婴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报答了赵朔的厚遇之恩和公孙忤臼对他的信任,于是自杀而死,所以体现程婴的舍生取义的形象特征。
参考译文:
公孙杵臼、程婴两人,是晋国大夫赵朔的门客。晋国的赵穿杀掉了晋灵公,赵盾当时是晋国地位尊贵的大夫,逃亡的时候不出国境,回到朝廷不讨伐谋杀国君的凶手,所以《春秋》谴责他,认为赵盾谋杀了国君。屠岸贾,被灵公宠爱,晋景公的时候,屠岸贾担任司寇,打算讨伐杀死晋灵公的凶手,赵盾当时已经死了,就打算诛杀赵盾的儿子赵朔。韩厥告知赵朔让他赶紧逃走,赵朔不肯逃走。说:“您一定保全我的后人不让我绝嗣,我就算死了也不含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而擅自和各将领在下宫攻打赵氏,杀了赵朔等人,他们的宗族全被处死。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怀了孕,跑到晋成公宫里藏起来,没过多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一个男孩。公孙杆臼对程婴说:“立孤和死这两件事,哪件难呢 ”程婴说:“立孤则很难哪!”公孙杆臼说:“赵氏先君待你恩厚,你就勉力做难的事情,我做容易的事情,请允许我先死。”程婴对各位将士说:“我程婴没本事,不能抚养赵氏孤儿,谁能够给我一千两金子,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的所在。”各位将士都很高兴,答应程婴的要求,并派兵跟随程婴攻打公孙杆臼。公孙杆臼说:“程婴是个小人!当初下宫遭祸难,你不肯死,和我合谋藏匿赵氏孤儿,今天你又出卖我。你纵然没能力抚养他,难道就能忍心出卖他吗?”公孙杆臼抱着小儿呼喊道:“赵氏孤儿有什么罪呀?请你们让他活下去吧,只杀我公孙杆臼就可以了。”各位将士不答应,便杀了公孙杆臼和孤儿。诸位将领认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得以活命,程婴终于和他一起藏匿在山中。
过了十五年,景公问:“赵氏家族现在还有没有后代子孙?”韩厥将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景公依仗韩厥人多势众,以此胁迫各位将士同赵氏孤儿见面。各位将士没有办法,便说:“当初下宫遭祸难,都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托君命,并且命令我们群臣去执行。不然,谁敢发动变乱?如果君王没有小病,我们本来就要请求册立赵氏的后代。而今有了君王的命令,这是我们群臣的愿望啊。” 在这时就召见赵武、程婴拜见所有的将领,各位将士便反过来与程婴、赵武一同攻打屠岸贾,并灭掉屠岸贾的家族。晋景公把当初的赵氏田邑还给赵武。
孤儿名叫赵武,等赵武长大成人,程婴于是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朔和公孙杵臼。”赵武嚎啕大哭,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品行高尚的君子说:“程婴、公孙忤臼,可以说是以信义相交的人。程婴以自杀的方式去复命,也不为过。”
24.C 25.A 26.B 27.(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24.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不助”省略的主语是前句中的“君”,指尉佗。前面要断开;“将相”“天子”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且休之”“遣”这个两行为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天子,因此这两个词前面都要断开。故选C项。
25.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理解有误。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选A项。
26.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尉佗与陆贾会面时,一直举止无礼,态度轻慢”分析有误。尉佗听完陆贾的话后,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故选B项。
27.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捐,抛弃;冠带,衣帽巾带;以,凭借;区区,小小的;且,将;及,到,降临。第二句中,起,起兵;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假使;遽,就;汉,汉王。第三句中,所以,……的原因;备,防备;他盗,其他盗贼;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