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期末试题选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期末试题选编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2: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怀柔·七年级期末)为更好地了解冬奥会的社会关心度与传播影响力,多部门联合进行了前期调研,此项调研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资料分析法 D.实验法
2.(2022·北京房山·七年级期末)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问该同学要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组别 土壤 光线 温度 鼠妇数量
甲 干燥 阴暗 20℃ 10 只
乙 湿润 阴暗 20℃ 10 只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湿度 D.土壤温度
3.(2022·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为研究光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生物小组同学将生长状态相同且健壮的豌豆幼苗 分为甲、乙两组,实验设计如下表。其中有一处错误,应改为( )
数量 光 温度 水
甲组 10株 光亮处 25℃ 适量
乙组 10株 黑暗处 25℃ 不浇水
A.每组各取1株幼苗 B.甲组放到黑暗处
C.两组温度应为5℃ D.乙组浇适量的水
4.(2022·北京顺义·七年级期末)为研究人工繁殖大熊猫野化放归后生存状况,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地方安装了摄像机来记录大熊猫在野外生存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5.(2022·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科研人员在北京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安装了红外相机用来记录当地野生动物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文献法
6.(2022·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植物志》的记录,我国约有30000多种维管植物。该数据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7.(2022·北京顺义·七年级期末)枇杷叶蒸制成的“枇杷叶露”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而雾霾易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探究“枇杷叶露能否降低因雾霾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小明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指出不足之处
组别 小白鼠数量 生活环境 温度 每天餐后喂食
甲 10只 雾霾 25℃ 5mL枇杷叶露
乙 10只 雾霾 0℃ 清水
A.小白鼠的数量相同 B.所处的温度不同
C.所处生活环境相同 D.餐后喂食的液体不同
8.(2022·北京通州·七年级期末)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细胞都有精致而复杂的结构。为了清楚地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人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肉眼直接观察
B.设计调查方案
C.用显微镜观察
D.设置对照实验
9.(2022·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认识生物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对花朵进行观察
B.可以从鸣声的频率、旋律和节奏对鸟类进行观察
C.可以品尝所有野外观察时发现的果实来记录味道
D.可以利用触觉来体会植物枝干和叶形的发育特点
10.(2022·北京通州·七年级期末)某生物小组实验测试了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只水蚤应先测清水中的心率,再测某一酒精浓度中的心率
B.实验应遵循多次重复原则,取其平均值,以便减小误差
C.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酒精和清水
D.结论是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进而理解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11.(2022·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某小组设计了实验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食醋和清水按比例配制溶液,模拟“酸雨”
B.两组实验装置应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
C.多做几次实验求平均值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若酸雨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则甲组萌发率高于乙组
12.(2022·北京大兴·七年级期末)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
A.修改实验数据 B.认真分析原因
C.重新进行实验 D.继续查找资料
13.(2022·北京昌平·七年级期末)生物小组计划对校园植物进行观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提前规划好观察路线 B.可随意攀折花草树木
C.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D.观察后进行成果交流
14.(2022·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当今青少年近视现象严重,为了解本校全体学生视力情况,适合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5.(2022·北京平谷·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B.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C.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2·北京平谷·七年级期末)日常工作中,污水处理厂常采用投放固体明矾来净化水质,但它的残留物很难清除。有研究者发现,辣木树的种子——辣木籽,不但富含大量优质蛋白,对混浊的水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
(1)研究人员将700毫升浊度________的浊水,平均分装在7个烧杯中,分别标记为空白对照组、辣木籽1、2、3组、明矾1、2、3组。
(2)在辣木籽1、2、3组中各投入10毫克辣木籽,明矾1、2、3组中各投入10毫克明矾,空白对照组中________。搅拌均匀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浊度。实验组浊度分别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如果水的浊度系数降到30NTV以下方可烧开饮用,那么最先达到标准的是________组。空白对照组净水消耗的时间最________,因为这组混水内的物质主要依靠的是混浊物自身重力的沉淀。
②请你从净水效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给污水处理厂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2·北京通州·七年级期末)小明在帮助家人整理购买的蔬菜时发现,装着菠菜、芹菜的塑料袋里会有水珠,而装着土豆(块状茎)的塑料袋里几乎没有水珠,就此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
(2)实验中,向试管滴加食用油形成油膜的目的是_____。一段时间后图1的_____(填“A”或“B”)装置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小水珠,该实验可以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小明知道水分是通过图2中的②_________散失的,想知道此结构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数量是否相同。于是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下表处理(凡士林可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位置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将四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其他环境条件___________,5小时后称其重量,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连接),说明菠菜叶上表皮②的数量少于下表皮。
18.(2022·北京房山·七年级期末)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 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_____。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_____。
(5)完成本实验后,蚂蚁应该怎样处理?_____。
19.(2022·北京平谷·七年级期末)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果实营养丰富,具有“利肺化瘀、消食化滞”等功能;米醋,能促进肠道蠕动,中和毒素维持肠道内环境的菌群平衡,经科学证实,二者都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功能。
沙棘米醋,是以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以沙棘果为辅料,经酿造、兑制、过滤、灭菌等多道工序精制合成。这种将米醋与沙棘的有机结合,与单纯米醋相比,是否对实验动物的消化能力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呢?科研人员针对此问题展开了以下实验研究。
(1)取体重均为22g的小白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实验前所有小鼠均需禁食20~24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把小白鼠分别置于编号1—5铺有滤纸的钟罩内,用含有炭末混悬液(黑色炭末为指示剂,方便观察)的不同浓度的沙棘米醋、普通米醋、生理盐水分别给小白鼠灌胃,连续观察4小时,记录小鼠出现黑便的时间和数量,取______值,以减小误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编号 处置方式 用量 用后开始排黑便时间(min) 4小时内排便粒数
1 4%沙棘米醋 0.5mL 39.5 27
2 2%沙棘米醋 0.5mL 43.3 23
3 1%沙棘米醋 0.5mL 43.5 21
4 一般米醋稀释组 0.5mL 50 16
5 生理盐水 70.7 6
(3)设置5号组的目的是______,“?”处应填写______。
(4)研究人员通过______两组实验对照,得出一般米醋也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和一般米醋相比,灌喂不同浓度的沙棘米醋均可以______开始排黑便时间,4小时内排便粒数均有增加,证实沙棘与米醋的有机结合对小白鼠的消化能力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0.(2022·北京顺义·七年级期末)随着化学融雪剂施用量的逐年递增,在城市大量使用后引发的绿化植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日益增多,为筛选环境影响小的化学融雪剂,科研人员选取A,B两种常用融雪剂,以此开展了探究不同化学融雪剂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相关实验。
(1)小麦种子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最终在人体______(器官)内被彻底消化为______进入细胞。
(2)研究者选取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整齐地排列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10粒,每粒间留有均匀的间距。在培养皿中导入浓度分别为1.0、2.5、5.0、10.0、15.0、20.0g/L的两种融雪剂溶液,分为两组,以蒸馏水作为______处理进行培养,每个处理均为3个重复。
①每日向培养皿中加入相同的融雪剂溶液,进行分组实验,7天后记录种子发芽率,结果如下表。
融雪剂浓度(g/L) 0.0 1.0 2.5 5.0 10.0 15.0 20.0
A组发芽率(%) 96.7 93.3 93.3 86.7 86.7 46.7 0
B组发芽率(%) 93.3 93.3 96.7 90 83.3 70 43.3
②对比表中数据可知,随融雪剂浓度增加,小麦种子萌发率______。
(3)在种子萌发后,研究者测定了幼苗的苗长和根长,结果如下。据图中信息可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融雪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在为______g/L时,融雪剂对苗和根的影响不大。随融雪剂浓度增加其对小麦幼苗的苗和根具有抑制作用。根尖的______是吸收最活跃的部分,可能是融雪剂中的盐分破坏______,使细胞通透性增大,导致溶质外渗,从而使小麦生长受阻。
(4)为改善北方城市近郊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选用______(填“A”或“B”)融雪剂。
三、综合题
21.(2022·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油桃是营养丰富的水果,采摘后的油桃需及时保鲜处理,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以下实验。
(1)采摘后的油桃仍然保持生命活性,存储过程中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不断_______果实中的有机物,导致果实风味下降、重量减轻。
(2)为探究壳多糖对油桃的保鲜作用,研究人员将壳多糖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并将油桃在不同浓度的壳多糖溶液中浸泡一分钟后取出,自然晾干后装入密封袋,常温密封保存。
①实验中选取果型、大小均_________,且无病害、无损伤的油桃,随机平均分为4组。
②对照组的处理是将油桃在________中浸泡一分钟后取出。
(3)研究人员每天定时检测油桃的呼吸强度,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________是油桃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密封袋中该气体释放速率来表示每组油桃的呼吸强度。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使用不同浓度壳多糖溶液浸泡油桃,均能起到保鲜作用,判断依据是不同浓度壳多糖溶液均能_________(促进/抑制)油桃的呼吸作用。在实验范围内,_________的壳多糖溶液保鲜效果最好。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可否将壳多糖作为水果保鲜剂进行开发推广,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四、资料分析题
22.(2022·北京通州·七年级期末)科普阅读
中药方剂中一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药材—千金藤,最近颇受关注,原因就是其中的成分千金藤素。千金藤素又名千金藤碱,是一种生物碱。1934年,由日本药学家藤平三郎分离出来。它能促进骨髓组织增生,增加白细胞数量,主要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目前市面上的“惠而白”(千金藤素片)就是已经存在的一款升白细胞的老药。作为一种具有40多年临床应用的天然植物生物碱,千金藤碱对动物毒性低,对人体无明显副作用。
因为是通过了人体安全试验,已经被批准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所以老药若能作为新的疾病的候选药物,将加快药物研发的进程并节省开发的成本,这就是“药物再利用”策略。我国科学家童贻刚教授和其团队采用此策略,在被筛选的2406种药物中,发现有三种能在体外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千金藤素。由此童教授开启了后续研究,并于2022年5月申请了相应的专利,让国人对新冠治疗药物的诞生充满期待。
(1)千金藤素能用于人体抑制新冠病毒特效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千金藤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近几年对于千金藤素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扩大其治疗范围。某科研机构就对“千金藤素对耐药性癌细胞抗药性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相关数据如下:
千金藤素对β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
千金藤素浓度(μmol/L) 抑制率%
2 1.21
4 2.46
8 4.31
16 13.29
32 24.04
①实验中的β细胞应为___________(填“正常细胞”、“癌细胞”或“耐药性癌细胞”),据表可知,千金藤素浓度在2、4、8μmol/L时,对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均低于5%,所以选取8μmol/L的千金藤素作为后续实验浓度。
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千金藤素能___________,依据是:β细胞的存活率随___________。
(3)童教授研究团队筛选新冠特效药物的流程如下:
①实验中的编号1的细胞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编号2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不添加任何药物处理。
②72小时后,观察到编号1组的细胞如图A,编号2组的细胞如图B(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千金藤素处理的细胞应类似于如图___________(填“A”或“B”),进而初步判断千金藤素具有抗新冠病毒效果。
参考答案:
1.B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调查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来确定。
【详解】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故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所以为更好地了解冬奥会的社会关心度与传播影响力,多部门联合进行了前期调研,此项调研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故B符合题意。
C.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表格信息中甲乙两组主要是土壤湿度不同,其它条件光线、温度、鼠妇数量均相同,因此他探究的问题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土壤湿度。
故选C。
3.D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该实验甲、乙两组用10株幼苗做实验,而不能是1株幼苗,A错误。
B.为研究光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变量是光,甲组应该放到光亮处,乙组应该放到黑暗处,B错误。
C.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幼苗适应生长的温度应该是25℃,不是5℃,C错误。
D.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因此乙组应该浇适量的水,D正确。
故选D。
4.A
【分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分类、观察、实验等方法。其中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为研究人工繁殖大熊猫野化放归后生存状况,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地方安装了摄像机来记录大熊猫在野外生存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C不符合题意。
D.文献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规律、属性的一种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详解】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比较法是依据客观基础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文献法是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加工整理有关文献,从而正确探索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科研人员用红外相机用来记录野生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6.B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所以,我国约有30000多种维管植物。该数据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B正确。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
D.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D错误。
故选B。
7.B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详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验。因此在探究“枇杷叶露能否降低因雾霾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的实验中,除了餐后喂食的液体不同外,其它条件(小白鼠数量、生活环境、温度)应相同,故选B。
8.C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详解】光学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所以,衣藻是单细胞生物,为了清楚地观察衣藻细胞内部的形态结构,人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根据观察对象选择观察工具是解题的关键。
9.C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详解】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结合分析可知:“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对花朵进行观察”、“可以从鸣声的频率、旋律和节奏对鸟类进行观察”、“可以利用触觉来体会植物枝干和叶形的发育特点”都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而“品尝所有野外观察时发现的果实来记录味道”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些野果是有毒的,不能随便品尝。
故选C。
10.C
【分析】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试验。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A.实验时酒精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酒精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正确。
B.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正确。
C.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一个是酒精,错误。
D.由曲线图的数据可知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让人们深刻理解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在进行探究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对照试验往往要设置重复组,进行多次试验。
【详解】A.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一般用醋酸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A正确。
B.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以比较差异,因此两组实验装置应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B正确。
C.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对照试验往往要设置重复组,进行多次试验,求取平均值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
D.若酸雨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则甲组萌发率应低于乙组,D错误。
故选D。
12.A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故选A。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一定完全参照上述的顺序(或环节)进行,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针对每一个环节时都细心地进行,切不可粗枝大叶。
13.B
【分析】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目的,提前规划好观察路线。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调查后,要进行成果交流,并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提前规划好观察路线”、“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观察后进行成果交流”都是对校园植物进行观察时正确的做法;而“ 可随意攀折花草树木 ”是不正确的做法。
故选B。
14.C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详解】A.实验法是指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为了解本校全体学生视力情况,适合采取调查法,C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A.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并且最后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统计所以,要全体同学集体行动,当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必攀爬到高处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可以按形态结构或生活环境等进行统计归类,故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故C符合题意。
D.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可以按形态结构或生活环境等进行统计归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1)相同
(2) 加入10毫克清水 减小误差
(3) ①辣木籽 长 ②适当使用辣木籽进行净水,减少明矾的使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因此研究人员将700毫升浊度相同的的浊水,平均分装在7个烧杯中,分别标记为空白对照组、辣木籽1、2、3组、明矾1、2、3组。
(2)
为研究辣木籽对混浊的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设置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在辣木籽1、2、3组中各投入10毫克辣木籽,明矾1、2、3组中各投入10毫克明矾,空白对照组中10毫克清水。设置重复实验,是减少偶然性、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结论更可信的重要方法。所以实验过程中搅拌均匀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浊度。实验组浊度分别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
(3)
如果水的浊度系数降到30NTV以下方可烧开饮用,则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可得出最先达到标准的是辣木籽组,空白对照组净水消耗的时间最长,因为这组混水内的物质主要依靠的是混浊物自身重力的沉淀。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为污水处理厂提的建议为适当使用辣木籽进行净水,减少明矾的使用,从而达到净水效果且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7.(1)叶
(2) 防止水分蒸发 A 叶
(3) 气孔 相同 丁>丙>乙>甲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图中:①表皮,②是气孔,③保卫细胞,据此回答。
(1)
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说明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
油比水轻,在量筒中的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的水分蒸发,排除量筒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数量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多;B枝条没有叶片,蒸腾作用较弱,所以实验发现罩A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水珠。
(3)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表格中:甲叶片不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最多,重量最轻;乙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丙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因此乙叶片蒸发出去的水分比丙的多,乙比丙轻一些;丁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蒸发出去,丁最重。因此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丙>乙>甲。
18.(1)蚂蚁喜欢甜食
(2)糖
(3) 蚂蚁喜欢甜食 蚂蚁喜欢甜食
(4)只用一只蚂蚁
(5)放回大自然
【分析】本题以“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能力。
(1)
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所以,做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2)
该实验研究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糖。
(3)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预测②: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4)
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5)
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因此实验完毕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大自然(放生)。
19.(1)避免小鼠消化道内物质对实验的影响
(2)平均
(3) 设置对照组##对照##设置对照 0.5mL
(4)4和5##4、5
(5)缩短##减少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1)
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在探究“不同食物对实验动物的消化能力的促进程度的大小”时,除食物种类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为避免实验动物胃肠道内原有的食物对实验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我们要将实验动物进行饥饿处理20~24小时。
(2)
观察记录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记录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我们连续观察4小时,记录小鼠出现黑便的时间和数量,取平均值。
(3)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设置5号组,使用生理盐水,即不使用实验变量处理,作为对照。
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在探究“不同食物对实验动物的消化能力的促进程度的大小”时,除食物种类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因此,5号对照组也要使用0.5mL生理盐水的用量。
(4)
分析表格数据,一般米醋稀释组进行实验处理后,开始排黑便时间明显高于1~3号组,但低于5号组;同时4小时内排便粒数都少于1~3号组,但多于5号组。因此,4号组和5号组对照,可得出一般米醋也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5)
分析表格数据,一般米醋稀释组进行实验处理后,开始排黑便时间明显高于使用沙棘米醋的1~3号组,由此说明,和一般米醋相比,灌喂不同浓度的沙棘米醋均可以缩短开始排黑便的时间。
20.(1) 小肠 葡萄糖
(2) 对照 逐渐下降
(3) 1.0 成熟区 细胞膜
(4)B
【分析】解答此类实验探究题目,需要结合题干和图表,找出变量,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现象。
(1)
小麦种子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的初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最终消化部位是小肠,被肠液和胰液分解为葡萄糖。
(2)
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融雪剂溶液,分为两组,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处理进行培养,每个处理均为3个重复。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随融雪剂浓度增加,小麦种子萌发率逐渐下降。
(3)
据图中信息可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融雪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在融雪剂浓度为1.0g/L时,融雪剂对苗和根的影响不大。随融雪剂浓度增加其对小麦幼苗的苗和根具有抑制作用。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最活跃的部分。融雪剂中的盐分破坏细胞膜,使细胞通透性增大,导致溶质外渗,从而使小麦生长受阻。
(4)
B融雪剂与A融雪剂相比,对小麦种子平均苗长和小麦种子平均根长影响较小,因此为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选用B融雪剂。
21.(1)分解##消耗
(2) 相同 蒸馏水
(3) 二氧化碳 抑制 1.0%
(4)可以,实验中不同浓度的壳多糖均能抑制油桃的呼吸作用,可以起到保鲜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因此油桃的存储过程中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导致果实风味下降、重量减轻。
(2)
①实验中选取果型、大小均相同,且无病害、无损伤的油桃,随机平均分为4组。这样做可以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②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不同浓度的壳多糖溶液),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蒸馏水)。因此:对照组的处理是将油桃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分钟后取出。
(3)
①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密封袋中该气体释放速率来表示每组油桃的呼吸强度,因此可以证明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②分析曲线图可知:不同浓度壳多糖溶液均能抑制油桃的呼吸作用。在实验范围内,1.0%的壳多糖溶液保鲜效果最好。
(4)
壳聚糖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无毒、安全、环保、易成膜、抗菌等性能,在水果的贮藏保鲜中有着许多优越特性。结合实验结果该保鲜剂可以推广,实验中不同浓度的壳多糖均能抑制油桃的呼吸作用,可以起到保鲜作用。
22.(1)千金藤素在体外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对细胞的感染的效果最好
(2) 耐药性癌细胞 抑制β细胞分裂 千金藤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3) 细胞在病毒感染后添加药物处理。 A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
由资料可知:千金藤素在体外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因此,用于人体抑制新冠病毒特效药。
(2)
①该探究实验是要探究“千金藤素对耐药性癌细胞抗药性的影响”。因此,实验中实验中的β细胞应为耐药性癌细胞抗药性。
②通过实验效果可知:随着千金藤素浓度的增加,β细胞的存活率越来越低,由此得出:千金藤素对β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理由是:β细胞的存活率随金藤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3)
童教授研究团队筛选新冠特效药物而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药物处理。故①实验中的编号1的细胞处理方式是添加药物处理,作为实验组,编号2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不添加任何药物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②千金藤素对β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因此,经过千金藤素处理的细胞应类似于如图A,细胞没有出现病变效应,进而初步判断千金藤素具有抗新冠病毒效果。